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并認識到它對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的影響; (2)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和特點,并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 (3)結合相關材料,分析并歸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4)探究西周宗法制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歷史地圖、人物畫像和圖表,使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2)通過設問和提問,加強學生的思考和分析。 (3)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懂得中國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體現(xiàn),確立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的理念。 (2)懂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尊宗敬祖等,這與早期政治制度有密切的關系。 【教學方法】 1.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講述、談話法進行,同時配合提問、史料閱讀、課堂討論等方法,形成師生互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圖來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記憶得更深刻; 3. 最后,趁熱打鐵,通過布置部分習題來當堂檢測。 【教學內容】 1. 王們世襲取代禪讓制。 約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王朝——夏。王位世襲取代禪讓制,從夏朝開始就已經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時從中央到地方就已經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是國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屬的方國。奴隸制的等級關系已初步確立。對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響。 2. 宗法制。 宗法制淵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產生的父權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國古代宗族國家制度的形成過程中,為調整人們之間的血緣親屬關系,維護其倫理道德秩序和社會等級制度,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家族和宗族集團的法律規(guī)范。經夏商兩代發(fā)展,到西周時已相當完備。宗法制的基本規(guī)則,是將每個宗族中的嫡長子一支確立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導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為小宗,處于大宗的從屬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擔任,并且世襲繼承。其主要特點是嚴格區(qū)分嫡庶長幼﹑嚴格區(qū)分大宗小宗,以此確立上下尊卑,確保周王室的絕對權威。因此,宗法制從一產生時起,就是基于確定繼承順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等級制度。 3. 分封制。 分封制自夏朝建立,經商朝沿襲,西周大規(guī)模實行,其目的在于確保周王室對全國的統(tǒng)治。西周實行宗法制原則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號稱“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西周主要經歷武王﹑周公兩次大規(guī)模分封,加上中后期不斷的分封,先后建立了數(shù)百個諸侯國。通過規(guī)定嚴格的權利和義務,形成了等級森嚴的上下級關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維護了周王室的統(tǒng)治。但是,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生劇烈變化,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瓦解。 【教學重點圖解】 1. 分封制的形成和發(fā)展 (右為示意圖) 2.宗法制的產生和完備(以下是西周宗法制度示意表) 【熱點試題】 1.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什么? 2.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么? 3.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關系如何?宗法制度實質是什么? 4. 分封制和宗法制對西周的統(tǒng)治起了什么作用,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課堂小結】 在中華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階段,夏朝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國家政權。禹是夏朝的開國之君,并開創(chuàng)了父傳子的“家天下”制度。這是從氏族社會的民主管理向國家行政管理過渡的歷史轉折。夏商已有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西周滅商以后,作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制國家。在吸取商朝滅亡教訓的前提下,西周統(tǒng)治者以宗法制度為基礎,創(chuàng)建了“封諸侯、建藩衛(wèi)”制度,即分封制度。宗法等級制度產生于夏商,是維護各級宗主貴族統(tǒng)治地位與世襲特權的政治法律工具。西周是古代宗族國家制度的鼎盛時期,也是這一社會制度的成熟完備階段。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條件、主要內容、特征和歷史影響; (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設置和職責和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響; (3)掌握秦朝郡縣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況和影響; (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創(chuàng)立對秦朝及后世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用歷史插圖學習法:利用人物畫像,文物圖片,歷史專題片,感知歷史表象,再造歷史形象,使學生對歷史人物加深記憶和理解; (2)利用閱讀法、討論法、繪制示意圖法; (3)培養(yǎng)學生評價人物和事件方法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割據(jù)稱雄的分裂局面,為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統(tǒng)思想從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有利于封建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也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 【教學方法】 1.通過講述本課內容,使同學們對本課的知識結構和脈絡有清楚的認識與了解;同時配合提問、史料閱讀、課堂討論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中運用圖解法,使同學們更直觀地學習本課; 3.引導學生研習和運用歷史材料,圍繞主題補充或重新整合課本提供的歷史材料,比如用《西周分封示意圖》與《秦朝疆域及主要建設示意圖》幫助掌握秦朝實行郡縣制的背景。期望學生在研習歷史材料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材料是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牢固樹立“論從史出”的意識; 4.通過各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景,設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在合作與交流中不斷錘煉歷史思維; 5.課堂檢測。 【教學內容】 1. 至高無上的皇權 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中國以后,嬴政認為“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議帝號”。他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從三皇五帝的稱號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個新詞“皇帝”,作為統(tǒng)一大王朝的君主的正式稱號,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 皇帝制度為此后歷代王朝所沿用,自秦開始至清末,延續(xù)了二千一百多年。 2. 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度 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太尉主持軍事。三公下面設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奉常:宗廟禮儀;郎中令: 宮廷警衛(wèi) ;衛(wèi)尉: 皇宮保衛(wèi);太仆: 宮廷車馬;廷尉: 司法;典客: 少數(shù)民族事務及外交;宗正:皇室內部事務;治粟內史:全國財政稅收;少府:全國山河湖海稅收和手工業(yè)制造。 中央設“三公”諸卿,構成中央政府,他們都聽命于皇帝。三公九卿在地位、職責上互不相屬,互相牽制,最終使軍國大權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郡的長官叫郡守,縣的長官叫縣令,都由皇帝任免。他們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賦稅,征發(fā)兵役和徭役,使西周實施的分封制被郡縣制所代替,削弱了地方的獨立性。三公、諸卿和郡縣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夠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權力。 【教學重點及圖解】 1.至高無上的皇權:包括 “始皇帝”的來歷和皇帝神圣、皇權至上的特點; 秦的統(tǒng)一 2.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度中央集權制度形成 :包括三公九卿制的職能 及特點; 3.郡縣制的全面推行:包括郡縣制的職能與中央到地方統(tǒng)治機構的特點及實質; 4.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和影響。 【熱點試題】 1.秦朝的政治制度與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不同? 2.中國皇帝制度的基本特點是什么呢? 3.秦始皇設三公九卿的目的是什么?其職能和特點是什么? 4.秦實行中央集權制有哪些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5.秦統(tǒng)一15后即滅亡了,請結合秦始皇在位時的各種措施,說說秦滅亡的原因? 6.郡縣制與分封有什么不同? 【課堂小結】 戰(zhàn)國時期,各國通過變法,掃蕩了舊奴隸主貴族勢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國家的過渡,加強了君主集權,確立起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繼承了商鞅變法的成果和實踐了韓非子的理論,創(chuàng)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縣制,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為我國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選擇了政治體制的基本模式。西漢王朝建立后,劉邦承襲了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的統(tǒng)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皇帝制度、中朝與外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和三司、元朝中書省和樞密院、宣政院等有關中央制度的歷史概念以及郡國并行之、州縣兩機制、觀察使、節(jié)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關地方政治制度的歷史概念; (2)理解君權與相權矛盾的發(fā)展變化與當時中央政權的強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行省制度的開端; (3)通過對中國古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及其對中國歷史發(fā)展影響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漢元政治制度演變過程,總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聯(lián)系時代背景分析各項措施,理解歷史概念,并逐步總結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引導學生重視圖示、引文等材料,在對歷史材料的研讀和分析中,初步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3)引導學生運用圖表法加強對主干知識的理解,形成本課的知識框架與結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它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但也對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形成了阻礙; (2)讓同學們認識到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都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做出過自己的貢獻。 【教學方法】 1.針對本課概念多,跨度大這一特點。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采用動態(tài)圖示法、角色扮演 談話法、討論法等手段,動靜相長,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2. 針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概念較難理解及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知識點較多。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又有限的特點,教師采用直觀圖示法和聯(lián)系法,將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充分調動,從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3. 重視圖示、引文等材料,采用表格法教學,在對歷史材料的研讀和分析中,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教學內容】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兩漢[來源:學&科&網(wǎng)][來源:學,科,網(wǎng)][來源:][來源:Z&xx&k] 特點:漢承秦制 中外朝制度和尚書臺的出現(xiàn) 1、 中外朝制度:⑴西漢在中央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位高權重;⑵漢武帝起用布衣衛(wèi)相,并任用身邊作侍從、秘書等工作的人為尚書令、侍中等,形成“中朝”決策機構。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機構演化為執(zhí)行機構,成為“外朝”。 2、 尚書臺制度:東漢光武帝進一步擴大尚書的權力,使之成為決策和發(fā)號施令的中樞機構尚書臺。 3、 演變趨勢:大權由皇帝總攬 郡國并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 1、 漢初推行郡國并行制:郡設守,后稱太守,王國設丞相,分別為郡與王國的最高行政長官。 2、 王國問題的解決:漢景帝至漢武帝逐步削弱王國勢力,諸侯王被解除軍政大權,只衣食租稅。 3、 州郡縣三級制的形成:漢武帝后期,設州為監(jiān)察區(qū),設刺史監(jiān)察諸侯和地方高官。東漢時期,刺史逐步增添地方行政權和軍權。東漢末年,州逐漸演變?yōu)榈胤叫姓^(qū),郡縣兩級變?yōu)橹菘たh三級。 隋唐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與完善 1、 三省制的形成與發(fā)展:⑴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形成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的三省體制;⑵隋朝以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tǒng)治機構;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tǒng)治機構。 2、 唐朝三省的分工: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辦法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詔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詔令。 3、 唐朝三省制特點: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三省互相牽制和監(jiān)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 4、 三省六部制確立和完善:隋唐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5、 三省六部制的影響: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以后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與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出現(xiàn) 1、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⑴州縣兩級制:隋初,隋文帝廢除郡級,形成州縣兩級。⑵道的出現(xiàn):唐太宗分全國為10道,作為監(jiān)察區(qū)。⑶道州縣三級制的形成:唐肅宗時,道逐漸成為州縣之上的行政實體。 2、 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出現(xiàn):唐朝中后期,隨著節(jié)度使數(shù)量增多與權力增大,發(fā)展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 宋 二府三司分權 1、 目的:鑒于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加強皇權。 2、 措施:⑴二府分權: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權;樞密院為最高軍政機構,長官樞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⑵分割宰相權力:①分割行政權,增設參知政事。②分割宰相財權,設三司使。 3、 結果:削弱相權;皇帝總攬大權。 地方任用文官與路州縣三級 1、 地方任用文官:⑴其目的:防止武人割據(jù)局面的出現(xiàn),加強中央集權。⑵措施:宋太祖削減地方節(jié)度使權力,由中央派文官做地方官。 2、 路州縣三級制:宋朝地方政權分州縣兩級,又將唐朝的道改為路,在州縣之上。 元 中央政治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1、 背景:綜合蒙漢政治制度 2、 措施:中央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領六部,行使宰相職權;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 3、 特點及影響:元朝的政治制度在加強皇權方面又有了新發(fā)展。 行省制度的形成 1、 概念: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轄,其余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2、 內容:省的最高長官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貴族擔任;行省擁有大權,“無不領之”;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qū)設置宣慰司進行管理。 3、 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它的創(chuàng)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特點 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 ⑴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⑵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后聽命于皇帝;⑶中央對地方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官吏,地方基層行政組織長期穩(wěn)定,人身控制厲害,地方沒有相應的自主權,對中央和郡主絕對依賴,難以實施有效治理。 趨勢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發(fā)展、完善和強化 【教學重點】 1.中國古代各朝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及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過程。 【熱點試題】 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你認為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3.如何評價,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4.試從唐朝吏部選官考試的標準,談談你對唐朝政治制度的評價。 5.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 6.行省制度的創(chuàng)立及意義。 【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主要從中央和地方兩個方面進行了學習。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不斷完善與發(fā)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央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中央嚴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地方服從中央,最后聽命于君主,在分權基礎上,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命,監(jiān)督與考核。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主要圍繞中央集權不斷發(fā)展與加強問題展開。在這一制度內存在的兩對矛盾是突破這一問題的關鍵,即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歷朝政治制度的變化實際都是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的,而且變化的趨勢十分明顯,即皇權的不斷加強與中央權利的不斷加強。在我國封建王權不斷加強的過程中實行的各項制度,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進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明朝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及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極其發(fā)展;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qū)別。 (2) 識記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3) 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并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征加以分析、評價,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4) 從多角度分析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有關資料,逐步掌握閱讀歷史資料的方法。 (2) 通過比較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qū)別,掌握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fā)學生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1.依據(jù)課程標準,依托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脑?、取、舍和整合,形成比較清晰的基本知識框架;對教材比較明晰敘述內容,可以略講,以學生閱讀為主。 2.培養(yǎng)學生研習和運用歷史材料。材料包括老師根據(jù)主題的需要增加的史實資料和時事資料,還包括各種圖片資料。期望學生在研習歷史材料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材料是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并懂得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材料。 3.運用談話法、對比分析法、問題教學法與探究學習法,于學習和交流中不斷錘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教學內容】 1.明朝政治制度: (1) 地方上,廢行省,設“三司”。 明太祖首先在地方上就廢除了行中書省,設立了“三司”?!叭尽本褪侵覆颊尽⒍贾笓]司、按察司(布政司管行政,都指揮司管軍政、按察司管監(jiān)察)。三司互不統(tǒng)轄,各司其職。它們分別隸屬于中央的有關部門,這樣就把地方的權利集中到了中央。當時統(tǒng)領中央各部的是宰相,宰相的權利就隨之擴大了,那相權的擴大勢必威脅到皇權的集中。 (2) 在中央,廢宰相,權分六部。 1376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廢除了宰相,權分六部。宰相制度正式廢除。之后他為了減輕國事負擔,設置了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不過,為了防止殿閣大學士對皇權構成威脅,明太祖僅僅將他們的品秩定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國家大事都由他自己決定,殿閣大學士很少能參加。那殿閣大學士的設置,就為內閣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 (3) 內閣的創(chuàng)設。 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由于文淵閣處在宮中,閣臣又常在殿閣隨侍皇帝,故稱“內閣”。內閣制度正式確立。明宣宗時,又授予內閣大學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擬權。(注﹡票擬即票旨、條旨,實際上就是代擬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納。但票擬只不過是給皇帝提供參考的初步意見,最后的拍板定案仍決定于皇帝的御批。) 明朝的內閣并不是職位名,只不過是皇帝讓自己信任的文臣對國事提出參考意見以供選擇,這些人原來的官職并不高,沒有權力直接指揮行政,是屬于議政的部門,帶有皇帝私人秘書、顧問的性質,他們表面位尊而權重,但并無決策權。其權力來自皇帝的個人支持與信任,即“票擬”被采納的程度,其與皇帝溝通受制于宦官,提拔選舉賢良又受到了吏部、兵部的約束。 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內閣的權利逐步擴大,隨著內閣權利的擴大,地位也越來越高,主持內閣的首輔,更是權壓縱臣。特別是萬歷皇帝前期,也就是明神宗,出任內閣首輔的張居正更是權傾朝野,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了。 然萬一相權構成對皇權的嚴重威脅,必將為皇帝所不能容忍。張居正死后,他的官職被剝奪并且抄了家。君主專制日益加強。 2.清朝政治制度: 清朝是以以滿洲貴族為主體而建立起來的。清朝在明朝的基礎上依然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并把該制度推向了頂峰。 皇太極主要是仿照明朝的制度,設立了內閣,但是內閣主要負責奏章票擬,沒有什么實權。那在當時起主要作用的中央行政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由八旗旗主一起來商討軍國大事。 康熙帝當政時期,為了擴大皇權,設置南書房,挑選翰林院的學士入值。到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選擇軍機大臣的條件是親臣、重臣(即皇帝親信的滿漢官員),在軍機處中軍機大臣的職能是與皇帝商議軍國大事,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承旨遵辦。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君主專制就達到了頂峰。 【教學重點】 1. 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2. 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qū)別; 3. 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熱點試題】 1. 明清兩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樣強化君主專制的?君主專制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2. 內閣制與宰相制有何異同? 3. 為什么說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君主專制發(fā)展到了頂峰? 4. 簡述從秦漢至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發(fā)展變化過程。 5. 論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6. 比較明朝的內閣制與西方近代的內閣制度。(附加) 【課堂小結】 自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以后,歷代王朝都設置丞相制度,參與軍國大事的處理。但君權和相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終存在,歷代統(tǒng)治者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權和地方權力,以保證皇權的至高無上。到了明代,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明太祖廢除了,軍國大權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來,明朝雖設置內閣,但內閣的職責只備顧問。清朝雖設置軍機處,但軍國大臣也只是傳達皇帝的旨意。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到頂峰。 君主專制的高度強化,極大地妨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而當時西方許多國家則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從而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fā)展。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步伐,從此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從而埋下日后被動挨打的禍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古代 中國 政治制度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262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