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九單元 經(jīng)世致用 9.1《日知錄》三則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ppt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九單元 經(jīng)世致用 9.1《日知錄》三則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九單元 經(jīng)世致用 9.1《日知錄》三則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ppt(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九單元經(jīng)世致用,課標定位,學習建議,本單元內(nèi)容涉及的是清代學術(shù),主要介紹清代學者“經(jīng)世致用”的治學態(tài)度?!敖?jīng)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北宋以后,特別是“二程”(程顥、程頤)發(fā)展了孔子的論述,主張“窮經(jīng),將以致用也”(《二程遺書》卷四)。南宋時期浙東學派的呂祖謙極力主張治經(jīng)史以致用,反對理學的空談之風。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陳亮為代表的永康學派更是猛烈抨擊義理之學,提倡以適用為主的經(jīng)世思想。到了明末清初,經(jīng)世致用之學因為有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的提倡,蔚為大觀,形成了一股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社會思潮。這些學者有感于明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深切意識到徒講義理不研究社會現(xiàn)實問題給國家民族造成的巨大災難,因而大力提倡經(jīng)世致用之學,主張鉆研經(jīng)書要與研究當代社會問題結(jié)合起來,在闡釋古典經(jīng)義的同時,升華出自己的社會見解,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進而改造社會。,課標定位,學習建議,他們在政治上反思或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在經(jīng)濟上反對土地兼并,在教育上抨擊科舉考試和八股文,在哲學上提出了各自的觀點,成為中國啟蒙思想的先驅(qū)。本單元選讀兩部清代重要學術(shù)著作,即顧炎武的《日知錄》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兩位作者雖然相距百有余年,但他們都有著經(jīng)世致用的學術(shù)思想,都本著孔子“下學而上達”(《論語憲問》)的精神思考問題、著述文章,不為空言,務于有用,以形而下之器,致形而上之道。,課標定位,學習建議,課標定位,學習建議,1.結(jié)合兩篇課文的注釋通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2.通過查閱相關(guān)資料,簡要了解顧炎武的生平事跡,著重從時代背景、學術(shù)背景方面闡述其“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3.學習《三則》應就作者論述的主要觀點展開討論,充分理解、領(lǐng)會作者的思想,可以對作者議論中的偏頗之處加以分析,鍛煉自己獨立思考、個性化解讀的能力。4.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背景提示,對顧炎武與章學誠的學術(shù)淵源、立論異同做簡要概述,揭示他們學術(shù)思想的共同之處,即“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9《日知錄》三則,生于明末的顧炎武,深切地體會到了國破家亡的痛楚,堅決地反對清軍入主中原,積極參加了反清復明活動。在痛苦的反思中,他區(qū)分了“亡國”與“亡天下”兩個不同的概念,發(fā)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聲。他高舉經(jīng)世致用的大旗,反對理學的離經(jīng)叛道。學習本文,要了解顧炎武“文須有益于天下”、著書貴獨創(chuàng)、立身貴務實等思想,體會其“經(jīng)世致用”學術(shù)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新課助讀,自主梳理,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字忠清,清兵南下時改名為炎武,字寧人,江蘇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儒。曾參加抗清斗爭,后來致力于學術(shù)研究。晚年側(cè)重經(jīng)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之祖,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新課助讀,自主梳理,《日知錄》是一部經(jīng)年累月、積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學術(shù)札記,全書一千余條,文字最長的五千多字,最短的只有九個字,可見其不拘一格的寫作風格?!端膸烊珪偰刻嵋钒阉譃榻?jīng)義、政事、世風、禮制、科舉、藝文、史法、天象術(shù)數(shù)、地理等十五類,顧炎武自己則把這部書分為三類:“上篇經(jīng)術(shù),中篇治道,下篇博聞。”經(jīng)術(shù),是對儒家經(jīng)典所作的詮釋考訂;治道,談經(jīng)世濟民之術(shù);博聞,廣泛論列文史知識及社會風俗。,新課助讀,自主梳理,節(jié)選三則內(nèi)容要點如下:《文須有益于天下》,強調(diào)文以載道,文以紀事,文以揭示民間疾苦、稱揚善行,從正面立論,從反面申述,旗幟鮮明地主張作文要經(jīng)世致用;《著書之難》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無”的著述標準,主張獨創(chuàng),反對急功近利,實際上還是在提倡治學不為空言,要切合實際,期于有用;《文人之多》主張“識經(jīng)術(shù)”“通古今”,去華就實,從養(yǎng)器識的角度強調(diào)修身的重要性。,新課助讀,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課助讀,自主梳理,2.解多義,,,,,,,,,,新課助讀,自主梳理,,,,,,,,,,新課助讀,自主梳理,,,,,,,,,新課助讀,自主梳理,3.辨用法,,,,,,,,,新課助讀,自主梳理,4.分古今,5.明句式至《呂氏春秋》《淮南子》,則不能自成省略句此子書之一變也判斷句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有益于將來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6.積名句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1.第一則點評:此為《日知錄》卷十九的開卷之作,具有開宗明義的意味。作者先從正面立論,一口氣說出“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的四個理由,即明治亂之理、紀政治得失、察民間隱情、彰美德善行。這四個方面,可謂層次分明:“明道”是闡明為政理論,“紀政事”是記錄為政事跡,“察民隱”是體察民心,“樂道人之善”是體悟人情。執(zhí)筆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稱得上“有益于天下”,這樣的文章,才可以多多益善。明了這些,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在下文中所作的反面陳述。如果寫文章涉及“怪力亂神”的內(nèi)容,或者是荒唐無稽之論,或抄襲剽竊,或阿諛逢迎,于人于己都是有害的,這樣的文章“多一篇之損矣”。對于無益之文,作者分為四類:寫“怪力亂神”之事的文章、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據(jù)以上分析可見,作者雖然立論為“文須有益于天下”,卻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述,而且把重點稍稍落在了對寫無益之文的批判上。,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2.第二則點評:此為《日知錄》卷十九的第三篇,以考察子書演變的軌跡為緣起,縱議“著書之難”,意在強調(diào)自成一家的獨立創(chuàng)作的可貴。作者首肯《孟》《荀》,后及《老》《莊》《管》《商》諸書,不難看出他以儒家著作為上的評價準則;《孟》《荀》而外,列《老》《莊》于《管》之前,不以年代列次,亦見出他對《老》《莊》的稱賞。同時,他指出《呂氏春秋》《淮南子》是雜取諸子,“匯而為書”的,所以不能自成體系,子書因此“一變”,遂流毒千古,成為后代沒有獨創(chuàng)性個人著述的濫觴。由此,作者提出了一個著書原則,即“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無”。這樣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呢?時人能達到嗎?作者自己又能做到多少呢?對此,顧炎武避而不談,又轉(zhuǎn)而援引古事,繼續(xù)申說。他舉出的兩個事例,一為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一為馬端臨撰寫的《文獻通考》,贊賞它們都是畢作者“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后世不可無之書”。,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作者列舉這兩部書,看似隨意,實有深意,潛隱著他自己的價值尺度。這兩部書都是經(jīng)世致用著作的典范,是史學巨著,在作者眼里顯然高于一般的文人作品,哪怕是杜詩韓文。因為有情感的傾向寓注其中,作者竟避開質(zhì)量問題不談,對兩位作者的著書態(tài)度大加稱揚,對其書的“小有舛漏”寬宏大量,可謂愛之也深,責之也輕。最后,作者又把目光移回近世,指出后人著書,產(chǎn)量越高,速度越快,錯誤也就越多。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后世作者,人心不古,把寫書看得太容易,成名成家之心迫切——歸根結(jié)底,還是創(chuàng)作態(tài)度誠實與否的問題,可以稱之為動機決定一切。這則札記,以古證今,大有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之慨,表現(xiàn)了他復古主義的情調(diào)。其中字里行間所隱含的尺度標準、愛惡褒貶,頗富春秋筆法,學習時要仔細體味。,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3.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點評:《文人之多》一則以感嘆開端,直揭主題,融入了強烈的情感。這一開頭,多少會讓人覺得有些莫名其妙,“文人之多”有什么不好?為什么單說“唐、宋以下”?他說“文人之多”,是因為有些“不識經(jīng)術(shù),不通古今”的人,濫竽充數(shù),“自命為文人”。顯然,在作者心目中,“文人”這一稱呼是有其特定意義的,作為“文人”,不可或缺的條件就是“識經(jīng)術(shù)”“通古今”。作者用苛刻的眼光審視“唐、宋以下”的元明清時代,表明了他關(guān)心社會現(xiàn)實的精神,也表現(xiàn)出他尊古復古的思想。,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1.《著書之難》與《文人之多》兩則在立論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提示:《著書之難》與《文人之多》兩則的立論有同有異。相同之處:《著書之難》與《文人之多》所強調(diào)的主旨具有一致性,借用司馬遷的話來說就是“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不同之處:《著書之難》以著述為話題,從正面立論,說“難”是高標準嚴要求,是為了與“后人之書”的“易”作對比。《文人之多》是以人為話題,從反面立論,說假“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2.從這三則關(guān)于讀書、作文、做人的札記中,你可以看出顧炎武的文章在語言上具有怎樣的特點?提示:這三則札記,主旨相同,內(nèi)容相關(guān),但在語言風格上卻不盡相同,表現(xiàn)出作者行文風格的多樣性。《文須有益于天下》立論鮮明,鋒芒畢露,言辭擲地有聲,足以驚世駭俗;《著書之難》則委婉曲折,敘議結(jié)合,慢慢鋪陳,水到渠成;《文人之多》則感情熾烈,執(zhí)議偏激,聲勢奪人,一氣呵成,其中不乏尖刻之語。,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日知錄》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的代表作品,對后世影響巨大。關(guān)于《日知錄》這部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認識:1.治學嚴謹,材料扎實。顧炎武曾把寫這部書比作“采銅于山”。他說,當今的人寫書,就像當今的人鑄錢。古人采銅于山,今人則買舊錢作廢銅鑄錢。由此可見顧炎武在這部書上耗費的心血。顧炎武注重收集第一手資料,在治學上嚴謹扎實,堪稱楷模。這在《日知錄》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他這種研究學問的態(tài)度和方法對清代學風的轉(zhuǎn)變與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評價這部書說,只有宋元時期的名儒能做出來,明朝三百年來沒有這樣的書,將來治國者采用其說,會大有益于“世道人心”。,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2.內(nèi)容宏富,貫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錄》有條目一千余條。有人把《日知錄》的內(nèi)容大體劃為八類,即經(jīng)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藝文,也有人把它分作十五類,即經(jīng)義、政事、世風、禮制、科舉、藝文、名義、古事真妄、史法、注書、雜事、兵及外國事、天象術(shù)數(shù)、地理、雜考證,顧炎武本人也把它概括地分為上篇經(jīng)術(shù)、中篇治道、下篇博聞,這說明,《日知錄》是寄托作者經(jīng)世思想的一部書,內(nèi)容廣博,包羅萬象。,句段點評,多維探究,審美鑒賞,3.思想豐富,經(jīng)世致用。在《日知錄》中,顧炎武提出社會風氣的好壞決定社會興衰的觀點。他認為“風俗衰”是亂之源,并列舉大量事例,說明奢靡浮華的社會風氣,是導致國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他不但從政治上提出了整頓“人心風俗”的具體措施,如重流品、崇厚抑浮、貴廉、提倡耿介和儉約等,還從經(jīng)濟上分析了“人心風俗”敗壞的原因,認為要使風俗變好,必須有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物質(zhì)條件。他還強調(diào)法制,主張嚴懲敗壞世風的貪官奸臣,更提倡“經(jīng)世致用”。顧炎武作為明清民主思想的著名啟蒙者之一,他痛恨“無本之人”,講“空虛之學”。從節(jié)選的《文須有益于天下》《著書之難》與《文人之多》三則中,不難看出顧炎武的這一觀點。,-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日知錄 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九單元 經(jīng)世致用 9.1日知錄三則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第九 單元 9.1 課件 新人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1269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