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術 常見結構的認識1教案 蘇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術 常見結構的認識1教案 蘇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術 常見結構的認識1教案 蘇教版必修2.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術 常見結構的認識1教案 蘇教版必修2 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通用技術(必修2) 文檔內容:常見結構的認識 章 節(jié):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 第一節(jié) 常見結構的認識 課 時: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結構的含義,能舉出不同領域的實例,知道結構無處不在。了解結構與力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通過對簡單案例,分析結構是如何承受力的。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案例分析,提高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習激情和興趣。 二、教學重點 結構的含義;結構決定事物存在的性質,結構受力的分析方法。 三、教學難點 結構受力的分析方法。 四、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討論法、實踐體驗法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性知識,對后面的章節(jié)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第一小節(jié)“無處不在的結構”通過對自然界、技術領域和社會領域三個層面的分析,說明了結構無處不在,給出了結構的一般含義。教材特別強調了結構的多種多樣決定了事物存在的性質,這個觀點作為結構思想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這一章的始終。在這一節(jié)中,用“魁北克大橋的坍塌”為例說明合理結構的重要性,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引起他們對結構的重視,提醒學生進行結構設計時要有高度的責任感。 第二小節(jié)“結構與力”從力學的角度讓學生學習結構,并給出了結構的受力分析方法,由于受到學生的知識水平限制,教材只進行定性的分析,要求學生體驗和學習力的分析方法。力的分析方法是這一小節(jié)的重點。 2. 設計理念 這一節(jié)主要講為什么要學習結構,特別要強調的是,要向學生指出結構無處不在,我們學習的結構的思想方法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 本節(jié)兩個課時不建議采用純粹的講述法,《技術與設計2》的第一、第二節(jié)課堂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技術課程的興趣和熱情,因此建議結合結構的基礎性知識,安排一定的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和體驗。如果把“無處不在的結構”安排為一課時,內容會略顯不足,所以考慮結合結構的受力來體會“結構的多種多樣決定事物存在的性質”這一思想,第二課時讓學生學習“結構的類型”之后,安排一個動手實踐活動,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另一方面為學習“穩(wěn)固結構的探析”做好準備,另外,這樣的安排能在教學中把握好從構件的基本受力和變形形式來理解結構。 3. 教學策略設計 (1)這兩個小節(jié)的的教學要具備初中物理學科的基本力學知識,根據(jù)學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建議在進行本節(jié)教學前先復習相關知識。 (2)本節(jié)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教師應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和實物素材,如案例、閱讀材料、典型的結構設計實例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背景。其形式可以是掛圖、多媒體課件或圖片、視頻等,以豐富和拓展本節(jié)單元教學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教學中先從世界上處處有結構講起,自然界、社會領域、技術領域都有結構問題,并用具體案例來說明結構是如何決定事物性質的,接著再講解人類是如何模擬自然結構來解決技術問題的,最后用“魁北克大橋的坍塌”來闡述進行結構設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不能將過多的精力花在社會領域結構的理解上,應以技術領域的結構為主要學習對象。 (4)指導好“魁北克大橋的坍塌”的閱讀過程,同時可以補充一些類似的最近發(fā)生的例子,如地鐵施工造成附近小區(qū)地面塌陷等。 (5) 在進行結構與力的教學時,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來講解,例如,秋千的吊索主要是受拉;橋梁的橋墩主要是受壓等,對構件的五種基本受力和變形形式,通過概念解釋、道具演示等方式進行,不要作深入分析。重點是講解受拉和受壓,對受剪切、受扭轉和受彎曲可降低要求。 (6)利用好紙板承受力試驗,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團隊精神。 4. 學情分析 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技術與設計1》,學生對設計中的結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于結構的作用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零散的,因此,學生在學習人類如何利用自然界中的結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技術問題時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物理課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力學知識,并可以畫出一些簡單物體的受力圖,但對分析一些基本結構如何受力、構件內部產生的內力及單位橫截面上所產生的應力還有一定的困難。 六、教學準備 收集相關的教學實物、常見結構的圖片,制作好教學課件PPT、準備廢舊紙盒的紙板,加壓的重物。 七、教學過程 1.通用技術必修2學習介紹: (1)通用技術必修2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 【教師講解】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時代。我國載人航天成功, 實現(xiàn)了千年邀游太空夢; 長江三峽順利截流發(fā)電,高峽出平湖;水稻育種結碩果,世界領先…… “技術與設計2”中的“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tǒng)與設計”“控制與設計”等四個主題都是具體的、通用的技術, 它們具有典型意義, 并與技術的發(fā)展密切關聯(lián)。因此我們將要學習的通用技術必修2,應用廣泛,具有寬廣的遷移價值。學習這些技術與設計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將使我們終身受益。同時也將使我們適應新世紀的科技發(fā)展、知識經濟發(fā)展以及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成為有用的人才。 (2)學習通用技術必修2課程要注意的幾點: ① 圍繞教材內容,以技術設計為主線索,認真鉆研各主題的技術與設計要點。充分調動自己的感知、思維、想像,進行調查研究、批判性思考、創(chuàng)新性想像,密切聯(lián)系實際,挖掘技術實例,既動腦又動手,做好剖析、試驗、實習、設計制作、交流、評價各環(huán)節(jié),努力提高技術實踐素養(yǎng)。 ②發(fā)揚在老師引導下的團隊合作精神, 把學習技術課程的過程, 變?yōu)橐粋€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多種視角、多種思路、多種方法, 去探究一個個技術問題, 完成一項項設計任務, 努力造就我們的創(chuàng)造品質, 提高我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④ 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我們要以堅強的意志力,鼓起戰(zhàn)勝困難繼續(xù)前進的勇氣,努力磨煉我們的意志品質。 2.導入 【實物展示】學生制作的小板凳。 同學們在上個學期學習了《技術與設計1》,已經初步掌握了設計的一般原則、步驟和基本方法,同時也制作了簡單的結構模型,如便攜式小板凳。為什么同學們制作的小板凳穩(wěn)固程度差別較大?如何使小板凳既輕便又穩(wěn)固呢?讓我們通過學習結構與設計一起來探究這些問題,首先讓我們來認識結構。 3.自然界中的結構 【投影展示】蜂窩、蜘蛛網、動物的身體與器官等結構圖。 引導學生分析蜂窩的結構。這種結構的優(yōu)點在哪里? 【師生互動】蜂巢是嚴格的六角柱形體。它的一端是六角形開口,另一端則是封閉的六角棱錐體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18世紀初,法國學者馬拉爾奇曾經專門測量過大量蜂巢的尺寸,令他感到十分驚訝的是,這些蜂巢組成底盤的菱形的所有鈍角都是10928′,所有的銳角都是7032′。后來經過法國數(shù)學家克尼格和蘇格蘭數(shù)學家馬克洛林從理論上的計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是這個角度。從這個意義上說,蜜蜂稱得上是“天才的數(shù)學家兼設計師”。 【教師總結】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以上案例說明,結構無處不在,結構多種多樣且決定著事物存在的性質。 【課堂活動】尼龍搭扣的結構和功能。 ① 分發(fā)若干尼龍搭扣。 ② 閱讀蒼耳子、飛機和鷹眼的材料,感受自然界中結構的功能和結構的應用。 【師生互動】鷹可以在幾千米的高空準確無誤地辨別地面上的動物,這是因為它的眼部結構比較特殊。人類每只眼睛的視網膜上都有一個凹槽,叫做中央凹,老鷹眼中的中央凹卻有兩個,這兩個中央凹的作用不同,其中一個專門用于接收來自鷹頭側面物體的像,另一個用于接收來自鷹頭前方物體的像。這樣,老鷹的視覺范圍就寬多了,能兼顧前方和側面。根據(jù)鷹眼的結構,人們正在研制“ 鷹眼”導彈系統(tǒng)。這種導彈系統(tǒng)能自動尋找、識別目標并跟蹤攻擊。 【教師總結】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利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結構帶來的創(chuàng)造靈感,結合實際,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了大量的實用結構。 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產品的結構是受到自然界事物結構的啟發(fā)而產生的? 【師生互動】羊毛衣,潛水艇與魚鰾等,人類利用仿生學原理,把大量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其它領域中。 4.技術領域中的結構 【投影展示】展示汽車、建筑、橋梁等圖片。 結構影響事物的性質和功能,結構方面存在的一個小問題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的發(fā)生。 【課堂活動】閱讀“魁北克大橋的坍塌”。 大橋坍塌的原因是什么? 【師生互動】設計師沒有對橋梁的關鍵部位做相應的加固。合理的結構是設計的基礎,卓越的結構是設計者和制造者的最高目標。進行結構設計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5.社會領域中的結構 在社會領域,也普遍存在著結構現(xiàn)象。一篇文章的內容結構影響文章的表達與質量, 一家企業(yè)的人員結構關乎企業(yè)的運行與效率。 6.結構與力 【演示試驗】比較不同形狀的紙板能承受的壓力的大小。 (1)將一塊紙板用支架支撐起來,在紙板中間不斷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來,記錄此時重物的質量。 (2)將另一塊紙板彎成拱,兩端固定以防止延伸,在圓拱上端不斷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來,記錄此時重物的質量。 (3)將拱的跨度變小,重復上面的操作,記錄此時重物的質量。 【師生互動】從力學角度來說, 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構形態(tài),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不同的結構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7.力的基本形式 【投影展示】教材第五頁中的圖片。 【教師總結】五種力的基本形式。 拉 力 物體所承受的拉拽力 起吊重物的鋼索、拔河時的繩子 壓 力 擠壓物體的力 千斤頂?shù)幕钊?、橋? 剪切力 兩個距離很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體上的平行力 鉚釘、機械中常用的連接件 扭轉力 反方向向物體兩端均勻施力 ,使物體發(fā)生扭轉形變的力 汽車的傳動軸、擰干中的衣服 彎曲力 作用于物體 ,使它產生彎曲的力 起重機的大梁、釣魚竿 【投影展示】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結構的建筑物的圖片。 這些結構的受力形式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在分析結構的構件受力過程中,其側重點是力引起結構的形變和破壞,而高中物理中力學分析的側重點是力會改變運動狀態(tài)。因此,在分析受力情況的過程中,不應只注意靜態(tài)受力與運動狀態(tài),而忽視了結構的形變和破壞。 8.探究 觀察右圖,說明石磨的推桿為什么要用一根繩子吊起來。 拓展:石磨在推動過程中,繩子在空間的軌跡是一個什么圖形? 9.課后作業(yè): 教材第六頁的馬上行動。 八、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教學素材豐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內容與物理學科聯(lián)系緊密,所以學生比較感興趣,但是,教學素材豐富的課堂,容易讓老師成為課堂的主角,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教學效果可能會打上折扣。 1.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馬上行動”、“探究”、“小試驗”等內容,留給學生思考探究的余地和空間。 2. 對于“小試驗”中“比較不同形狀的紙板承受壓力的大小”,有條件的話讓學生動手參與體驗,這樣教學效果會更理想。 3. 要進行階段性的評價,突出教學的有效性,“結構與力”的教學中,教師最好能根據(jù)學生練習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及時合理的評價學生,調整教學策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術 常見結構的認識1教案 蘇教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通用 技術 常見 結構 認識 教案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261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