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九 我國的疆域與人口 11.2人口講義(含解析).doc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九 我國的疆域與人口 11.2人口講義(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九 我國的疆域與人口 11.2人口講義(含解析).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2 人口 考點1: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⑴據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3.40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原因: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條件逐步改善,人口增長迅速。 (3)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 (4)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 (5)我國的人口問題:我國眾多的人口一方面為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對食品、住房、教育等需求數量巨大,給我國資源、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2.人口東多西少 ⑴人口密度: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人口密度=該地區(qū)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qū)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⑵人口分布特點:以黑河(黑龍江?。v沖(云南省)為界,東多西少,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 ⑶34個省級行政區(qū)中,人口最多的是廣東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區(qū)。23個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蘇省。 (4)我國前十個人口大?。涸ヴ敶ɑ浱K,冀湘皖鄂桂 考向:1.人口的分布 1.我國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線是( ) A. 黑河一騰沖一線 B. 冬季0℃等溫線 C. 秦嶺一準河一線 D. 400mm年等降水量線 1. A 解析:中國人口地區(qū)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qū)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區(qū)人口少(稀疏);此線以東人口稠密,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此線以西人口稀疏,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只占總人口的6%。故選:A。 如圖為“我國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數量統(tǒng)計圖”,讀圖完成2﹣3題。 2.從2000年到xx年,我國人口總量( ?。? A.明顯減少 B.停止增長 C.保持高速增長 D.增長速度放緩 3.我國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主要背景是人口( ?。? A.出現(xiàn)負增長 B.死亡率增高 C.老齡化現(xiàn)象嚴重 D.向國外大量遷移 2.A解析:1月為冬季,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月份;xx年1月31日晚,江蘇地區(qū)氣溫較低,人們觀賞月食時要注意添衣保暖。故選:A。 3.C解析: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全國大約少生了約4億人,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特別是從2000年到xx年,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人口總量還將持續(xù)快速增長。故選:C。 (xx四川綿陽)如圖為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的人口密度圖,圖中的點代表超過平均人口密度的地區(qū)。讀圖完成1~2題。 1.加拿大人口集中分布在國土的( ?。? A.東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2.三國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應是( ?。? A.美國、中國、加拿大 B.中國、美國、加拿大 C.中國、加拿大、美國 D.加拿大、美國、中國 1.C解析:讀圖可知,加拿大緯度位置較高,氣溫較低,人口主要分布在緯度較低的南部地區(qū);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 2.B解析:讀圖可知,美國人口密度為35人/平方千米,加拿大人口密度為4人/平方千米,中國人口密度為146人/平方千米;三國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應是中國、美國、加拿大。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九 我國的疆域與人口 11.2人口講義含解析 通用 2019 年中 地理 一輪 復習 專題 我國 疆域 人口 11.2 講義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546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