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押題練(十)17、18世紀歐美的社會轉型.doc
《2019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押題練(十)17、18世紀歐美的社會轉型.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押題練(十)17、18世紀歐美的社會轉型.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熱點押題(十)17、18世紀歐美的社會轉型 一、選擇題 1.新航路開辟以后,西歐變化巨大: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王權逐步高于教權、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和新教派的興起。材料反映出( ) A.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確立 B.西歐社會的轉型 C.國際格局的初步形成 D.世界市場的雛形 解析:選B 題干論述的變化,充分體現了西歐社會的轉型,故B項正確。 2.(2018深圳二模)文藝復興后,高聳入云、冷峻陰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師們熱衷于重現古希臘的柱式以及古羅馬的穹頂拱券,從而營造出歡快充實的空間感受。這表明當時( )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義被弱化 B.幾何學發(fā)展徹底改變了設計理念 C.復古風格成為建筑領域的主流 D.市民階層追求世俗化的生活體驗 解析:選D 題干涉及的主要是建筑的風格所體現的追求不同。從冷峻陰沉的哥特式建筑到重現古希臘、羅馬的建筑,從而營造出歡快充實的空間感受,這反映的是這一時期人民的思想解放,即追求現世的幸福和現世的享樂,故D項正確。 3.(2018廈門質檢)下表為17、18世紀英國議會集會期和立法效率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 ) 1624~ 1641年 1660~ 1685年 1689~ 1713年 1714~ 1760年 1760~ 1800年 年均召 開天數 42 43 122 100天以上 100天以上 年均通 過法令 5 15 67 77 209 A.社會轉型條件漸趨成熟 B.國王與議會的矛盾日益激化 C.中央行政體系不斷調整 D.國王授權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解析:選A 表格顯示議會召開天數、年均通過法令數量呈現上升趨勢,聯系英國的社會變遷特別是工業(yè)革命等可知A項正確;國王與議會矛盾的時間段為1640~1688年,且材料反映不出,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議會立法情況,并非中央行政體系變化,故C項錯誤;國王在1688年光榮革命后雖然統(tǒng)而不治,但國王授權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法律程序,故D項錯誤。 4.(2018永州三模)在18世紀中葉前,英國議會通過的圈地法案還并不多,半個世紀中才達到100多項。但18世紀中葉后,議會通過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長:70年代為642項,90年代為506項;19世紀最初十年達到空前的906項。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 ) A.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造成了糧食需求的增加 B.土地產權及經營模式的變革阻礙了農業(yè)發(fā)展 C.農業(yè)的現代化進程有利于英國社會經濟轉型 D.農民收入增加擴大了國內工業(yè)品的銷售市場 解析:選C 18世紀中期沒有體現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故A項錯誤;土地產權在圈地運動前后都是私有的,故B項錯誤;農業(yè)的現代化配合工業(yè)革命的開展,有利于英國社會經濟轉型,故C項正確;圈地運動使農民失去土地,不能使農民收入增加,故D項錯誤。 5.(2018青島二模)隨著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西方服飾背后的文化內涵不再是體現人與神之間的宗教關系,服飾的目的只剩下服務于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這一變化( ) A.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物 B.推動了宗教改革的開展 C.體現了科技革命的成就 D.適應了工業(yè)革命的需要 解析:選D 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應該是在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后,即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故A、B兩項錯誤;從服飾的目的只剩下服務于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可以看出應是工業(yè)革命改變了人們的服飾內涵,而不是科技革命的成就,故C項錯誤,D項正確。 6.(2019屆高三昆明質檢)18世紀80年代,法國識字率在男人中已達到47%,在婦女中達到27%。有文化素養(yǎng)的中產階級、商人和專業(yè)職業(yè)者的數量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以上現象( ) A.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得益于工業(yè)革命的推動 C.適應了民主政治的需要 D.有利于啟蒙思想的傳播 解析:選D 法國識字率增加,有文化素養(yǎng)的中產階級、商人和專業(yè)職業(yè)者的數量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對當時啟蒙思想的傳播起到推動作用,故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7.(2018合肥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古代的農業(yè)科學技術,到了明清時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耕地和整地的農具有代耕架、秧馬等。“代耕架”從現代機械角度來看,雖有些簡單笨拙,但在中國古代小農經濟條件下,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農具,的確是農業(yè)生產工具發(fā)展史上的一項創(chuàng)造。作為農業(yè)命脈的水利,中國一直非常重視,明清尤然。據統(tǒng)計,明代興修水利共2 270余處,清代3 500余處,形成排灌網絡。農田水利科學技術著作大量出現,有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與清朝官修的《授時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產于美洲等地的一些農作物相繼傳入我國。18世紀中葉以后,北方山東、河北、陜西等地較為普遍地實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現以畜力牽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細作和以自給性的飼料栽培、家畜飼養(yǎng)并提供肥料的集約化大規(guī)模經營。 ——摘編自譚黎明《論明清時期農業(y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材料二 在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變的過程中,農業(yè)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對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紀,隨著地理大發(fā)現的進展,從其他國家引進了優(yōu)良的農作物品種,從美洲引進的玉米和土豆對英國農業(yè)產量的增加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英國在采用新耕作技術方面走在其他歐洲國家的前面,17世紀開始英國就出現了輪作制度,到18世紀中期已經得到大面積推廣。在改良農具方面英國也走在前列,18世紀鐵犁取代了木犁,新式農具不斷出現,1784年,脫粒機出現,先用人力,后改為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動。早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上半期,英國東部就開始興修大規(guī)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個人和排水公司投資,吸引本國和荷蘭有經驗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參加,他們開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壩、橋梁和道路,排干沼澤和洼地積水,將其變成可耕地,擴大了耕地面積。16世紀以來,英國出版了大量有關農業(yè)的著作。1793年英國建立的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農業(yè)委員會,提供了大量有關農業(yè)生產的信息。 ——摘編自王章輝《英國經濟史》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紀中、英農業(yè)技術發(fā)展的相同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不同之處及產生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英兩國農業(yè)技術發(fā)展對社會轉型所起的不同作用。 (3)據以上材料,我們可以從中得出哪些啟示?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農具”“明代興修水利”“農田水利科學技術著作大量出現”“一些農作物相繼傳入我國”“多熟耕作制”,材料二“引進了優(yōu)良的農作物品種”“在采用新耕作技術方面”“改良農具方面”“興修大規(guī)模的排水工程”“出版了大量有關農業(yè)的著作”等信息概括歸納;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中國古代的農業(yè)科學技術”,材料二“在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變的過程中,農業(yè)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等信息總結;第三小問,可從政治、經濟、思想、技術等角度進行分析。第(2)問,中國未突破舊體制框架而成為推動社會轉型的動力,英國推動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型。第(3)問,綜合以上從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環(huán)境等方面概括。 答案:(1)相同:采用新式農具;實行新的耕作制度;栽培新的農作物品種;排水灌溉技術的進步;農學著作的大量出現;集約型農業(yè)進一步發(fā)展。 不同: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技術基礎上的改良;英國,傳統(tǒng)農業(yè)技術向現代農業(yè)技術過渡。 原因: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小農經濟;重農抑商;閉關鎖國;農業(yè)科技處于總結階段。 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重商主義政策;圈地運動;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發(fā)展。 (2)中國:未突破舊體制框架而成為推動社會轉型的動力。 英國:推動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型。 (3)啟示: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環(huán)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押題練十17、18世紀歐美的社會轉型 2019 高考 歷史 二輪 復習 板塊 押題 17 18 世紀 歐美 社會轉型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10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