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ppt
《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ppt(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學案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學習探究區(qū),反饋訓練區(qū),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課標要求,,,學習探究區(qū),一、卓有成效的新制,答案,俸祿制,國家,,答案,鄰長,租賦,均田制,租調,宗主督護制,戶齊民,編,材料一 北魏建國后明顯保留了鮮卑的歷史傳統(tǒng),繼續(xù)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則,永興五年(413年),“徙二萬余家于大寧,計口受田”。 ——據(jù)《魏書》卷三和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材料二 九年(公元485年),下詔均給天下民田: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以供耕作……于是海內安之。——《魏書食貨志》 思考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共同之處?,深化探究,答案 按人口分配土地。,,答案,(2)材料二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實行的基本條件是什么?有何積極作用?,答案 措施:均田制。 基本條件:政府能夠掌握、支配大批的無主荒地。 積極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征發(fā)徭役;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吸引農民農耕定居(加速封建化進程);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等。(答出3點即可),,答案,實行均田制的前提是國家掌握著大量無主荒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但是,均田制并未觸動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孝文帝前期改革創(chuàng)建的各種新制度都以均田制為中心,有力地促進了北魏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進一步鞏固了北魏的政權,為后來推行更深層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礎。,深度點撥,均田制:實施均田制的前提是國家掌握一定的無主荒地;向農民授田的條件是農民必須納稅服役,這實際上是增加自耕農的數(shù)量,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此外,所授土地主要部分只準使用,不準買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概念闡釋,二、設巧計遷都洛陽,1.原因 (1)政治上:為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都城 已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且保守勢力強大,改革勢必受阻。 (2)經濟上:平城經濟落后,糧食供給困難。 (3)軍事上:與 相毗鄰,時受騷擾,很不安全。 (4)地理位置上: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對整個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 2.過程 (1)孝文帝以“ ”為名,巧設計謀迫使貴族大臣接受了遷都的決定。 (2)495年,北魏正式將都城遷到 。,,答案,平城,柔然,南伐,洛陽,材料一 今日之行,誠知不易。但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 ——《魏書》 材料二 南朝將領陳慶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陽的風貌后發(fā)出感嘆:“自晉宋以來,視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 ——《洛陽伽藍記》 思考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為遷都洛陽提出了哪些理由?(不得摘抄原文)你認為孝文帝遷都洛陽的主觀目的是什么?,深化探究,,答案,答案 理由:北魏雖然統(tǒng)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間存在著嚴重隔閡,文化沖突劇烈;平城地處塞上,經濟比較落后,交通不便;平城保守勢力強,改革阻力大;洛陽曾是多個王朝建都之地。 目的: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2)嚴格說遷都洛陽并非孝文帝改革本身的內容,然而人們一直把它當成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為什么?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加以說明。,答案 北魏孝文帝遷都保證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使中華文明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使洛陽再次成為北方政治、經濟中心。,,答案,孝文帝遷都,實質上是一場是否接受漢族先進文化的斗爭。以孝文帝為首的改革派,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遷都洛陽,這是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鞏固統(tǒng)治的關鍵性行動,為后來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礎。,深度認識,孝文帝遷都,保證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漢文化的融合,使中華文明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岳麓版) 遷都洛陽為孝文帝推行改革提供了地理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人民版),教材互補,三、移風易俗,1.推行:進一步學習和采納漢族的 和生活方式,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族文化。 2.內容 (1)易服裝: 一律改穿漢裝。 (2)講漢話:30歲以下的官員必須講正音。 (3)改漢姓,定門第等級:孝文帝下詔,將鮮卑人原有姓氏改為 ,按 來選拔人才,任命官吏。,,答案,典章制度,鮮卑貴族,漢姓,門第高低,(4)通婚姻:提倡鮮卑人與 通婚,以鞏固統(tǒng)治。 (5)改籍貫:凡已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以 為原籍。 3.影響:促進了鮮卑人對漢族文化的認同,爭取到了漢族地主對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動了政權向漢族王朝統(tǒng)治模式轉化。,,答案,漢人,洛陽,材料,深化探究,思考 上述圖片有何不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差異?這一變化有何影響?,圖一 北魏騎馬武士 圖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裝,,答案,答案 (1)圖一的服飾帶有鮮卑族的特點,主要是適合游牧生活的需要;圖二反映了鮮卑族服飾受漢族影響,逐漸漢化。 (2)北魏孝文帝移風易俗的改革。 (3)促進了鮮卑族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中華民族歷史的發(fā)展。,“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他們所征服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北蔽盒⑽牡鄢缟兄性幕苿恿苏嘞驖h族王朝統(tǒng)治模式的轉化;這是西北地區(qū)各民族陸續(xù)進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匯,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規(guī)律總結,,返回,課堂小結,,反饋訓練區(qū),1.北魏馮太后說:“立三長,則課(稅)有常準,賦有恒分,苞蔭之戶可出,僥幸之人可止?!贝酥贫鹊膶嵤└淖兞吮蔽撼跗诘纳鐣F(xiàn)象是( ) A.豪強地主隱匿人口逃避賦役 B.官吏沒有俸祿吏治腐敗 C.鮮卑貴族排斥漢族地主參政 D.鮮卑貴族拒絕移風易俗,1,2,3,4,5,解析 北魏實行均田制,加強對天下田畝賦稅的管理,主要針對的對象就是豪強地主隱瞞人口逃避賦役,故A項正確; 吏治腐敗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故B項錯誤; 排斥漢族地主材料中沒有反映,故C項錯誤; 拒絕移風易俗材料也沒有體現(xiàn),故D項錯誤。,A,,解析答案,2.北魏孝文帝頒布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 A.接受漢族先進文化 B.促進北方民族融合 C.恢復和發(fā)展經濟 D.保證政府的財政收入,,解析答案,解析 A項是孝文帝實施漢化政策的目的; B項是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C項是均田制實施的結果,這三項都不符合題目的要求。,D,1,2,3,4,5,3.觀察右圖,與圖中場景直接相關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頒布均田令 B.整頓吏治 C.遷都洛陽 D.移風易俗,解析 圖中的場景展現(xiàn)了鮮卑大臣阻止孝文帝繼續(xù)南伐的情形,孝文帝由此宣布遷都洛陽。,C,,解析答案,1,2,3,4,5,4.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項措施,該項措施的主要意義在于( ),A.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進程 B.變鮮卑貴族為漢族地主 C.改鮮卑人為漢人 D.消滅了鮮卑陋習,A,,解析答案,1,2,3,4,5,解析 該項措施的主要意義在于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進程。,5.閱讀下列材料: 孝文引見朝臣,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于是詔:“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 ——《北史》 請完成: (1)材料中的“正音”指的是什么?,1,2,3,4,5,答案 漢語。,,答案,(2)簡要指出材料所述的內容。(不得照抄原文),1,2,3,4,5,答案 提倡說漢話,規(guī)定三十歲以上的人不要求立即改說漢話,三十歲以下的人必須立即改說漢話,否則要降職罷官。,(3)孝文帝頒布上述詔令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響?,答案 消除民族間交往的障礙。促進了以鮮卑族為主的北魏各少數(shù)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返回,答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 第三 單元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措施 課件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242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