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四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課時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 人民版必修2.doc
《(浙江專用)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四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課時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 人民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用)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四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課時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 人民版必修2.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時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考試內(nèi)容 考核要求 學考 選考 近代以來中國服飾的變化 b 近代以來中國主要社會習俗的變化 b 考點一 近代以來中國服飾的變化(b) 1.近代服飾的變化 (1)變化趨勢:由拘謹、保守、呆板、等級森嚴,逐漸向美觀、適體、方便、平民化轉變。 (2)變化表現(xiàn) 類型 概況 男裝 長袍馬褂 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20世紀上半葉仍然流行 西裝 在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后流行開來 中山裝 是辛亥革命后,孫中山綜合中西服裝的特點設計的。辛亥革命后的幾十年里大為流行,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準服飾 女裝 改良旗袍 20世紀20年代之后,旗袍改良。它吸收西方服飾的長處,由寬松肥大到合身適體,成為城鎮(zhèn)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 2.新中國成立后服飾變化 階段 表現(xiàn) 服飾特征 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 中山裝和蘇式服飾(列寧裝、連衣裙) 穿衣打扮與政治生活緊密聯(lián)系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軍裝和“干部服”盛行 服飾單調、呆板 改革開放以后 異彩紛呈 暖→好、時尚、個性 要點 近代以來中國服飾的變化 史料一 下圖是我國近代的一幅照片 史料二 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服飾變化 思考 (1)史料一圖片反映了我國近代服飾有何特色?實質是什么? (2)流行的服飾也是社會發(fā)展、變化的一個縮影。結合史料二中的兩幅圖片闡述這一說法。 (3)從史料二看出服飾變化的什么特點?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各具特色,既有非常傳統(tǒng)的長袍馬褂,也有非?,F(xiàn)代的西裝革履,更有中西合璧的旗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匯。 (2)圖一反映了中蘇關系的友好(或學習蘇聯(lián)發(fā)展社會主義經(jīng)濟)、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圖二反映了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審美觀念的改變。 (3)服飾變化由簡單樸素到五彩繽紛彰顯個性。原因是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1.(2015年10月浙江學考)20世紀末,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連同印花棉布、古典絲綢又在國際時裝舞臺上活躍起來,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國風”。時裝“中國風”的出現(xiàn)反映了( ) ①歸真返璞的文化現(xiàn)象?、诮?jīng)濟全球化的加強?、壑袊C合國力的提升?、芊椛钍苷紊畹挠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傳統(tǒng)服飾連同印花棉布、古典絲綢”重新活躍體現(xiàn)出歸真返璞的文化現(xiàn)象,故①正確;中國服飾出現(xiàn)在國際時裝舞臺上,反映出中國與世界聯(lián)系加強,經(jīng)濟全球化的加強,故②正確;同時也說明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故③正確;服飾“中國風”體現(xiàn)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的提升,深受政治生活的影響,故④正確;故A項符合題意。 答案 A 2.(2015年4月浙江學考)在某年的上海,舞廳中流行的“交際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學里,師生們都收起了五花八門的服裝,列寧裝在女生中十分流行。這一年可能是( ) A.1912年 B.1945年 C.1950年 D.1979年 解析 “交際舞”被禁止表明與西方意識形態(tài)對立明顯,列寧裝流行體現(xiàn)了當時模仿蘇聯(lián)時裝的風尚,可判斷是C項。 答案 C 考點二 近代以來中國主要社會習俗的變化(b) 1.原因 (1)外因:西方列強入侵;工業(yè)文明沖擊;外來文化影響等。 (2)內(nèi)因:政治變革(如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等);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及經(jīng)濟發(fā)展(如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近代工業(yè)的出現(xiàn),改革開放等);思想解放(如新文化運動等)。 2.表現(xiàn) 要點 社會習俗的變化 史料 下列三幅圖片是重慶市游自國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國初期人們生活所發(fā)生的變化。 思考 據(jù)圖指出照片反映了近代社會生活的哪些變化?并簡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變化:①民國初期,人們的服飾、生活風俗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②民眾觀念發(fā)生了變化、中西合璧(或中西文化開始沖突碰撞)、婦女地位得到提高等。 原因:辛亥革命促進了社會風氣的進步,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等。 1.(2017年4月浙江學考)20世紀初,《復報》登載了學生編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國,自由結婚樂。我中華,舊俗直堪嗟,抑女權,九州鑄鐵錯?!焙蟆洞蠊珗蟆贰渡陥蟆返认嗬^刊載。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 ) A.婚姻自由成為普遍時尚 B.民生主義影響巨大 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結合 D.婚嫁舊俗受到?jīng)_擊 解析 婚姻自由成為普遍時尚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故A項錯誤;民生主義是指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故B項錯誤;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結合材料沒有涉及到,故C項錯誤;“我中華,舊俗直堪嗟,抑女權,九州鑄鐵錯?!北砻髋f的婚姻習俗受到新思想的沖擊,故D項正確。 答案 D 2.(2018年4月浙江學考)《清代北京竹枝詞》中說:“坤(女)鞋制造甚精工,爭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過尚依舊,幾時強迫變頹風?”這反映了( ) A.傳統(tǒng)觀念影響習俗變革 B.社會啟蒙與進步知難行易 C.婦女纏足之風氣日趨衰頹 D.近代女鞋制造工藝刪繁就簡 答案 A 教材問題解答 【學習思考】 為什么西式服裝能夠被中國人接受并得以流行?(教材第63頁) 提示 從穿著的角度來講,西裝適體、瀟灑;從中國社會政體的轉變角度看,是民國成立后剪辮易服的產(chǎn)物。共和建立,剪除辮子、移風易俗成為時代潮流。因而剪發(fā)風行必然推動易服潮流的興起。民國成立后,清朝袍褂、補服等都已過時,滿式的鞋帽、服飾已遭到人們的厭棄。但是,在民國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裝尚未出現(xiàn),在易服的風氣中出現(xiàn)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傾向。從社會思潮的角度來看,民國初年服飾崇洋風氣受西化思潮的推動。民主共和的建立實質上是在制度層面學習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論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辛亥革命黨人長期在海外活動,接受西方文化較多。因而,當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會政治為原本進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為一時風氣,在都市社會興起一股西化思潮。 【自我測評】(教材第66頁) 1.中國近現(xiàn)代物質生活的變遷都有哪些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什么特征? 提示 中國近現(xiàn)代物質生活的變遷表現(xiàn)在如下的一些方面:男女服飾的變化;餐飲;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習俗風尚。 從這些方面的變遷中可以看出:中國近現(xiàn)代物質生活,經(jīng)歷了由閉關自守到面向世界、由過去的封建傳統(tǒng)一統(tǒng)天下向近代化、現(xiàn)代化的趨進。中國近現(xiàn)代物質生活在鴉片戰(zhàn)爭后直至民國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傳入呈現(xiàn)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趨勢;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又重新趨于中化、獨立化;改革開放以后,由于與世界的聯(lián)系愈加緊密,逐漸又跟上國際的潮流。 2.聯(lián)系當今社會現(xiàn)象,分析外來文化對中國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變遷的影響與作用。 提示 在今天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外來文化的影響——洋快餐、流行的服飾、新式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國物質文化與社會習俗的變遷并不是完全照搬外國,總是摻雜著一些傳統(tǒng)的東西。一種文化被引進后,往往不會再按原來軌道發(fā)展,而是與當?shù)匚幕嘟Y合產(chǎn)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輝煌的結果。外來文化在這方面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改變著人們舊有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開放,不拘泥于傳統(tǒng)。在這樣的繼承與摒棄中,形成了符合中國人的新型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 【材料閱讀與思考】(教材第67頁) (1)清朝入關以來,中國服飾演變出現(xiàn)了怎樣的趨勢?分析其原因。 (2)概括分析20世紀末世界時裝舞臺出現(xiàn)“中國風”的原因。 提示 (1)清朝入關后,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服飾與裝飾;清末受西方的影響,出現(xiàn)了著西服、剪發(fā)辮的趨勢。原因:清朝時受清政府強制推行的影響;晚清時受西方文化和政治變革的影響。 (2)現(xiàn)代社會受科技發(fā)展的影響,人們渴望文化上的返璞歸真。其次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增強了國家的影響力和人們的自信。 課時演練 一、選擇題 1.(2014年1月浙江學考)下圖所示服裝樣式開始流傳是在( ) A.洋務運動時期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國成立后 D.改革開放后 解析 中山裝開始流傳是在辛亥革命后。 答案 B 2.(2016年10月浙江學考)19世紀初葉,《中國叢報》一篇文章寫道,在中國“最時尚的區(qū)域里,大部分的婦女都纏足”。促動纏足陋習開始改變的重要歷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新中國成立 D.改革開放 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成立,頒布了廢止纏足的法令,促使纏足陋習開始改變,故答案為A。 答案 A 3.(2017年6月浙江臺州高一期末)從甲圖到乙圖的歷史變遷,反映了( ) A.男尊女卑的思想徹底消失 B.傳統(tǒng)服飾從丑陋走向美觀 C.民族服飾吸收歐美的風格 D.女性普遍走向了思想獨立 解析 民國時期的旗袍吸收了歐美的服飾風格,體現(xiàn)了民族服飾吸收歐美風格的過程,故C項正確。 答案 C 4.(2017浙江教育綠色評價聯(lián)盟模擬)下圖是攝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照片,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當時中國服飾的典型特征是( ) A.堅持傳統(tǒng) B.崇洋媚外 C.中西合璧 D.洋為中用 解析 圖片中男子有的穿西裝打領帶,有的穿長袍馬褂,女子穿著中國傳統(tǒng)的服飾,說明近代服飾的特點是中西合璧,故C項正確。 答案 C 5.(2017年6月浙江溫州高一期末)《申報》在某一時期描繪當時的機關工作人員,說道:他們“頭戴外國帽,口吸紙卷煙,身著嘩嘰(西)服,吃西菜,住洋房,臥銅床?!銇硪率匙√幪幏滦鈬恕薄T摃r期最有可能是( ) A.晚清時期 B.民國初期 C.新中國成立初期 D.改革開放初期 解析 民國成立后,政府開展了剪辮易服等活動,對社會習俗變革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最有可能出現(xiàn)材料“算來衣食住處處仿效外國人”的情況,故B項正確。 答案 B 6.(2017浙江湖州模擬)以下四張照片是近現(xiàn)代中國女性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服飾。其中屬于20世紀50年代女性時尚的著裝是( ) A.圖1 B.圖2 C.圖3 D.圖4 解析 圖1是90年代的性感著裝,展示身體曲線,盡顯魅力姿勢成為時尚,故A項錯誤;圖2為改良型旗袍,在30年代婦女中比較流行,故B項錯誤;圖3是列寧裝,在建國后尤其是50年代流行,故C項正確;圖4為軍裝,紅寶書和紅袖章,是“文革”的典型服飾,故D項錯誤。 答案 C 7.(2016年4月浙江學考)從甲圖到乙圖的歷史變遷,反映了( ) A.男女日常服飾的逐漸變化 B.先進習俗已取代落后習俗 C.近代婚姻禮俗的刪繁就簡 D.婚姻自主觀念的普遍流行 解析 甲乙兩圖分別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國婚照。甲圖到乙圖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舊式婚禮向簡潔的新式婚禮轉變,故C項正確。 答案 C 8.(2018年1月浙江嘉興高一期末)泰山東岳廟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蓮,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腳錦鞋,換去娘娘的小腳鞋。這一社會現(xiàn)象最早可能出現(xiàn)于( ) A.鴉片戰(zhàn)爭時期 B.中華民國初期 C.新中國成立初期 D.改革開放時期 解析 民國成立后,開展了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動,故B項正確。 答案 B 9.(2017浙江金華十校期末)下表是民國初年私人開辦的部分女子學校,據(jù)此可知( ) 學校 地點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設有六個年級,分為工藝組、紡織組等 神州女學 上海 設國文、圖畫等專修科,畢業(yè)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發(fā)展 女子政法學堂 上海 以培養(yǎng)婦女參政人才、儲他日議院之選為辦學宗旨 A.新式女子教育已經(jīng)得到普及 B.授課內(nèi)容以培養(yǎng)謀生技能為主 C.婦女的社會地位有顯著提高 D.部分婦女擺脫了傳統(tǒng)的束縛 解析 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女校學生逐漸接受教育,表明部分婦女擺脫了傳統(tǒng)的束縛,故D項正確。 答案 D 10.(2014年7月浙江學考)1902年,天津《大公報》刊登了一則征婚廣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纏足,二要通曉中西學術,三要“聘娶儀節(jié)悉照文明通例,盡除中國舊有之陋俗”。這則廣告反映了( ) ①開明人士推崇西式婚禮 ②反對纏足的主張已經(jīng)提出 ③女子已普遍獲得教育權利?、苄梁ジ锩苿恿嘶樗鬃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結合材料信息“不能纏足”可知反對纏足;“聘娶儀節(jié)悉照文明通例,盡除中國舊有之陋俗”可知開明人士反對舊式婚俗,推崇西方文明婚禮,故①②正確。 答案 A 11.(2017年4月浙江溫州“十五校聯(lián)合體”高一期中)南京臨時政府推行的社會風俗改革以及蔡元培、宋教仁,甚至包括孫中山這些公眾人物的大力倡導,使民國初年人們的生活觀念有了新的走向。其表現(xiàn)之一是( ) A.改良旗袍深受城鎮(zhèn)女性青睞 B.西裝和中山裝成為男子日常衣著 C.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時尚 D.廢大人、老爺之稱,以先生代之 解析 南京臨時政府及這些公眾人物倡導禮儀稱呼的變革,推動了民國初年人們平等生活觀念的形成,故D項正確。 答案 D 12.(2017年8月浙江“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聯(lián)考)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決定采用陽歷為國歷。1927年,國民政府通令:“嗣后無論公私事項,一律遵用國歷”,然而之后社會使用舊歷(農(nóng)歷)仍占主流。1936年,國民政府通告“舊有的農(nóng)家節(jié)氣,應時節(jié)令等,均移于國歷,其不可移者,則仍其舊,藉為推行國歷之助”。這表明( ) A.保守主義成為社會文化的主流 B.政府向落后社會生活方式讓步 C.城鄉(xiāng)之間習俗變遷的速度差異大 D.政府意識到習俗變遷應因勢利導 解析 政府對舊有的社會習俗,針對“可移者”與“不可移者”采取不同的政策,因勢利導,故D項正確。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 13.服裝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語言”,它的變化記錄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變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并金帶;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并銀帶;八品深青,九品淺青,石帶;庶人服黃,銅鐵帶”。 ——《新唐書 車服志》 材料二 在各個通商口岸城市,衣著華麗、不循規(guī)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學堂里生動活潑的學生裝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新式軍隊也一改過去兵勇時代邋遢的形象,呢制軍裝映襯出軍人威武的英姿;民國以后……衣飾上的平等觀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確認。 ——蘇文生、趙爽《西風東漸—衣食住行的近代變遷》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服飾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 (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飾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根據(jù)材料二,分析形成這種變化的原因。 答案 (1)特點:具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范。 原因:宗法等級觀念的影響;君主專制制度;小農(nóng)經(jīng)濟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 (2)變化:突破等級觀念;個性鮮明;職業(yè)特點突出;服飾平等得到法律保障。 原因:通商口岸的開放;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新式軍隊的建立;中華民國的建立;西學東漸等。 14.(2017年11月浙江學考)(節(jié)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租界開辟后)西洋服飾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來形成“服尚新奇、衣必華鮮”的習俗得以進一步張揚。……《洋涇浜新竹枝詞》寫道:“康奴也學假斯文,衣履難將貴賤分。更有異言并異眼,淡黃馬褂著紛紛?!蹦睦镞€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張仲禮、熊月之等《長江沿江城市 與中國近代化》 (2)閱讀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飾之引入”對上海民風嬗變的影響。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葉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的典型特征。 解析 第(2)問,第一小問,注意根據(jù)關鍵詞“‘服尚新奇、衣必華鮮’的習俗得以進一步張揚”,詩詞“康奴也學假斯文,衣履難將貴賤分”,“異言”“異眼”等關鍵詞進行總結歸納;第二小問,根據(jù)課本上所學內(nèi)容可知,這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答案 (2)影響:新奇、時尚的習俗進一步張揚;淡化了等級觀念。 特征:中西各種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交匯與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浙江專用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四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課時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 人民版必修2 浙江 專用 2018 2019 學年 高中歷史 專題 中國 現(xiàn)代 社會生活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544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