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教案完整版44897.doc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完整版44897.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寡人之于國也》教案完整版44897.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國也》講義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漢語知識。 2、能力目標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理解文意,能夠體會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標 (1)從孟子的言行之中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內(nèi)涵; (2)認識孟子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二、教學內(nèi)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 3、重點字詞以及語法知識的歸納; 4、領會孟子辯詞的思想性、邏輯性,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層層深入,分析孟子對治國得失的哲學思辯,站在現(xiàn)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 2、領會孟子辯詞的思想性、邏輯性,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語感訓練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顒臃绞搅η笊鷦踊顫姡騻€別朗讀、集體朗讀,或輪流朗讀、分角色朗讀,讀后有評,以評促讀、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 2、點撥教學法。本文選自儒家經(jīng)典名著,語句看似淺顯,內(nèi)涵卻較艱深。為此,在背景資料介紹、文化知識簡介及比喻說理的分析方面教師須對學生進行點撥指導,避免學生囫圇吞棗。 3、討論法。應與誦讀同步進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理清文章層次。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我們在初中時學過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為后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還成為成語沿用至今。這充分說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板書文題)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簡介 1、學生結合注釋①及課后關于孟子的介紹了解孟子。 2、教師適當補充: 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最有聲望的大師。他的學說的核心就是要講“仁義”行“仁政”,即實行所謂“王道”。其理論基礎就是民本思想,重視人的生存權利。因此孟子對那些不行仁政,殘酷掠奪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惡痛絕?!豆讶酥趪病肪托晾钡爻爸S了以賢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詡“為民父母”,可實際上卻“率獸而食人”,是人民的災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來說理,論辯技巧十分高明,這在本文中都有明顯的體現(xiàn)。運用各種驅(qū)誘論敵就范的手法,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排比、對偶句,筆鋒咄咄逼人。接下來,就讓我們從《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章中,去深入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其獨特的行文風格吧。 (三)、熟讀課文 1、教師泛讀,學生注意聽字音。 2、學生齊讀全文。 3、教師糾正、強調(diào)易讀錯字音。 【易讀錯字音】 好hào戰(zhàn):喜好征戰(zhàn)。 數(shù)罟cùgǔ:密網(wǎng)。 棄甲曳yè兵:丟棄鎧甲,倒拖兵器逃跑。 洿wū池:池塘。 雞豚tún狗彘zhì:豚,小豬;彘,豬。 畜xù:畜養(yǎng)。 孝悌tì:尊敬父母禮敬兄長。 庠xiáng序:學校,殷時叫序,周時叫庠。 頒bān白:(頭發(fā))斑白。 餓莩piǎo:餓死的人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動詞,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為王,稱霸) 不可勝(shēng)食也:(勝,舊讀shēng,意為盡。做“勝利”講的時候,讀“shèng”) (四)疏通文意 1、學生輪流先朗讀后翻譯,一人一句。 2、教師點撥,依據(jù)課文注釋強調(diào)重難點字詞以及語法。 【語法知識】 1、 一詞多義: ·時,①季節(jié)。(不違農(nóng)時、勿奪其時、斧斤以時入山林)②時機、機會(無失其時) ·王,①名詞,音wáng,大王、君王、王侯。(王如知此、王無罪歲)②動詞,音(wàng)稱王,統(tǒng)一天下,王道。(然而不王者) ·食,①動詞,吃(谷不可勝食,七十者衣帛食肉)②名詞,食物,吃的東西(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2、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雞豚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無】通“勿”或“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 (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涂】通“途”,道路 。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過。 3、古今異義 (1)【寡人】之于國也。 【寡人】:(古義: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詞。今義:指形單影只之人) (2)【河】內(nèi)【兇】。 【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 【河內(nèi)】:黃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濟源一帶 【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1.指人或動物暴躁,心腸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鄰國之民不【加】少。 【加】:(古義:副詞,更。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增加 (4)棄甲曳兵而【走】。 【走】:(古義:逃跑。今義: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義:有的人。今義:表選擇的連詞,或許、也許) (6)是亦【走】也。 【走】:(古義:跑,逃跑。今義:行走) (7)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 【谷】:(古義:糧食的統(tǒng)稱。今義:谷子) (8)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勝shēng】:(古義:盡。今義:勝利) (9)斧【斤】以時入山林。 【斤】:(古義:斧頭。今義:重量單位。) (10)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養(yǎng)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11)非我也,【兵】也。 【兵】:(古義:兵器。今義:軍隊中最基層人員) (12)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歲】:(古義:年成。今義: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古義:那么。今義:這;于是) (14)【填】然鼓之。 【填】:(古意:擬聲詞。今譯:填充,...)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打鼓,擊鼓進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穿 ·【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一般“王”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為王、稱王、統(tǒng)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歸順 ·【王無罪歲】 : 一般“罪”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歸罪、歸咎 ·【樹之以?!浚? 樹:一般“樹”是樹木(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種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一般“食”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吃 (2)動詞作名詞: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 一般“生”是活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活著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死去的人 喪,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3)形容詞作動詞: ·【謹庠序之教】 : 一般“謹”是謹慎(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認真從事 (4)動詞的使動用法: ·【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 : 一般“移”是移動,在此是使動用法:使……遷移 5、常用虛詞 ·然 ① 代詞,這樣。(河內(nèi)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② 助詞,……的樣子。(填然鼓之) ③連詞,然而,但是。(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④形容詞,對。(太后曰:“然”。) ·則 ① 連詞,順接,就,那么。(則移其民于河東、則何如) ② ②轉(zhuǎn)接,卻。(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以 ①介詞,用、拿、把請以戰(zhàn)喻(用)樹之以桑(拿)申之以孝悌之義(把) ②介詞,憑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③介詞,按斧斤以時入山林 ④動詞,認為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⑤然而,相當于“而”,以衛(wèi)王宮 6、特殊句式 【判斷句】 ·是亦走也 這也是逃跑。 ·非我也,歲也 這不是我的過錯,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斷肯定判斷) ·非我也,兵也 這不是我殺的,這是兵器殺的。(同上)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這就是讓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什么不滿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生養(yǎng)死葬沒什么不滿,就是王道的開端。 【倒裝句】 ·狀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義 反復進行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教育 (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頭頂著或背負重物行走在路上 【賓語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未有之也。 (2)雞豚狗彘之畜。 畜雞豚狗彘 【介詞結構后置句】 (1)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當于“只是……罷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當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當于“這也是......啊”) 【省略句】 ·何也 省主語“此”。 ·棄甲曳兵而走 省主語“將士”。 ·可以無饑矣 省主語“民” (五)、理清文章思路 1、指出連接全文層次的三個關鍵句。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2、引導學生對文章層次進行劃分 第一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 第二部分:(23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67)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nèi)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分析課文內(nèi)容,歸納本文重點語法知識,體會孟子文章的語言魅力。 (一)師生共同分析課文 1、分析第一部分 (1)選一學生朗讀第1段 (2)師生問答 提問:梁惠王說:“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绷夯萃跤X得自己對國家政務盡心盡力了。他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明確: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 提問:通過與鄰國相比,梁惠王感覺如何? 明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提問:梁惠王面臨怎樣的困惑? 明確:于國盡心,但民不加多。 (3)板書: 2、分析第二部分 (1)選一學生朗讀2、3、4段。 (2)師生問答 提問:孟子對梁惠王的疑問是如何思考的? 明確: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爭奪人力的心理來宣傳“仁政”思想。 提問:孟子是怎樣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的? 明確: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問題,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戰(zhàn)”設喻,這樣便于啟發(fā)對方。 提問:對“五十步笑百步”的喻義如何理解? 學生思考、討論,請一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孟子通過設喻——設圈套,誘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边@正好走進“圈套”,所以孟子說:“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與鄰國統(tǒng)治者治國不盡心實質(zhì)上沒什么區(qū)別,只是形式上或數(shù)量上不同而已,從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 提問:同學們,有誰能夠舉出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一個例子,來幫助我們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呢? 學生回答。 (3)板書: 3、分析第三部分 (1)請一學生朗讀5、6、7段 (2)師生問答 樣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的“仁政”主張。那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包括幾個方面? 學生看課文,思考。 明確:兩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問:怎樣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學生找出三組排比句回答) 明確:“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提問:當采取了這些合理發(fā)展生產(chǎn)的措施后,產(chǎn)生的效果是什么? 明確:“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提問:要想“王道之成”還需采取哪些措施? (要求學生找出排比句,進行回答) 明確:孟子用了四組排比句:“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前三組排比是孟子養(yǎng)民的主張,后一組是教民的主張。這四組排比句為梁惠王展現(xiàn)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順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結論,即“王道之成”了。 (3)板書: (a)措施 效果 不違農(nóng)時, 谷不可勝食也。 養(yǎng)生喪死無憾 數(shù)罟不入洿池, 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 才木不可勝用也。 王道之始 (b)措施 效果 王道之成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饑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 提問:孟子從“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兩方面詳細闡述了使民加多的辦法,但這還不夠。君王對此還應有什么態(tài)度呢?孟子是怎樣批評當時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呢? 明確:孟子采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對梁惠王自認為“于國盡心”的駁斥。此外,孟子還用了比喻,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辯護,勸勉梁惠王施仁政,除虐政。 (4)板書: (二)請學生歸納孟子的“仁政”思想。 總的來說有兩點:一是保民,使民無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 (三)、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文,概括本文的寫作特點。 (本文寫作上體現(xiàn)出的孟子散文的特點) 1.巧設譬喻,迂回曲折。 談問題先把主旨藏起來,從側面、反面、外圍人手,逐漸引向本題。如本意要講實行仁政,卻先以戰(zhàn)設喻,從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覺中跟著他走。這樣,文章如曲徑探幽,引人入勝;文勢則波瀾起伏,毫無板滯。 2.邏輯謹嚴,層層深入。 表面看來,文章鋪張揚厲,散漫無紀,實則邏輯清晰,段落分明,層次井然。如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實,實行仁政,均是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 3.詞豐筆活,理足氣盛。 善用貼切的比喻、有力的鋪排,考究用詞,講求句式。奇句與偶句,單勢句與排比句,交錯使用,筆勢靈活,理直氣壯,談鋒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極富雄辯的氣勢。 (四)、課堂小結 千年前的孟子的政治言論在我們今天仍然適用,而且光芒四射。怪不得幾千年來,孟都受到眾人的膜拜,我們還尊稱其為“亞圣”。讓我們懷著對孟子的崇拜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刻體會其思想內(nèi)涵。 (五)布置作業(yè) 思考:孟子關于治國的言論,對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有何啟示?與我們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有何異同? THANKS !!! 致力為企業(yè)和個人提供合同協(xié)議,策劃案計劃書,學習課件等等 打造全網(wǎng)一站式需求 歡迎您的下載,資料僅供參考 -可編輯修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寡人之于國也 寡人 教案 完整版 44897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128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