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之《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設計 語文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之《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設計 語文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之《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設計 語文版必修1.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 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之《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設計 語文版必修 1 [教學目標] 一、了解本篇消息報道與一般消息報道的不同。 二、準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 三、了解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文是一則消息報道,發(fā)表于 1958 年 8 月 31 日《紐約時報》上。美國普 利策獎主席、新聞學教授霍恩伯格說,這是國際報道獎得主羅森塔爾“寫得最 好的作品” 。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埃姆羅森塔爾的這篇《奧斯威辛沒有什么 新聞》 。 二、簡介普利策新聞獎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 1917 年以來每年頒發(fā)一次,分 為 14 個新聞獎和 7 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 4 月宣布,5 月頒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 該獎以約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jīng)營者, 先后買下了圣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 ,并創(chuàng)立了編輯寫作制—— 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guī)則,至今 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普利策對報紙的經(jīng)營與編輯獨樹一幟,強調報紙 發(fā)表新聞要真實和準確,文字要簡潔和通俗,要花力氣寫好社論。普利策 1911 年去世,為紀念他的貢獻,人們于 1912 年設立了普利策新聞獎。 三、初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毛骨悚然(sǒng)和煦(x)納粹(cu) 廢墟(xū)不寒而栗(l)思緒(x) 踉蹌(lingqing)祈禱(dǎo)呆滯(zh)嬉戲(xī) 四、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 本文共 17 段,請同學大致復述課文內容。 參考:作者先寫布熱津卡現(xiàn)在“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 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又 說這種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進而寫到當年納粹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暴 行;游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重溫歷史,參觀毒氣室、焚尸爐、女牢房、女囚絕 育實驗室、長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強調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 聞。 2 結合本文課后練習第一題,思考本文與一般的消息報道有什么不同。 一般說來,消息寫作并不突出強調現(xiàn)場感和大段敘事,尤其不需要文學色 彩的描寫。比如本題所舉的關于美國人口的調查消息,基本上就是消息的規(guī)范 式樣:有導語、主體部分、事件的結果,此外,無過多的文字加工,無修飾, 更無描寫。 而本文不僅有敘事,有描寫,有幾處還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給 讀者的印象要形象、具體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訊等新聞形式的 各自優(yōu)點,脈絡清楚,沒有枯燥感。 3 這篇報道首尾都寫到奧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奧斯威辛沒有新聞, 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沒有什么新聞” ,其實是講,這里的臭名昭著的納粹行徑,早已世人皆 知,言外之意是這里從來沒有什么值得張揚的好事;但是, “沒有什么新聞” , “我”還是要寫,要繼續(xù)對納粹的歷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讓世人永遠不忘! 4 納粹的集中營令人恐怖,作者為什么在開頭偏偏要描述布熱津卡“太陽 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 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作者又為什么說這種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 在記者、在親歷過納粹在這里暴虐地屠戮婦嬰和無辜人民的惡行的人那里, 文章開頭描寫的令人愜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奧斯威辛, 在這塊曾經(jīng)血流成河的地方,盡管“太陽和煦、明亮” ,但蒙在人們心頭的陰霾, 依舊難以清除! 5 作者報道集中營,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參觀者的表現(xiàn)?與直接寫展覽 本身相比,這樣寫所特有的表現(xiàn)力在哪里? 寫參觀者的表現(xiàn)是側面描寫,它對寫奧斯威辛的狀況有襯托作用。毫無疑 問,奧斯威辛集中營,在許多經(jīng)歷了那段歷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 名詞了。無需具體介紹集中營中那些粘滿無辜者鮮血的刑具怎樣令人望而戰(zhàn)栗, 單是參觀者所不由自主地顯現(xiàn)出的表情、舉止以及驚嘆,就足以使讀者的精神 震撼了! 五、教師總結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距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遠了?,F(xiàn)在,我們正生活在和平的 年代,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不讓戰(zhàn)爭的陰霾再次籠罩在我們頭上。 “想到的”還是“看到的”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啟示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大門 我在講述語文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一冊 課文《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時,學生在課上提出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作者在寫所見到的成千上萬張照片時,為什么特別強 調那個年輕、可愛、微笑的姑娘?”本著新課改的精神,我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 題。 生 1 說:“年輕、可愛、微笑的姑娘的無端被殺,更反襯了法西斯分子的 殘忍。 ” 生 2 說:“俗話說:‘出手不打笑臉人。 ’法西斯的這種暴行,更證明了他 們的無人性,他們是一群瘋子。 ” 生 3 說:“從寫作的角度來說,這是在面的概括后的點的強化。 ” 如此回答,反映了學生準確的理解能力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說‘在奧斯威辛,沒有地方可以祈禱。 ’?” 生 1 說:“奧斯威辛是一座人間地獄,這里沒有上帝。 ” 生 2 說:“在如此地獄,上帝既無立足之地,也無能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囚 房為力。 ” 生 3 說:“在種族被滅絕的地方,不僅人性被滅絕,文化、信仰也被滅絕 了。 ” 這三個答案漸進延伸,愈進愈深刻。真令我有些不敢相信。 第三個問題:“作者所寫,是作者親眼所見 還是作者想出來的? ” 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因尚未找到切入口而在前兩篇課文中有意回避、但 是對于本單元而言又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新聞與文學作品的區(qū)別?,F(xiàn)在學 生思考的觸角已經(jīng)探入這個區(qū)域,我不能回避。有上面兩個問題圓滿解決的鼓 舞,我決定把這個問題也交給學生——也許他們能幫助我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在自由討論五分鐘后,我請持不同意見的學生開始闡述所持觀點的依據(jù)。 生 1 說:“14 年過去了,還會有尸體堆放不腐爛嗎?”——想到的 生 2 說:“頭發(fā)、小鞋因為數(shù)量多,不會那么快腐爛。 ”——看到的 生 3 說:“‘重新修復的毒氣室’ , ‘廢墟上長滿了雛菊’ ”——想到的 生 4 說:“一條長廊,一排排面孔從墻上死盯著你。 ”——看到的 生 5 說:“他看到好多木箱”——看到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部分幸存者 生 7 說“木箱里要塞進 5 到 10 名女囚,難道木箱里還會有女囚嗎?”—— 想到的 思考著學生的發(fā)言,我既為他們能基于文本進行探究而高興,又為他 們忽略課后的相關信息而不安。 “請同學們注意文后的‘相關鏈接’ 。 ”我忍不住 提示他們。 生 6 說:“從‘相關鏈接’上我們知道‘1947 年 7 月,奧斯威辛集中營舊 址被辟為揭露納粹戰(zhàn)爭罪行的博物館’ ,這告訴我們作者所寫確系作者直接或間 接的所見所聞。 ” “你所說的‘間接的所見所聞’是什么意思?小說不也是可以寫間接所 見所聞嗎?” 我靈機一動,繼續(xù)問。 生 6 說:“我所說的‘間接的所見所聞’是指作者聽導游所說和博物館所 記的人或事。 ”“導游所說是真是假?博物館呢? ”似乎看到一線曙光的我連忙追 問。 生 7 說:“導游所說、博物館所記都是真的,有歷史記載為證。 ” “那小說呢? ”我意猶未盡地問。 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之后,一名幸存者在整理死難者的眼鏡 “小說可以虛構。 ”一群學生回答說。到此,本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 這是學生幫我完成的,或者說是師生共同解決的。 上述三個問題及解決情況是我始料未及的,但這一過程又令我欣喜。 因為我從中看到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智慧。 教后反思,感慨有三:第一,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智慧不可小視,學生同教 師一樣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大有挖掘的空間。第二,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自 主閱讀中產(chǎn)生的個性問題,不能僅看結果,更要注意思維的過程;察微知著, 因勢利導。第三,教師要正視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要勇于與學生一起成長-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之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設計 語文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第一 單元 奧斯威辛 沒有 什么 新聞 教學 設計 語文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265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