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第1單元 1《常見的建筑》教案2 翼教版.doc
《2019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第1單元 1《常見的建筑》教案2 翼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第1單元 1《常見的建筑》教案2 翼教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第1單元 1《常見的建筑》教案2 翼教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圍繞著建筑物,從學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觀察和實驗的順序,設計了3個活動,利用圖文形式交代了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教學時,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活動,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法收集不同歷史時期關于房屋的資料。 2.能分析出一座磚結構房屋的結構、層次與構成。 3.能設定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分類。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大膽進行推測,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研究各種問題。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有根據(jù)地說明從古到今人類房屋發(fā)展變化的原因。 2.能具體說出某一個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點和功能。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對房屋變化的作用。 2.能通過推理解釋不同地區(qū)民居具有不同風格的原因。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活動2“不同風格的房屋”。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各種建筑物的圖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談話:房屋是人類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類才結束了露宿曠野的歷史;有了房屋,人類才有了穩(wěn)定的生活。房屋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樣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房屋的變化。 (二)新課教學 ◆活動1:房屋的變化 1.教師出示不同時期的房屋組圖。 提問:剛才你們看到的這組圖片都是什么? 學生回答。(房屋) 教師:你們能給這幾幅圖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現(xiàn)年代的早晚給它們排序嗎? 小組討論,排序,說說排序的理由。 講述:早在5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開始尋找能夠遮風、避雨、御寒的“房屋”,后來他們終于找到了能夠當房子的山洞。從山洞到現(xiàn)在的高樓大廈,人類的房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提問:引起房屋發(fā)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類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適應自然環(huán)境,抗御自然災害和野生動物的傷害,發(fā)明了房屋。) 2.房屋的發(fā)展過程。 (1)閱讀教材P2、P3的材料,說說房屋的發(fā)展過程? 洞穴、草棚——木屋——磚瓦房——鋼筋混凝建筑。 (2)列舉不同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記錄它們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術。 3.討論。 (1)人類的房屋是怎樣發(fā)展變化的? 人類房屋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單一到綜合的過程。 (2)建筑技術的進步對人類房屋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機械的進步促進了人類房屋的發(fā)展。 板書設計: 第一課 常見的建筑 1.房屋發(fā)展變化的原因。 生存、適應環(huán)境、抗御自然災害。 2.房屋的發(fā)展過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結構簡單——結構復雜 功能單一到綜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房屋的變化,知道人類房屋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單一到綜合的過程。這節(jié)課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學習房屋。 (二)新課教學 ◆活動2:不同風格的房屋 1.認識不同風格的房屋。 教師:課件出示不同風格的房屋圖片。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學生:觀察比較,分析,交流。 教師:介紹各個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與建筑間的關系。 教師:除了以上這些,你還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學生:交流資料,進一步領悟房屋的建造要與當?shù)丨h(huán)境相適應。 2.分析房屋的構成。 講述: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別,但它們在構成方面有一定的層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層次構成的嗎? 教師出示樓房構成層次圖,學生訴說樓房是按照什么層次構成的。 提問:外形不同的房屋它們在構成上有何相似之處? 樓房構成的簡圖: 一棟樓房(相當于一個系統(tǒng))——單元房——房間——墻——磚 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構成的,用簡圖表示出來。 ★拓展活動:不同功能的建筑 1.提問:除了我們居住的房屋外,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種各樣建筑物的圖片。 討論:圖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師:請學生根據(jù)不同功能對這些建筑物進行分類。 學生:小組討論,分類。 課后調查:我們周圍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們有哪些特點和功能? 板書設計: 第一課 常見的建筑 1.認識不同風格的房屋。 傣族竹樓、四川民居、內蒙古圓頂土房、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 2.樓房的構成 一棟樓房(相當于一個系統(tǒng))——單元房——房間——墻——磚 附送: 2019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第1單元 2《巧妙的結構》教案1 翼教版 教學設計思想: 在學生認識了房屋的產(chǎn)生、外形和功能、結構與層次的基礎上,本課將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房屋的內部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探究建筑物中力與結構的關系。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命世界中某些結構的奇美,培養(yǎng)學生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與結構之間關系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計出多種分類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分類。 2.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自己對研究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方面感興趣的問題。 3.能從選材或結構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到各種巧妙自然的結構。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從多個角度分析同類事物的不同特點。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明建筑結構有哪些基本類型。 2.能舉例說明建筑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 1.能分析出各種建筑結構與哪些自然結構有相似之處。 2.能對仿生建筑感興趣并大膽設計。 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與結構之間關系的能力。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各種建筑的圖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課 1.講述:各種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結構,有的簡單,有的復雜,這些不同的結構與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關系呢? 2.板書課題:巧妙的結構。 (二)新課教學 ◆活動1:常見建筑物的結構 1.講述:上節(jié)課布置了查找關于建筑物結構的資料的作業(yè),現(xiàn)在全班分組討論,觀察我們周圍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狀和結構。 2.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總結發(fā)言。 4.全班一起討論第八頁的幾幅圖,各屬于何種結構。 5.講述:書上的第九頁總結了三種不同的建筑結構,大家還能找出更多與之對應的建筑嗎? 6.分組討論并填圖。 7.匯報討論結果。 8.講述:想一想你還能制定哪些分類標準,舉手回答。 9.匯報結果并將第九頁的建筑物結構分類卡填好。 板書設計: 第二課 巧妙的結構 趙州橋:拱形結構。 美國佛羅里達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結構。 泰姬馬哈爾陵:圓屋頂結構。 英吉利海峽地下隧道:柱型結構。 金字塔:三角結構。 埃菲爾鐵塔:框架結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講述:結構各異的建筑物為什么那么穩(wěn)固呢?與力有著怎樣的關系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活動2:探究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 1.出示趙州橋、埃菲爾鐵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的圖片。 提問:關于建筑物的結構,你想知道什么? A.趙州橋為什么是拱形的? B.樓板、立柱為什么做成空心的? C.屋頂或墻體的鋼架結構為什么是三角形的? 2.設計研究方案并自由選擇其中一個問題研究討論。 3.匯報討論結果。 4.教師小結。 5.講述:在第10頁的幾個實驗項目中同學們可任意選擇一個實驗進行研究(一個小組合作一個項目)。 步驟: (1)根據(jù)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材料; (2)將實驗材料組裝成實驗模型; (3)改變實驗條件,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嘗試進行定量、定性實驗研究。 6.分組展示研究結果。 7.讓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某種建筑物的選材和結構有什么科學道理。 ★拓展活動:各具特色的形狀和結構 1.講述:我們周圍還有許多物體的結構非常巧妙,大家看看書上第11頁的幾幅圖片,看看這些生物的結構與建筑物有哪些相似之處? 2.學生描述圖中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各種結構有哪些特點?這樣的結構有什么功能? 3.閱讀科學在線 思考:想一想我們周圍還有哪些仿生建筑? 板書設計: 第二課 巧妙的結構 說說下列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 (1)弧形結構 (2)拱形結構 (3)管狀結構 (4)柱體結構 (5)球體結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常見的建筑 2019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第1單元 1常見的建筑教案2 翼教版 2019 六年級 科學 下冊 單元 常見 建筑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565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