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13 廉頗藺相如列傳課件 蘇教版選修《史記選讀》.ppt
《高中語文 13 廉頗藺相如列傳課件 蘇教版選修《史記選讀》.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 13 廉頗藺相如列傳課件 蘇教版選修《史記選讀》.ppt(5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家學淵源,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學問廣博。父親死了三年,司馬遷繼承其業(yè),在“金匾石室”(國家藏書處)閱讀、整理歷史資料;此外他還廣泛游覽,實地考察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 武帝天漢三年(前98),李陵孤軍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因而觸怒漢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自此發(fā)憤著《史記》。,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130篇 記述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近三千年的歷史。,魯迅: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史 記,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 表,8 書,按年代記敘帝王言行和政績。,記敘諸侯國的興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跡。,記敘各類名人的生平和事跡。,按年代譜列各時期重大事件。,記錄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中國戰(zhàn)國后期趙國名將。生卒年不詳。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廉頗率軍攻齊獲勝,趙惠文王封其為上卿。曾居功驕傲,對出身低微、資歷甚淺的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后知藺相如顧全大局,確有相才,遂負荊請罪,結(jié)成生死之交,協(xié)力抗秦,傳為美談。廉頗為將剛勇,用兵持重,多次率軍擊敗齊、魏等國。五十五年,秦、趙長平之戰(zhàn),廉頗為趙軍主將,被戰(zhàn)失利后,鑒于秦軍勢盛,但遠離國土,,廉頗,人物簡介,,不能久戰(zhàn),即固壘堅守,阻止了秦軍的進攻。后趙孝成王中秦離間計,以趙括代廉頗為主將,改變廉頗戰(zhàn)法,終致趙軍慘敗。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廉頗率軍擊敗攻趙的燕軍,受封信平君,攝行相國職。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志,出奔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趙國屢遭秦軍攻擊,擬再任廉頗為將抗秦。廉頗亦急欲歸國效力,因權(quán)臣作梗,未能遂愿。后居楚,憂慮而亡。,藺相如,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索“和氏璧”,宦官繆賢推薦手下門客藺相如出使。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趙國,約會趙王在澠池與秦王相見,他又隨趙王同行,在筵席上,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大長了趙國的志氣,大滅了秦國的威風,因功得任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結(jié)果使他很不,高興。為避免和廉頗相爭而誤了國事,他每次出門,避讓廉頗,常常裝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頗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頗很受感動,十分慚愧,兩人結(jié)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和衷體國,使秦國長時期內(nèi)不敢出兵攻打趙國。,(前324~前251)中國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國君。嬴姓,名稷,又稱秦昭襄王。秦武王異母弟。曾為人質(zhì)于燕,武王死后歸國,于公元前306年繼位。在任前期,其母宣太后當權(quán),貴族外戚驕橫,大權(quán)旁落。昭王四十一年(前266),采取斷然措施驅(qū)逐專權(quán)的貴族外戚,廢黜太后,重整綱紀。前期任用足智多謀的魏冉為相,日益東進,“天下皆西向,稽首”。后用魏人范雎為相,白起為將,采取范雎遠交近攻的謀略,大破韓、魏、楚軍,奪取鄧、宛、河東之地,攻取楚都,建立南郡,又聯(lián)合各國破齊,并大敗趙軍于長平(今山西高平北),使秦疆土日廣,為日后秦的統(tǒng)一奠定基礎(chǔ)。,秦昭王,楚國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他拿去獻給楚國國君楚厲王。厲王叫玉匠鑒別。玉匠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呀!”厲王認為卞和是個騙子,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 楚厲王死了以后,武王當了楚國的國君。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獻給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鑒定。玉匠和上一個說的一樣,還認為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武王也認為卞和是個騙子,又把卞和的右腳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繼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著璞玉在楚山腳下痛哭了3天3夜,眼淚哭干了,連血也哭出來了。文王聽到這事,便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多得很,你為什么哭得這樣傷心呢?” 卞和回答說:“我并不是傷心自己的腳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寶玉竟被說成石頭,忠誠的好人被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最傷心的原因?。 蔽耐醣憬杏窠痴J真加工琢磨這塊璞玉,果然發(fā)現(xiàn)這是一塊稀世的寶玉,于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課文鏈接,和氏璧,本文所敘史實發(fā)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zhàn)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lǐng)了巴蜀,并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趨勢。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zhàn)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系的大問題。,背景局勢,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 ,廉頗為(擔任,做)趙將,伐(征討)齊,大破(攻克,打?。┲£枙x。拜〔任命〕為上卿,以(憑借)勇氣聞〔聞名,出名〕于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評注課文,譯文:廉頗是趙國優(yōu)秀的將領(lǐng)。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任命為上卿。于是廉頗憑借他的勇猛善戰(zhàn)而在諸侯各國聞名 。 藺相如是趙國人,做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者……也”,判斷句式 以勇氣聞于諸侯:狀語后置,第一段 廉藺簡介,(1)“者……也”,判斷句式 (2)以勇氣聞于諸侯:狀語后置,廉頗為趙將 (擔任,做) (4) 以勇氣聞于諸侯:憑借,重點詞句,2趙惠文王時, 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聽說)之,使(派)人遺〔wèi送給〕趙王書(書信),愿以(用)十五城請(請求)易〔 交換〕 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商量):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白白地 )見(表被動)欺(欺騙)。 欲勿予,即(則,就) 患(憂慮,擔心)秦兵之來。計未定,求(尋求)人可使報(答復(fù)、回復(fù))秦者(定語后置標志),未得?;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昂我裕ㄒ院危e語前置)知之?”,譯文: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恐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地被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fù)秦國的人,又找不到?;鹿兕^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壁w王問:“您根據(jù)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對曰:“臣嘗(曾經(jīng))有罪,竊(私下,謙詞)計 (打算)欲亡(逃跑)走燕。臣舍人相如止(阻止)臣曰:‘君何以(以何,賓語前置) 知燕王?’臣語(語(yù) 告訴) 曰:‘臣嘗從(跟從)大王與燕王會(相會)(省略“于”)境上,燕王私(私下)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币裕☉{)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寵幸)于(表被動 )趙王(被動句)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介賓后置) 。,繆賢回答說:“我曾經(jīng)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么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被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jié)交。,今君乃(卻,竟然)亡趙走燕 (“亡于趙,走于燕”的省略,意為從趙國逃跑,投奔到燕國。)燕畏趙,其勢(情勢,形勢)必不敢留君,而束(捆縛)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tǎn)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僥幸)得(能夠)脫(赦免)矣 。臣從(聽從)其計,大王亦幸(幸虧,多虧)赦臣。臣竊(私下)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適宜)可使?!?譯文:現(xiàn)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zhì)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 可供差遣。,3 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用)十五城請易(交換)寡人之璧,可予不(fǒu) 通“否” 。?”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答應(yīng))。”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交換)璧而趙不許,曲(理虧)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譯文: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yīng)他的要求?!壁w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么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yīng),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他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均(衡量)之(這)二策 ,寧許(答應(yīng))以負(使動用法使…承擔)秦曲?!蓖踉唬骸罢l可使者?”相如曰:“王必 (倘若,假如)無人,臣愿奉(捧著)璧往使。城入趙 而(表承接)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使 …完好無缺,使動用法)璧歸趙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名作狀,向西)入秦。,譯文:衡量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yīng),而讓秦國承擔理虧的責任?!壁w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假如找不到人,我愿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于是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4.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呈獻,進獻)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傳給……看,以,連詞,連接“傳”與“示”)美人(指妃嬪)及左右(指侍從),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補償)趙城,乃(于是,就)前(走上前,名作動 )曰:“璧有瑕,請(請允許我)指示(指給…看)王?!蓖跏冢ń?,給)璧,相如因(于是)持璧卻(退)立,倚柱,怒發(fā)上(名作狀,向上)沖冠,,,譯文: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進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誠意把城池補償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允許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趁機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fā)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全,都)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憑借,倚仗)其強,以空言(口頭上說的話)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商議)不欲(打算,想要)予秦璧。臣以為布衣(平民)之交尚(尚且)不相欺,況(何況)大國乎?且以(因為)一璧之故(緣故),逆(觸犯)強秦之歡 (歡心),不可。,譯文: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蛩悴唤o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yīng)該。,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通“廷”,朝堂)(介賓后置)。何者?嚴(形作動,尊重)大國之威(威嚴)以修敬(致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guàn),禮節(jié)甚倨 (jù 傲慢) ,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又,再)取璧。大王必欲急(形作動,逼迫 )臣 。臣頭今與璧俱(全,都)碎于柱矣!”,譯文:于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么?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xiàn)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jié)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xiàn)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5、 相如持其璧睨(斜視)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使…破損)璧,乃辭謝(婉言道歉)固請(堅決請求 ),召有司案圖(查明地圖。案,通“按”),指從此以(到)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估計)秦王特(只,只是)以詐詳為(假裝作,詳:同 “佯”,假裝)予趙城,實(實際,其實)不可得,,譯文: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乃謂(對)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共同傳頌)寶也。(判斷句)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介賓后置,賓,同“儐”),臣乃敢上(名作動,獻上)璧?!鼻赝醵龋╠uó估計)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名作動安置)相如廣成傳(zhuàn 傳舍,賓館).相如度秦王雖齋,決(必定)負(違背)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名作動穿著,yì)褐(粗布衣服),懷(名作動,懷揣)其璧,從徑道(小路)亡(逃走),歸璧于趙.,譯文: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擔心 ,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xiàn)在大王也應(yīng)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shè)“九賓”的禮節(jié),我才敢獻上和氏璧?!鼻赝豕烙嬤@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于是就答應(yīng)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yīng)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派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璧送回趙國。,6、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延請)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到),謂秦王曰:“秦自繆公(通“穆”)以來二十余君,未嘗(不曾)有堅明約束約束(信約,古今異義)者也。臣誠(實在)恐(怕)見欺于王而負(辜負)趙,(被動句)故令人持璧歸(返回),間(名作狀“從小路” )至趙矣。 譯文: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設(shè)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決明確地遵守信約的。我實在怕被大王欺騙而辜負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jīng)從小路回到趙國了。,且(句首語氣詞,再說)秦強而趙弱,大王遣(派)一介(個)之使(使臣)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憑借)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接受)湯鑊,唯 (通常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語氣)大王與群臣孰(通“熟”,仔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苦笑聲)。 譯文: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刻捧著璧送來。現(xiàn)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么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yīng)該處死,我請求接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鼻赝鹾痛蟪紓兠婷嫦嘤U,發(fā)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左右或(有人)欲引(牽、拉)相如去(離開),秦王因(于是,就 )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斷絕)秦趙之歡(友好)。不如因(趁機)而厚(優(yōu)厚)遇 (招待、款待),使歸趙。趙王豈(難道)以(因為)一璧之故欺秦邪?”卒(終于)廷(名作狀,在朝廷上)見相如,畢禮而歸(使動用法使…歸)之 。 譯文:侍從中有人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xiàn)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guān)系。不如趁此優(yōu)厚地款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于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舉行完廷見的外交大禮然后送他回趙國。,,7、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任命)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把)城予趙,趙亦終(最終)不予秦璧。 譯文:藺相如回國以后,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后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8、其后,秦伐(攻打)趙,拔(攻取)石城。②明年(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復(fù)攻趙,殺二萬人。,譯文:這事之后,秦軍攻打趙國,攻下石城。第二年秦軍又攻打趙國,殺了趙國兩萬人。,9、秦王使(派遣)使者告(告訴)趙王,欲(打算)與王為好(修好),會(見面)于西河 外澠(miǎn)池。 (狀語后置/于) 趙王畏秦,欲毋行(想不去。毋,不)。 廉頗藺相如計(商議),曰:“王不行(不去/古今異義),示(顯示)趙弱且怯也。”,譯文: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趙王遂(于是)行(動身)。相如從(隨行)。廉頗送至(到)境,與王訣(告別)曰:“王行,度(估計)道里(路程)會遇之禮畢(完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絕(斷絕)秦望?!?王許之。,譯文:趙王于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前往澠池的路程和會談完畢的時間,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廉頗的建議。,10、遂與秦王會( 省略“于”)澠(miǎn)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私下)聞趙王好(hào愛好)音,請(請您)奏瑟。” 趙王鼓(名作動,彈)瑟,秦御史前(名作動,走上前)書(書寫)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會盟)飲,令趙王鼓瑟?!? 譯文:于是和秦王在澠池會見,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我私下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擅長,善于)為(演奏)秦聲,請奏(進獻)盆缻(fǒu )(于)秦王,以(表示目的)相(互相)娛樂?!?秦王怒,不許(答應(yīng))。于是相如前進(上前進獻,古今異義)缻,因(趁機)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 缻。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能夠)以(把)頸血濺大王矣?!?譯文:藺相如走向前去說:“趙王私下聽說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借此來互相娛樂吧!”秦王發(fā)怒,不肯敲缶。在這時藺相如走上前去獻上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肯敲擊缶。藺相如說:“(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nèi),我能夠把自己頸項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左右欲刃(名作動,殺)相如,相如張目叱(喝罵)之,左右皆靡(倒下,這里指后退)。于是秦王不懌( (yì) 愉快),為(給)一擊(擊一次)缻。相如顧 (回頭)。召(召喚)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請(請您)以(用)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名作動,向人進酒或獻禮 )”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鼻赝蹙咕疲ㄖ钡骄企弁戤叄?,終不能加勝于趙 。趙亦盛(多)設(shè)(布置)兵(軍隊)以待秦,秦不敢動。譯文: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嚇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鼻貒谋姶蟪颊f:“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獻禮?!碧A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給趙王獻禮?!敝钡骄蒲缃Y(jié)束,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趙國大量布置軍隊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11、既罷(結(jié)束以后)歸國,以(因為)相如功大,拜(任命)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上)。 譯文 :澠池會結(jié)束后,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12、廉頗曰:“我為(做,擔任)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只,不過)以(憑借)口舌(言辭)為勞(立下功勞),而(卻)位居(在)我上。且(況且)相如素(向來,本來)賤人,吾羞,不忍(不甘心 )為(位居)之下 !”宣言(揚言/古今異義)曰:“我見相如,必辱(羞辱,侮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會面)。 譯文:廉頗說:“我做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zhàn)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再說藺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碧A相如聽到這些話后,不肯和他會面。,相如每朝(上朝/參加朝會)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爭位次的高下)。已而(過了些時候)相如出(出門),望見廉頗,相如引(拉,掉轉(zhuǎn))車避匿。于是(在這時候,古今異義)舍人相與(一齊,共同)諫曰:“臣 所以(……的原因)去(離開/古今義)親戚(近親及姻親/古今義)而事(名作動,侍奉)君者,徒(只是)慕君之高義(高尚的品德)也。 譯文:每逢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愿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zhuǎn)車子避開他。在這種情況下,門客一齊規(guī)勸他說:“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宣揚,散布)惡言,而君畏(怕)匿(躲)之,恐懼殊(很、極)甚(過分)。且(連詞,即使,表示假設(shè)兼讓步)庸人(一般人)尚羞(以……為羞,意動用法)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不才),請(請允許我)辭去(離開)?!碧A相如固(堅決地)止(挽留)之,曰:“公之視(看)廉將軍孰與秦王(孰,誰、哪一個。孰與,與……比,怎么樣)?” 曰:“不若也?!?譯文:現(xiàn)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散布一些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怕得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相如曰:“夫以(憑借)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在廷上/名詞活用作狀語)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雖然)駑(愚笨,拙劣),獨畏廉將軍哉?顧(只不過)吾念(想到,考慮)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只不過)以(因為)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勢必)不俱生。吾所以為(做)此者,以先(意動用法,以…為先)國家之急而后(以…為后)私仇也 譯文:藺相如說:“憑秦王那樣的威風,我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們。相如雖然愚笨,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只不過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強大的秦國不敢輕易侵犯趙國的原因,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xiàn)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都活下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的利益為先而以私仇為后啊!”,廉頗聞之,肉袒負(背著)荊條,因(通過)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目光短淺)之人,不知將軍寬(形作動,寬待,寬容)之至此也!”卒(終于)相與(一齊,共同)歡,為(成為)刎頸之交 。 譯文: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背,背著荊條,通過門客引到藺相如家門請罪,說:“我這個目光短淺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兩人終于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朋友。,,,提問: 誦讀”夫以秦王之威……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一段話,回答這段話”妙”在什么地方。,回答: 相如深知廉頗公忠體國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國家之急”相許,足見其胸襟闊大,如此方能使廉頗頓悟己非 .,提問: 反映了廉頗 性格的什么特點,回答:說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聽了藺相如的那一番話后,十分感愧,立即從計較個人得失的立場轉(zhuǎn)到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確立場上來,表現(xiàn)了公忠體國、勇于改過的精神。,文章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三個故事,突出表現(xiàn)了藺相如臨危不懼的大智大勇和顧全大局,不計私怨的高尚品質(zhì),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磊落胸懷。,課文總結(jié),第一部分(1~2)簡介廉頗、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部分(3~13)完璧歸趙(分3層) 1、(3~5)寫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現(xiàn)出來的膽識 2、(6~11)寫藺相如奉璧出使后與秦王斗爭的經(jīng)過 3、(12~13)寫藺相如奉璧出使后取得的成果 第三部分(14~16)澠池會(分3層) 1、(14)寫會前計議 2、(15)寫會上斗爭 3、(16)寫斗爭結(jié)果 第四部分(17~21)將相和(分3層) 1、(17~18)寫廉頗居功自傲,相如退讓 2、(19)寫相如不計私怨,說服舍人 3、(20~21)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文本結(jié)構(gòu),古漢語常識,通假字,⑴可與不: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書送于庭: ⑷如有司案圖: ⑸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⑹唯大王與群臣孰計義之:,不,通“否”。,奉,通“捧”,用手托。,庭,通“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wù)的地方。,案,通“按”,察看,繆,通“穆“。,孰,通“熟”,仔細。,一詞多義,⑴負 ①秦貪,負其強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⑤謙頗聞之,肉袒負荊,(依仗,憑借) (辜負,對不起) (違背) (使...承擔) (背著),,,⑵ 使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派) (出使) (讓) (使臣),⑶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車避匿,(引見,延請),(拉),(牽,拉,引申為掉轉(zhuǎn)),⑷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白白的),⑸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趙王,(幸虧,多虧),(寵幸),③,則幸得脫矣,僥幸,⑹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么仇也,(憑),(用,拿),(來,連詞),(用以,用來),(因為),⑴拜為上卿 ⑵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 ⑶請以咸陽為趙王壽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⑸請指示王 ⑹于是相如前進缶 ⑺宣言曰:事見相職必辱之 ⑻布衣之交,拜,授予官職,患,憂慮,擔心,壽,向人敬酒或獻禮,去,離開;親戚,近親及姻親,指示,指給...看,前進,上前進獻,宣言,揚言,到處說,布衣,平民,古今異義,詞類活用,⑴名詞作動詞,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⑵名詞作狀語,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從小路,⑶使動用法,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⑷意動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為先;后,以...為后,文言句式,⑴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我為趙將,⑵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⑶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介賓短語后置:拜送書于廷,無價之寶和氏璧歸楚文王后,被視為國寶,在楚國歷代國君手里相傳了370多年。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交往,往往以玉為使臣信物,而玉中極品和氏璧更是國家的象征。戰(zhàn)國時期,七雄爭霸,各諸侯國都想把這塊稀世之寶據(jù)為己有。和氏璧的第一次失蹤是在四百年后。楚威王將此璧賞賜給了有功的相國昭陽。昭陽某日請客時,出璧讓各賓客觀賞,席散時卻不翼而飛,雖經(jīng)多方搜查也毫無下落。楚相昭陽因宴會偶失此璧,懷疑為張儀所偷,把張儀打了個半死,張儀因此入秦,憑三寸不爛之舌瓦解了六國的“連橫”,玩六國于股掌之間,為日后強橫大秦的鐵騎踏平六國掃平了障礙。其實昭陽實在是冤枉了張儀。五十多年后,這和氏璧不知怎么的竟流到,課外閱讀,了趙國,出現(xiàn)在趙國太監(jiān)纓賢的手中,趙惠文王便據(jù)為己有。此時,秦國勢力已十分強大,當時在位的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璧在趙國,便說要用十五城來交換璧。趙王孱弱,只好派藺相如出使秦國,上演了完璧歸趙的故事。六十一年后秦滅趙。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和氏璧自然也就歸秦始皇所有了。李斯《諫逐客書》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的句子,“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璧”兩物,說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秦王統(tǒng)一中國,自稱“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良工將此玉琢為璽,玉工孫壽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作為皇帝的玉印。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視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風浪大作,有人獻策丟寶鎮(zhèn)浪,便將傳國玉璽丟入湖中。說來也怪,洞庭湖竟立即風平浪靜。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到華陰,有人持璽擋道,奉還秦始皇曰:“持此還祖龍。”(皇帝稱“真龍?zhí)熳印?,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故而稱“祖龍”)始皇帝使人收下玉璽,該人即化作一陣清風而去。不久,秦始皇東巡時病倒于途中,據(jù)《史記·秦記》,秦始皇“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即以此璽為天子之權(quán)的象征,傳給扶蘇。始皇死后,趙高利用和氏璧篡權(quán),玉璽傳給二世胡亥。 劉邦率兵攻入咸陽時,秦王子嬰殺死趙高,把璧獻給劉邦。劉邦入咸陰,子嬰“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和氏璧成了天下的象征,類于“九鼎”。劉邦建立漢朝,并把秦玉璽作為漢朝的國印,從他起,將玉璽一代一代傳了下去。自此,和氏璧成為“傳國璽”。劉邦之后,傳了九代皇帝。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當時的皇帝劉嬰僅兩歲,傳國璽由王莽的姑母漢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大臣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傳國玉璽,孝元太后身為漢朝的皇太后倒心向著漢室,被逼不過,一怒之下將此鎮(zhèn)國之寶擲于地上(《漢書·元后傳》),據(jù)說摔壞了璽紐的一角,后來王莽用黃金鑲補,但無濟于事,還是留下了缺痕。東漢光武帝劉秀打敗了王莽,奪回傳國玉璽,此璽又成了漢家天下的象征。 到了東漢末年,戰(zhàn)亂紛起,群雄逐鹿,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此璽,返宮后發(fā)現(xiàn)玉璽已不知去向。不久,董卓之亂,各路諸侯紛紛起兵。長沙太守孫堅攻入洛陽,見城南甄官井中隱隱冒五色彩光,使人下井打撈。撈起一宮女服裝的尸體,顯見那尸體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卻未腐爛,尸首項下帶一錦囊。取開看時,,內(nèi)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打開里面有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孫堅意外地得到玉璽,《三國演義》有“匿玉璽孫堅背盟”一回即此謂。孫送給袁術(shù),袁敗后歸漢獻帝。 然后曹丕廢漢自立,從漢獻帝手中接過了傳國璽,并自作聰明地在玉璽一側(cè)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漢傳國之璽”。 只過了四十五年,這顆玉璽又傳到了司馬炎的手中。司馬炎倒沒有再在上面刻上什么“晉受魏傳國之璽”的字樣。要是都像曹丕這么刻下去,后來搶得皇位的皇帝們恐怕就沒地方去刻字了。 五胡亂華,玉璽由南朝承襲。 不過,后來的皇帝們不管這顆玉璽上有沒有地方供他們刻字,以紀念搶了人家的江山,都得再去另刻一顆璽了,因為這顆用和氏璧刻的傳國玉璽傳傳傳丟了! 這顆玉璽由魏、西晉相傳,經(jīng)前趙、后趙,又落入前秦苻堅之手。后苻堅為其部將姚萇俘獲,姚要他交出玉璽,苻堅說已送給東晉了,其實玉璽在這時已經(jīng)永遠地丟了。,-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4.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史記選讀 高中語文 13 廉頗藺相如列傳課件 蘇教版選修史記選讀 廉頗藺相如 列傳 課件 蘇教版 選修 史記 選讀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193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