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新人教版 設計項目 評 價 內 容 一.學生分析 學生對實驗有強烈的興趣,但學生觀察實驗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由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開始。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三.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與技能: 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 四.教學策略設計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根據目標設疑、猜想,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同時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搶答,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3、實驗儀器和藥品:氧氣4~5瓶、燃燒匙、酒精燈、水、石灰水、木炭、硫、、鐵絲。 五.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看不見摸不到,不香不臭無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離開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質 我們大家做個游戲,用手掐住自己的鼻子,看誰憋的最久? 提問:1、剛才的感覺如何?這說明氧氣有什么用途? 2、 除供給呼吸外,氧氣還有什么用途? 電腦:氧氣的各種用途 板書:一、用途 1、能供給呼吸;2、支持燃燒 展示:早已準備的一瓶氧氣。 問題1:從謎語的語言中,描述了氧氣的什么性質? 問題2:魚兒在水中能自由生活,為什么?(水中有氧氣)市場上賣魚的,為什么過一段時間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會空氣? 增加實驗:準備兩瓶氧氣,一瓶正放,一瓶倒放,分別伸進燃燒的木條。 問題3:剛才看見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電腦:展示氧氣高溫加壓后的形態(tài) 板書:二、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氧氣不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 –183c液態(tài)氧 -218c固態(tài)氧(無色) →(淡藍色) 提問:什么叫化學性質? 過渡:既然化學性質是由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那么,我們大家就通過實驗一起探討氧氣的化學變化。 三、化學性質 電腦:木炭在空氣中可以燃燒,放出熱量可以用來供熱、做飯的資料和圖片。 教師提供 儀器:集氣瓶、燃燒匙、酒精燈、火柴 藥品:木炭、石灰水、氧氣 電腦:播放木炭燃燒的實驗 講述:通過實驗,我們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1、木炭反應掉的那一部分物質生成了什么?如何驗證? 問題2、木炭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需要什么條件?會有什么現象? 學生完成實驗后 板書:1、碳+氧氣二氧化碳 現象 : ①發(fā)白光 ②放出熱量 ③有 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生成 教師提供 儀器:集氣瓶、燃燒匙、酒精燈、火柴 藥品:硫磺、氫氧化鈉溶液、氧氣 (實驗時,教師示意學生實驗后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問題1、硫在空氣中和氧氣在燃燒現象有什么不同? 問題2、這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會對空氣造成危害,煙花爆竹中的火藥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質組成的,為什么我們要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3、硫燃燒產生有害氣體,為了減少或避免空氣污染,如何改進實驗?(合理即可,充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板書:2、硫+氧氣二氧化硫 現象:在空氣中:發(fā)出明亮的淡藍色 火焰,放出熱量,生成有刺激性氣味 的氣體。 在氧氣中: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放出熱量,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教師演示:鐵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實驗 問題1:在做鐵絲燃燒的實驗前為什么要用紗紙打磨?實驗中的鐵絲為什么要盤成螺旋狀? 問題2、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如果給它提供足夠的氧氣,能燃燒嗎? 問題3、在日常生活中,煤球是如何點燃的?怎么樣才能讓鐵絲燃燒起來? 問題4、猜想一下瓶中水有什么作用? 板書:3、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現象:在空氣中:不反應 在氧氣中:①火星四射 ②放 出熱量 ③有黑色固體生成 問題: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氧氣中能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 回答:氧氣 學生邊觀看屏幕 邊討論回答氧氣的用途: 1、能供給呼吸;2、支持燃燒 共同討論總結出氧氣的物理性質 學生回答:化學性質是由化學變化表現出 來的性質 采用學生分組實驗的方法 分工合作,有實驗者,也有記錄者 觀看實驗,對比自己的實驗 學生討論實驗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學生討論后回答實驗現象和文字表達式 采用學生分組實驗的方法, 學生討論總結實驗現象和文字表達式 回答:噪聲、易產生火災,還有產生二氧 化硫污染空氣 學生討論 觀察實驗 討論總結:1、鐵絲在空氣中易生銹,打 磨的目的是除鐵絲表面的銹;鐵絲可以爭 大與氧氣的接觸面。 2、 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在氧氣中 能燃燒。 3、 在日常生活中,煤球是先點燃易燃的 汽油等,再引燃煤的,所以可以在空氣中 先用火柴引燃鐵絲,火柴接近燃燒完后,再 再迅速伸進氧氣瓶。 4、 防止鐵絲劇烈燃燒時的熔融物濺落炸 裂瓶底。 共同討論后,,通過觀察學生得出現象和結論 : 學生總結: !、反應條件(點燃)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2、由于空氣中氧氣約占體積1/5,所以反應物的濃度對化學反應也有影響。 教師: 年級:初三 科目:化學 授課課題 課題2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二) 設計項目 評 價 內 容 一.學生分析 學生初步掌握了觀察化學實驗的方法,學生對本節(jié)課涉及的幾個概念的歸納、理解及應用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氧氣性質的基礎上,總結得出“氧化反應” 、“氧化劑”、“氧化性”的概念和氧氣的用途。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形成氧化反應、氧化劑、氧化性的概念。 三.教學目標設計 1、記住什么叫化合反應,能熟練應用“化合反應”的概念來解決有關的問題。 2、能從得氧、失氧的角度來認識氧化反應、氧化劑、氧化性。 3、了解氧氣的主要用途,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 四.教學策略設計 學生自學、觀察、分析、討論等相結合。 五.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練習:書寫下列碳、磷、硫、鐵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板演: 碳 +氧氣 二氧化碳 磷 + 氧氣五氧化二磷 硫+氧氣 二氧化硫 鐵 +氧氣 四氧化三鐵 提問:請總結以上文字表達式有什么特點。 板書:一、化合反應:有兩種物質參加的化學反應是化合反應。 二、氧化反應:只要有氧參加反應就是氧化反應 電腦投影: 1、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化合反應的生成物只有一種。 ②化合反應不一定有氧氣參加。 ③化合反應一定是化學變化。 ④化合反應的反應物一定是兩種。 ⑤有兩種物質參加的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⑥有兩種物質生成的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2、下列變化不是化合反應的是( ) ①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谒鷼錃?氧氣; ③水+二氧化碳→碳酸; ④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3、下列反應不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①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②碳酸→水+二氧化碳; ③鋁+氧氣→三氧化二鋁; ④蠟燭+氧氣→水+二氧化碳; 教師點評 提供:氧氣一瓶、蠟燭、燃燒匙、石灰水。 實驗: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燃燒后倒入石灰水。 現象:蠟燭在氧氣里燃燒比在空氣里更旺,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瓶壁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生成。 討論: 1、 石蠟與氧氣反應是氧化反應嗎 2、 石蠟與氧氣反應是化合反應嗎 3、 在什么情況下氧化反應也一定是化合反應。 討論:從反應物上來分析,碳、硫、鐵、磷、石蠟等物質與氧氣反應的共同特點。 板書:三、氧氣的化學性質:氧化性(氧化劑) 過渡:氧化反應并不是都是激烈的如緩慢氧化。 板書:四、緩慢氧化:很慢的氧化反應,甚至是不易察覺的。如:動植物呼吸,食物腐爛,酒和醋的釀造,農家肥料腐熟等。 學生練習 學生討論得出: 1、 都有氧氣參加反應; 2、 都是兩個反應物參加反應; 3、 反應條件都是點燃; 4、 生成物都只有一種; 5、 都是化學反應; 6、 都有新物質生成; 學生練習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 學生討論后,回答。 1、 是。因為反應物有氧參加。 2、 不是。因它的生成物不止一種。 3、 應具備兩點:有氧氣參加反應,生成 物只有一種物質。在這種情況下的氧化反 應一定是化合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的化合 反應也一定是氧化反應。 學生討論,共同總結“氧化反應”、“氧化性”、 “氧化劑”概念 學生聽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新人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氧氣 性質 用途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329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