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粵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浮力》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doc
《2019-2020年粵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浮力》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粵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浮力》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粵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浮力》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粵教科技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82頁《浮力》 教學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能對物體的浮沉提出假設和猜想,并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細致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在水中浮著的和下沉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學難點:實驗: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課前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2袋): ①號實驗材料袋:水槽、乒乓球、泡沫塑料、橡皮泥、玻璃球、鐵螺絲、 ②號實驗材料袋:水槽、木塊、測力計、皮筋、尺子、鉤碼、鐵釘、回形針、鐵螺絲、 2、透明、彎曲的橡膠管,乒乓球。 3、課件出示各種水的浮力應用圖片。 教學過程: 一 、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個聰明的孩子叫文彥博。一天,他和伙伴們在樹下踢球,忽然,不知是誰一腳把球踢進了樹洞里,有的小伙伴用手去掏,有的用棍子撥,可樹洞又彎曲又深,怎么也拿不出來,好好的一個球白白扔掉多可惜??!大家有什么好辦法從樹洞中取出球么? 當有學生想到往樹洞里灌水的時候,教師給予肯定表揚。(師:真不錯,你像文彥博一樣聰明,想出了好辦法。)并請他到前面演示。(用透明、彎曲的橡膠管當樹洞,洞里放入乒乓球。) 二 、科學實驗,探究新知 師:剛才我們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請同學們大膽的猜想一下,如果把我們準備的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上來,那哪些會沉下去呢?(一一顯示,一一記錄)(請學生出示①號實驗材料袋,并相互介紹。小組討論,作好記錄。) 實驗(一):他們在水中是浮還是沉 師:剛才同學們討論的很激烈,事實勝于雄辯,讓我們來親自試一試,究竟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出示卡片:猜想) 1、實驗前要求:(課件顯示) ⑴、請同學們把材料一個一個輕輕地放入水中,一邊做一邊把實驗結果添在實驗記錄表里。 ⑵、實驗完畢把手中的材料分類。 2、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結果。教師參與其中,適當指導?;顒颖砀褚灰姼奖?。(出示卡片:實驗) 板書:上浮的物體 下沉的物體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學生把實驗材料進行簡單分類,學生根據自己的記錄談發(fā)現、談感受,然后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蓖ㄟ^剛才的實驗,大家頭腦中可能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誰來說一說? 學生提問題: ①為什么泡沫、塑料、木塊等物體浮在水面上? ②為什么鐵釘、石頭等物體沉在水底? ③為什么釘書釘很輕卻沉在水底? ……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所提問題作出大膽猜想。) 實驗(二) 研究浮力: 1、研究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非常好,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泡沫為什么浮在水面上。 (1)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參與到學生小組活動中去。 ①將泡沫塑料等放入水中,反復輕按,感受手有什么感覺? ②將泡沫塑料等壓到水底,手一松,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3)匯報實驗結果:手向下壓一壓,感覺到有阻力,是因為水有一種向上托它的力。(填在書P83把你的感覺寫出來)被壓到水底的物體被一種力托到水面。(出示:分析) (4)交流討論:手的感覺及泡沫塑料等被壓入水底又浮上來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5)小結: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這種力叫浮力。(板書課題:水的浮力)(出示:總結) 2、研究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師:浮著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沉下去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 ⑴學生討論、猜測:(學生一般有兩種回答:受到或不受到) ⑵學生分組設計實驗 師:沉下去的物體到底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呢?下面同學和老師一起用實驗來證明。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出示②號實驗材料袋)請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如果學生想不出辦法,教師可以適當引導提示。如:演示將鉤碼拴在皮筋上,用手向上托起鉤碼,請學生觀察皮筋變化,想想說明了什么問題。當學生想到在水中秤鉤碼時,教師加以肯定,使學生明確思考方向小組討論,設計出完善的方案。 (3)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驗證自己的方案是否行得通,教師參與指導。 ① 組選擇測力計稱鉤碼; ② 選擇橡皮筋、尺子進行實驗 ⑷匯報實驗結果。(我們發(fā)現鉤碼放在水中時,橡皮筋變短了或測力計上的指數由大變小了。)(填寫書P84 我的發(fā)現) ⑸交流討論:實驗結果說明什么問題? ⑹師生共同總結:在水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浮力。 三、聯(lián)系生活,實踐應用, 1、討論水的浮力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師:水的浮力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廣泛,想一想,那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2、學生舉例:救生圈、竹筏、小船、潛水艇等。(出示卡片:應用) 3、課件出示各種水的浮力應用圖片,使學生了解浮力與人的生活的密切關系,意識到知識能改變人們的生活,進一步增強求知欲望。 四、拓展活動 同學回顧一下剛才這塊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浮還是沉?(沉)你能利用今天我們學習的原理,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嗎?實驗完成后,想想為什么?希望同學課下搜集資料,看哪組先找到答案。 五、 總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得非常精彩,誰來談談你有哪些收獲?學生總結。 六、整理實驗器材。 附:板書設計 浮力 上浮的物體 在水中 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體 科學研究方法 猜想 實驗 分析 總結 應用 麥滿棠 附活動表格: 實驗(一): 物體的浮與沉 乒乓球 我的猜想 我的實驗結果 實驗(二) 活動一: 用手按一按浮在水面的物體,你有什么感覺? 把你的感覺寫出來: 活動二: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嗎? 在空氣中 的重量 在空氣中橡皮筋的長度 在水中 的重量 在水中橡皮筋的長度 我的發(fā)現: 我的發(fā)現: 附送: 2019-2020年粵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浮力》公開課教案 教材分析: 《浮力》一課,是科學課粵教科技版教材里,四年級下學期的最后一章《常見的力》里第五節(jié)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浮力這一節(jié)的內容,在教材中展示得比較簡單,只提供了三個實驗活動。教材讓教師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開拓或挖深。 學生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的特點比較熟悉,初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yǎng)了小組合作的自覺行為。特別喜歡通過動手實驗去探討學習科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著浮力; 2、 知道物體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 簡單測量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的大??;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分析,討論得出浮力的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讓學生動手,在操作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2、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知道浮的物體和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數據分析,知道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實驗材料: 1、乒乓球、鉤碼、小木塊、玻璃瓶、裝沙的塑料罐、泡沫、橡皮擦 2、水槽、測力計、石頭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5分鐘) 1 、(把一個量筒放在桌面上),同學們,這個量筒很深喔,(用手扔進一個乒乓球),從現在開始,不能去碰量筒,有什么簡便的了辦法把乒乓球取出來。 學生思考、交流 引出往量筒里倒水的方法 這個同學說往量筒里倒水,大家同不同意?(同意)這個辦法究竟可不可行呢?我們試一試。 倒到1/3時,(師停下)同學們,注意觀察,現在乒乓球怎么啦?(引導學生說出乒乓球浮起來了)喔,浮起來了。(繼續(xù)往里倒),水位越來越高,但乒乓球始終浮在水面上,(倒?jié)M后,取出乒乓球)。 同學們,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這樣一個很簡單的生活經驗就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你們這個巧妙的辦法真了不起,與我們宋朝的一位著名宰相《文彥博樹洞取球》的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話說有一天,文彥博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球,球突然滾到樹下一個很深的洞里。大家有的用手掏,有的用棍兒捅,但樹洞又深又彎曲,怎么也取不出來。這時文彥博也和你們一樣想到了往樹洞里灌水的辦法,水滿后輕松地取出球。 通過這個實驗和故事,想一想,球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呢?看來它們在水中受到了一股向上托舉的力,這個力就是水中的浮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有關浮力的奧秘。――板書課題:浮力 2、舉例浮與沉物體 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會浮在水面上,又有哪些物體會沉入水中呢?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誰來說說(請2-3位同學說,引導說出鐵會沉入水中,(如果沒說,師直接出示鐵釘))。 看來物體的浮與沉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板書― 一、物體的浮與沉 (出示鐵釘)這枚釘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鐵)鐵做的,如果把它放進水中會怎樣?(沉入水中)鐵做的就會沉入水中嗎?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同樣是由鋼鐵做成的萬噸巨輪承載著萬噸貨物卻能漂洋過海。(手指向板書)看來物體的浮與沉,里面大有文章,我們一起來探究。 二、實驗探究 (一)、活動1:物體的沉與?。?分鐘) 老師給每個小組在桌面上準備了一些實驗材料,同學們,看到這些實驗材料,你想知道什么?(10秒后) 出示課件表格 1、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把這些材料放入水中,哪些會浮哪些會沉呢? 在小組內說說你們的猜想,并且把你們的猜想填寫在記錄表上,然后根據你們的猜想把這些材料分類,浮的放一堆,沉的放一堆。 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怎么來驗證呢?(做實驗)那好,請六人小組合作做實驗,輕輕地將材料貼近水面后再放進水中,每次只放一種材料,注意觀察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然后把材料取出來進行歸類,再放進第二種材料…… 最后,把實驗情況記錄在實驗記錄表上。(師貼水槽在黑板上,后巡視) 2、學生動手實驗(2分鐘,播放小聲輕音樂) 3、現在小組匯報一下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我們驗證了我們的猜想,但有時猜想不一定就正確,看來實驗很重要。 4 通過這個活動,你們小組知道了什么?你們還想知道物體浮與沉的哪些奧秘? 5 生答 同學們都愛動腦,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善于提問題。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浮力。(如果沒說到浮力,就說:讓我們來感受一下浮起來的物體) (二)、活動1:進一步感受浮力(3分鐘) 1、我們用手往向下按一按浮在水面上泡沫,你有什么感覺? 把它寫出來。 2、學生交流感覺 3、我們手的感覺和把泡沫壓入水中又浮起來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精彩 (歸納出:浮起來的物體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浮力) (三)、活動2: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嗎?(15分鐘) 1、浮起來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石頭是沉到水里的,放在水里的石頭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 2、如果我們要研究沉入水中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實驗)怎么做呢? 3、現在你們小組內交流下,看看怎么設計這個實驗。 學生說,如果說不出。師就拿出示測力計,掛一個鉤碼,如果我用手向上托,測力計的指針就往向哪里,讀數就變???(變?。┤绻阉胚M水中,假設水中有一個向上托的浮力,測力計的讀數就會…(變?。?;如果沒有一個向上托的浮力,測力計的讀數就會…(不變)。 4、 強調學生要求:(生讀) 正確使用測力計(手鉤住測力計末端掛繩,讀數時視線與指針保持同一高度) 被測物體全部浸入水中,但不能碰到水槽底和水槽壁。 記錄每種被測物體在空氣中的讀數和水中的讀數。 最后小組討論,說說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5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4分鐘) 6、學生匯報 7、從你們小組的數據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 思考:引導說,這兩組數據對比,你們發(fā)現什么?我們發(fā)現在水中的讀數比在空氣中的讀數小,說明了下沉的物體在水中也受到水的浮力。(給下沉的石頭加個向上的箭頭) 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所有物體在水中都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浮力。 這些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它到底受到多大的浮力呢?你能不能算一算呢?比如說,鉤碼它浸入水中受到多大的浮力呢? 你是怎么算的呢?用物體在空氣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 這種方法就是我們計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你真聰明! (四)、進一步感受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有關(6分鐘) 經過前面的探究活動,我們已經對浮力有了新的認識了。知道物體在水中無論是浮的還是沉的都受到一個向上的浮力。(讓學生總結出所有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在課前談話中,我們提出一個問題:鐵釘那么輕、那么小為什么會沉入水中,萬噸巨輪那么大、那么重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究竟怎樣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怎樣的物體會沉入水中呢?(可以用學生說的輕的會浮起來,重的會沉下去?) 演示實驗: 同學們,老師手中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是什么呢?(蛋撻底托) 表揚說出來的同學,真聰明! 這個蛋撻底托放入水中會怎樣?(浮起來)那么我把這個底托用手捏成一小團,如果把這個也放入水中,會怎樣?(沉)同樣重量的兩個蛋撻為什么一個浮起來?一個沉下去呢? 學生說說?(引導說哪里變了) 那就意味著同樣重量的物體:體積小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小,可能就會沉下去;體積大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就大,可能就會浮起來? 解釋: 巨輪雖重,但體積也非常巨大,那它們在海中受到的浮力就更加大了,所以能在大海中漂浮起來。鐵釘雖輕,由于它體積小,受到的浮力也小,所以下沉。 歸納小結: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剛才的三個實驗里,同學弄懂了什么? 物體在水中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浮力。 物體的浮力=物體本身的重量-物體在水中的重量 體積越大,浮力越大 三、課內拓展(5分鐘) 同學們,我們通過實驗和思考,成功地探討了浮力的一些奧秘。其實,浮力作為一種科學現象,早就在幾千年前就被我們人類所認識和應用了,并且科學家還進一步發(fā)現了浮力定律,誰呢?他就是古希臘的偉大學者,阿基米德(出示圖片)。自從浮力定律被發(fā)現之后,浮力在生活中就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嗎?(說5、6個) 看來同學們對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知道得還真不少. 四、教師評價和總結:(2分鐘) 看來,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大家對浮力的了解更深了,(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是通過什么科學學習的方法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是由于同學們能開動腦筋,小組內充分合作,通過猜想、實驗驗證、觀察、記錄、交流等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獲得了科學知識。但是,課堂并不是我們科學探究的終點,其實,浮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還有更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究,比如: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什么來實現升降自如?人在死海中為什么會不死?為什么氫氣球會在空氣中浮起來?這些問題都與我們的浮力有關,老師鼓勵大家平時多留意,多觀察,在生活中獲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科學知識。下課 讓學生在“做中學”,讓老師在“遺憾中”成長 ――浮力教學反思 一、首先從教材上分析: 《浮力》這一課,是科學課粵教科技版教材里,四年級下學期的最后一章《常見的力》里第五節(jié)的教學內容。在學習浮力這一節(jié)前,是要先學習各種“力的現象”,包括“重力”,“大氣壓力”,“彈力”,然后再學習浮力的,但本節(jié)課我就直接從浮力開始進行教學,相對來說,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和認知結構上說,為學生的學帶來一定的認知困難。另外,浮力這一節(jié)的內容,在教材中展示得比較簡單,只提供了三個實驗活動。教材讓教師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開拓或挖深。 二、從教學設計中分析 1、激情導入,以疑促學。在導入時,我設置了這樣的情景:出示幾幅圖片分別是:巨輪、航空母艇和潛水艇在水中航行的情景。問:為什么由鋼鐵制造的這么重的物體能在水中自由航行或升降自如,而同樣是由鐵制造成的小鐵釘卻沉到海底中呢?讓學生在疑問中去激發(fā)學習的熱情?! ? 2、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在“做中學”。整節(jié)課的設計以活動貫穿其中,設計了三個活動,先是讓學生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沉也有浮,接著讓學生感覺浮起來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最后通過測量物體在空氣中的重量和在水中重量的比較,分析得出沉下去的物體也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3、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小組之間的合作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部分,在小組中,學生的交流更加充分,有分工有合作。而選用兩人小組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感受浮力。各個小組之間的激勵評比能夠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形成團體的精神。 4、充分實驗,合理利用多媒體。整節(jié)課的設計是以學生在動手實驗學習、探究為主,只是在某些必須用多媒體技術時才用,如導入時的圖片,學生實驗記錄數據的顯現,通過在PPT中輸入,即讓學生都能觀察到,又節(jié)約時間。而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而是為了需要才使用。關鍵還是教學設計中的實驗活動。 三、從學生上分析 這節(jié)課學生都是在實驗探究中學習,學生積極性和興趣還算比較強高,但是參與程度還是不夠深入。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都比較積極,但是學生對于實驗記錄顯得比較隨意,怕麻煩,不太想記錄。 四、從教學效果上看 本節(jié)課從教學效果上看:達到教學目標,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動手實驗,讓學生了解了物體在水中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浮力。但是拓展方面還不夠,還可以再深入挖掘。主要是由于在時間安排上顯得前輕后緊,以至后面設計的拓展內容潛水艇部分內容還沒來得及深入開展。 還有,雖然教師在教態(tài)和語言上顯得比較自然,能用微笑、語言、手勢去感染學生,但是自已感覺語言還是不夠精煉、簡潔。教師在對于學生在語言評價上也顯得單調些,不夠豐富多變。在活動小結時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歸納,得出結論。 五、可改進之處 1、在實驗材料提供上可只用6至7種,其中有浮、有沉、有懸浮等。 在第一個實驗時間可少些。 2、在講第二個實驗時課件上的圖片與講述內容不同步,那幾張圖片可考慮不用,如果用要同步。 3、拓展內容要深入些,最好講清楚為什么有些物體在水中沉下去,有些物體在水中會浮起來。 我認為教學是一門藝術,一門遺憾的藝術。再著名的導演,每拍完一部電影都會有遺憾;再出名的名師,每上完一節(jié)課,都會感到會有遺憾;每上完一節(jié)課,我都在尋找遺憾,正視遺憾,相信一定可以在遺憾中成長。 作者姓名:楊楚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浮力 2019 2020 年粵教科版 科學 四年級 下冊 優(yōu)質課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564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