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09課 說“木葉”(第2課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09課 說“木葉”(第2課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09課 說“木葉”(第2課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9 說“木葉”(課時2) 1.判斷下列句子中加線詞語運用得正誤,在括號中打上“√”或“”,并說明理由。 (1)美國在超音速武器的研究方面全球領先,然而其他一些國家也不落于言筌。( ) (2)不過她飾演的安安仍然被許多粉絲喜愛,而一個獨立、可愛、美麗的白領姑娘,也已經(jīng)是她熟能生巧的角色。( ) (3)羽絨服價格太貴了,我們會向客人推薦‘假羽絨’,原材料是棉布,保曖性能相去無幾,價格更有優(yōu)勢。”一家溫州企業(yè)的客戶經(jīng)理說。( ) 2.找出下列句子的錯誤之處并修改。 (1)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必須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理由:)“不落于言筌”指不在語言運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跡。語境中指其他一些國家也不甘落后的意思,理解句意錯誤。 (2)(理由:)“熟能生巧”的意思是熟練了就能產(chǎn)生巧辦法,或找出竅門,與語境不符。 (3)√(理由:)“相去無幾”指二者距離不遠或差別不大,適合語境。 2.(1)(病因:)重復贅余?!氨仨殹迸c“不能不”只能保留一個。 (請修改:)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 (2)(病因:)成分殘缺,缺少主語。無論是“相去無幾”還是“一字千金”,都是指它們之間的差別,所以應該為“概念上的差別”或“這里的差別”。 (請修改:)“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1.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鑒賞詩歌,不僅要品嘗言內(nèi)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的滋味。從課文看,“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 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是木本植物的統(tǒng)稱。這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具有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會讓人更多地想起了樹干,把“葉”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樣,“木”也就給人以落葉之感。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能給人以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所以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風葉落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而“樹”則要借助樹葉的多來表達飽滿的感情。 2.閱讀全文請思考:作者是如何論述我國古代詩歌中很少用“樹葉”而多用“木葉”這一問題的? 段落 論述 第1段 開篇用屈原《九歌》中的詩句引出話題,“木葉”成了"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第2、3段 作者從兩個方面分析了詩人們喜用“木葉”的原因。一是用“木葉”比用“樹葉”來得“洗練”,二是用木葉或樹葉或落葉雖是一字之差,但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 第4、5、6段 從木葉的形象藝術特征方面,深入地探究了古代詩人們喜歡用“木”字的根本原因 3.課文說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為語言形象的潛在力量,這些潛在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結(jié)合起來,就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文中說到的“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有怎樣不同的意味? “樹葉”“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都給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的感覺。因此,“樹葉”可簡化為“葉”。 而“木葉”,“木”具有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樹干,很少會想到葉子?!叭~”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澳尽迸c“葉”的形象之間是不一致的。因此,“木”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甚至還讓人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所以,“木葉”是屬于風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屬于沉沉的陰天,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澳救~”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 “落木”與“落葉”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為例,“落葉”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而“落木”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不僅觸覺上有干燥之感,而且連“葉”字所保留的清秋氣息和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4.課文所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卻擬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以為如何? 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變,它可能就要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述,恐怕會寫成一篇理論性較強的學術論文。標題擬為“說‘木葉’”,文章選取古詩中的“木葉”意象作為論題,在結(jié)構安排上由引古詩探意蘊,先排除古詩人考慮文字洗練的因素;再從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尋其含有落葉等因素;最后才觸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問題并加以闡釋。這樣,把深奧的文學理論附麗并滲透于有關“木葉”詩句的品讀玩味中,并逐層深入,探幽發(fā)微,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科學態(tài)度,也契合讀者的閱讀心理?!罢f‘木葉’”的擬題應該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1.下列詞語中畫線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褒獎(bāo) 漂泊(pō) 裊裊(niǎo) 不落言筌(qun) B.亭皋(ɡāo) 招徠(li) 橘頌(j) 心有余悸(j) C.窸窣(sū) 迢遠(tio) 征戍(sh) 蠱惑人心(ɡǔ) D.寒砧(zhēn) 桅桿(wěi) 疏朗(shū) 灼灼其華(zhu)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疏朗綿密 廣為傳誦 明月皎潔 克敵致勝 B.熟能生巧 落葉蕭蕭 豐富多彩 千古留傳 C.不假思索 一言難盡 一蓋而論 枝繁葉茂 D.蒙蒙細雨 浮想聯(lián)翩 相去無幾 無人問津 3.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在下面語句中的橫線處。 ①許多為人________(傳誦/傳頌)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 ②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________(凝練/洗練)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 ③此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這就不是_______(偶然/偶爾)的了。 ④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________(賦予/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⑤“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______(典范/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4.下列各句中,加線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今年一季度我國旅游接待總?cè)藬?shù)同比增長12.7%,總收入同比增長19.9%,增長數(shù)據(jù)令人側(cè)目,顯示出我國旅游業(yè)良好的發(fā)展勢頭。 B.論文抄襲的事件在學術圈外的領域也頻頻發(fā)生,這就不能不發(fā)人深思;不管哪行哪業(yè),動輒將論文作為職稱晉級、業(yè)績考核的敲門磚,是否完全合適? C.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在山水田園景色的描寫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在昔日龐德公的棲隱地,感受著晨鐘暮鼓的幽靜和寂寥。 D.這場價格大戰(zhàn)不會是精彩的戰(zhàn)斗,無論是叫戰(zhàn)的京東還是應戰(zhàn)的蘇寧、國美,還有旁邊鼎力相助的當當,都基本上在虛張聲勢,因為價格戰(zhàn)除了帶來虛熱的數(shù)字以外,并沒有給行業(yè)發(fā)展帶來理性。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 A.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陸厥的《臨江王節(jié)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 B.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則其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 C.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事實上他們并不是隨處都用的,要是那樣,就成了萬應錠了。 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 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我們在欣賞詩歌時,要根據(jù)詩中的“一鱗半爪”“斷帛裂錦”,用自己的想象來補充、連綴,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體會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B.為了緬懷為國捐軀的忠魂,國慶前夕,武漢各界人士近百人齊聚武漢抗戰(zhàn)紀念園,舉行抗戰(zhàn)烈士公祭活動。 C.醫(yī)學專家提醒大家,如今20多歲的年輕人發(fā)生突然猝死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了,現(xiàn)在年輕人壓力過大,沒有好的生活習慣,是造成這種死亡的很重要的誘因。 D.國內(nèi)生產(chǎn)困難重重,海外投資短期難以見效,我國糧食雖然連續(xù)十年增產(chǎn),但中國要踐行“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承諾卻日益困難。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橫線上的內(nèi)容,最正確的一項是 文學成為記錄文化的有效工具是從意音文字開始的。美索不達米亞的釘頭字、埃及的圣書字、中美洲的瑪雅字、中國的漢字等是意音文字。 ?,F(xiàn)在,絕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為歷史陳跡了,只有漢字,作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獨立。 A.它們在各自的地區(qū)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燦爛記錄 B.它們輝煌了很長一段時間,大都已經(jīng)銷聲匿跡 C.使用這些文字的地區(qū)都是人類早期文化的發(fā)源地 D.意音文字后來被具有音節(jié)特點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8.這篇文章實際上是談論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為什么把“說‘木葉’”作為標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把標題定為“說‘木葉’”,就可以把古詩中的意象“木葉”作為論題,圍繞它展開全文。 B.作者先排除古代詩人考慮文字洗練的因素,再探尋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蘊含有落葉的因素,最后從中得出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并加以闡發(fā)。 C.從現(xiàn)象談到本質(zhì),從個別談到一般,從具體談到抽象,既深入淺出地闡發(fā)了理論,又易于為廣大讀者所接受。 D.如果把題目定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也無不可。因為作者考慮到讀者是中學生,力求寫得淺顯易懂,深入淺出,所以采用這個標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zhì)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保ㄖ馨顝稘M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鹆藰涓桑疫€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xiàn)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把U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落下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也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是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而且它的黃色由于雨的濕潤,也顯然是變得太黃了?!澳救~”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日暮風吹,葉落依枝?!保▍蔷肚嘞」酶琛罚┣∽阋哉f明這“葉”的纏綿的一面。然則“木葉”與“落木”又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它乃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這卻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1.下列各項中,對古代詩歌中常用“葉”來替代“樹葉”的原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樹”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 B.用“樹葉”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 C.“樹”與“葉”的形象十分一致,“樹葉”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 D.古典詩歌中習慣用單詞,因此也就很少見“樹葉”這個詞。 2.下列各項中,對“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這句話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木”具有“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說木質(zhì)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質(zhì)的葉子。所謂“暗示性”是特指詞語的固定用法。 B.“木”具有木質(zhì)材料的影子。人們一看到“木”,就想起樹干,很少想到樹葉?!澳尽笔乔镲L葉落情景中的鮮明的形象。所謂“暗示性”,應該是詞語的形象色彩和聯(lián)想的意義。 C.“影子”是指躲在概念背后的“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是就詩歌語言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含蓄性特征而說的。 D.“影子”是指詞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意味,它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只有“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才能捕捉到“影子”,也就是課文所說的“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是因為“木”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疏朗的秋天氣息等,《九歌》中的“木葉”才特別生動。 B.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和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都是在細雨中的葉子,與“木葉”形象不同。 C.“木葉”的“葉”有纏綿的一面,而“落木”就把“木葉”中保留的一點綿密之意也去除干凈了。 D.“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差無幾,但在藝術形象上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①拿一幅畫給小孩子或是未受藝術教育的人看,他總是說“很好看”。如果追問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說:“我歡喜看它,看了它就覺得很愉快?!蓖ǔH怂^“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②許多文藝批評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為一件事。英國學者羅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說:“我從來沒見過一座希臘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的一半美。”從愉快的標準看,后者引誘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覺得一位姑娘“美”和覺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時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顯然是兩件事。一個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個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羅斯金的錯誤在把姑娘的引誘性做“美”的標準,去測量藝術作品。藝術是另一世界的東西,對實際人生沒有引誘力,所以他以為比不上英國姑娘。 ③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別?有些人見到快感不盡是美感,替它們勉強定一個分別來。英國有一派主張“享樂主義”的美學家就是如此。他們見到的分別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說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只有前者可以嘗到美感而后者則只能嘗到快感。有人說引起美感的東西可以同時引起許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東西則對于這個人引起快感,對于那個人或許引起不快感。________。這些學說在歷史上都發(fā)生過影響,如果分析起來,都是一錢不值的。耳、目得來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們?nèi)绾稳シ謩e?“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等名句是否與“低等感官”不能得到美感之說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話更不足為憑。陳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稱贊它美的,一般人卻不能欣賞后期印象派的圖畫。 ④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別的。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于實際要求的滿足??诤葧r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肌時要吃飯,吃了飯也就得到快感。 ⑤美感經(jīng)驗是直覺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會神之中我們既忘卻自我,自然不能覺得我是否歡喜所觀賞的形象,或是反省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對一件藝術作品欣賞的濃度愈大,就愈不覺得是在欣賞它,愈不覺得所生的感覺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覺得快感,便是由直覺變而為反省,好比提燈尋影,燈到影滅。美感所伴的快感,在當時都不覺得,過后才回憶起來。比如讀一首詩,當時只是心領神會,無暇他及,后來回想,才覺得這一番經(jīng)驗很愉快。 (摘自朱光潛《談美》,略有刪改) 1.在第3段橫線處補上一句恰當?shù)脑挕? 2.第5段中,作者用“提燈尋影,燈到影滅”一句所要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3.美感與快感最明顯的區(qū)別是什么? 4.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羅斯金認為藝術是另一世界的東西,對實際人生沒有誘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 B.作者引用古人詩句是為了批駁主張“享樂主義”的美學家將感官分為“高”“低”二等的觀點。 C.作者認為某些在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影響的學說,并不真正具有價值。 D.不少美學研究者走上迷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弄不清楚美感與快感的分別。 【2018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5題。 水缸里的文學 ①我始終認為,我的文學夢,最初是從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時期自來水還沒有普及,一條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個水龍頭,因此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儲水的水缸,我們家的水缸雄踞在廚房一角,像一個冰涼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個傲慢的家庭成員。記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兩個姐姐,她們用兩只白鐵皮水桶接滿水,歪著肩膀把水挑回家,嘩嘩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觀,看見水缸里的水轉(zhuǎn)眼之間漲起來,清水吞沒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種莫名的亢奮?,F(xiàn)在回憶起來,亢奮是因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關水缸深處的一只河蚌。 ③請原諒我向大人們重復一遍這個過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說一個貧窮而善良的青年在河邊撿到一只被人丟棄的河蚌,他憐惜地把它帶回家,養(yǎng)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話的講述規(guī)則,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著人,是一個仙女!也許是報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勞作的時候從水缸里跳出來,變成一個能干的女子,給青年做好了飯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鉆進蚌里去。而那貧窮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青年,從此豐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擺脫了貧困。 ④我現(xiàn)在還羞于分析,小時候聽大人們說了那么多光怪陸離的童話故事,為什么獨獨對那個蚌殼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鐘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惡勞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餡餅的庸眾心理。我至今還在懷念打開水缸蓋的那些瞬間,缸蓋揭開的時候,一個虛妄而熱烈的夢想也展開了:我盼望看見河蚌在缸底打開,那個仙女從蚌殼里鉆出來,一開始像一顆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漸漸變大,爬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正規(guī)仙女的模樣了。然后是一個動人而實惠的細節(jié),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簡單清掃一下,她開始往來于桌子和水缸之間,從水里搬出一盤盤美味佳肴,一盤雞,一盤鴨,一盤炒豬肝,還有一大碗醬汁四溢香噴噴的紅燒肉!(仙女的菜肴中沒有魚,因為我從小就不愛吃魚。) ⑤很顯然,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這樣的閱讀一方面充滿詩意,另一方面充滿空虛,無論是詩意還是空虛,都要用時間去體會。我從來沒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見童話的再現(xiàn),去別人家揭別人家的水缸也一樣,除了水,都沒有蚌殼,更不見仙女。偶爾地我母親從市場上買回河蚌,準備燒豆腐,我卻對河蚌的歸宿另有想法,我總是覺得應該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試驗一下,我試過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發(fā)的腥味影響水質(zhì),試驗很快被發(fā)現(xiàn),家里人把河蚌從缸底撈出來扔了,說,水缸里怎么養(yǎng)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來的水,不能喝了,你這孩子,聰明面孔笨肚腸。 ⑥我童年時僅有的科學幻想都局限于各種飛行器,我渴望閱讀,但是身邊沒有多少適合少年兒童的書,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鮮,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給我簡陋貧困的物質(zhì)生活。這樣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寫照,今天反過來看,恰好也是一種特別的恩賜,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我們格外好奇。我們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讓一個孩子的夢想在其中暢游,像一條魚。孩子眼里的世界與孩子身體一樣有待發(fā)育,現(xiàn)實是未知的,如同未來一樣,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對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經(jīng)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動的。對于普通的成年人來說,好奇心是廣袤天空中可有可無的一片云彩,這云彩有時燦爛明亮,有時陰郁發(fā)黑,有時則碎若游絲,殘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變得功利而深奧,有的直接發(fā)展為知識和技術。對人事糾纏的好奇心導致了歷史哲學等等人文科學,對物的無限好奇導致了無數(shù)科學學科和科技發(fā)明。而所謂的作家,他們的好奇心都化為了有用或無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這是一個與現(xiàn)代文明若即若離的族群,他們閱讀,多半是出于對別人的好奇,他們創(chuàng)作,多半是出于對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們扮演的角色最幸運也最蹊蹺,似乎同時擁有幸運和不幸,他們的好奇心包羅萬象,因為沒有實用價值和具體方向而略顯模糊,憑借一顆模糊的好奇心,卻要對現(xiàn)實世界做出最鋒利的解剖和說明,因此這職業(yè)有時讓我覺得是宿命,是挑戰(zhàn),更是一個奇跡。 ⑧一個奇跡般的職業(yè)是需要奇跡支撐的,我童年時期對奇跡的向往都維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時光流逝,帶走了水缸,也帶走了一部分奇跡。我從不喜歡過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憶的大樹上賣弄泛濫的情感,但我絕不忍心拋棄童年時代那水缸的記憶。這么多年來,我其實一直在寫作生活中重復那個揭開水缸的動作,誰知道這是等待的動作還是追求的動作呢?從一只水缸看不見人生,卻可以看見那只河蚌,從河蚌里看不見鉆出蚌殼的仙女,卻可以看見奇跡的光芒。 (取材于蘇童的同名散文)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家的水缸雄踞在廚房一角 雄踞:頗有氣勢地蹲坐。 B.一個虛妄而熱烈的夢想也展開了 熱烈:熱鬧,眼花繚亂。 C.爬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正規(guī)仙女的模樣了 正規(guī):與想象的標準吻合。 D.賣弄泛濫的情感 泛濫:過度,不加節(jié)制。 2.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員”,形象地寫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個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⑤段中“聰明面孔笨肚腸”寫出了大人對“我”行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對孩子純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⑦段承接上文,從對童年生活和夢想的感悟轉(zhuǎn)向?qū)Τ扇撕闷嫘牡淖h論,最后揭示了好奇心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系。 D.作者很懷念過去一無所有的生活,因為簡陋貧困的物質(zhì)生活是一種特別的恩賜,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3.文章第④段對河蚌仙女夢想的描述與第③段的童話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4.本文題目“水缸里的文學”意蘊豐富,綜觀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為題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5.作者說:“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睂嶋H上,像這樣非書本的“閱讀”在生活中多種多樣。結(jié)合你的經(jīng)歷,談談你對這類“閱讀”的體會。要求:寫出具體的“閱讀”對象以及獲得的體驗和感悟。 1.C 【解析】A項,“漂泊”中“泊”應讀“b”;B項,“招徠”中“徠”應讀“l(fā)i”;D項,“桅桿”中“桅”應讀“wi”。 2.D 【解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這是考查漢字的字形??忌鷳Y(jié)合漢字的意思和用法辨析。A項,“克敵致勝”中的“致”應為“制”;“克敵制勝”的意思是“制服敵人,取得勝利”,“制勝”,取得勝利。B項,“千古留傳”中的“流”應為“流”;“千古流傳”意思是“永遠流傳于后世”。C項,“一蓋而論”中的“蓋”應為“概”;“一概而論”意思是“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zhì),不加區(qū)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一概”,同一標準。 3.①傳誦 ②洗練 ③偶然 ④富于 ⑤典型 4.B 【解析】B項“敲門磚”,敲門的磚石。比喻借以謀取名利的工具,目的一旦達到就被拋棄。A項“側(cè)目”,指不敢從正面看,斜著眼睛看,形容畏懼而又憤恨。C項“晨鐘暮鼓”,指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鐘鼓聲。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也形容時光的流逝。D項“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大力幫助,敬辭,一般用于請人幫助時的客氣話。 5.B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A項應將兩處下引號放到句號的后面;C項第二處的問號改用分號;“萬應錠”應加引號;D項將冒號去掉,將后引號放到“(曹植《美女篇》)”的前面,并去掉“翩翩”后的句號。 6.B 【解析】本題考查語病。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A項,“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成分殘缺,在“形成”前加“使之”。C項,“突然猝死”語意重復。“猝”意思是“突然”D項,“我國糧食雖然”語序不當,“我國糧食……”這一主語與后面句子的主語不一致,故應把關聯(lián)詞“雖然”調(diào)到“我國糧食”的前面。 【名師點睛】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jié)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jié)構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xié)調(diào),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shù)木渥?,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xié)調(diào)的詞語或句子調(diào)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比如本題中,D項,“我國糧食雖然連續(xù)十年增產(chǎn),但中國要踐行‘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承諾卻日益困難”,這兩句話的主語不一致,前一句的主語是“我國糧食”,后一句的主語是“中國”,當兩句主語不一致的時候,前一句中的關聯(lián)詞應放在主語的前面,即應改成“雖然我國糧食……”。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如C項,“猝死”,突然死亡,而前面還有一個“突然”,故重復。 7.A 【解析】橫線前的句子陳述的對象是“幾種意音文字”,本著陳述對象統(tǒng)一的原則,可排除C項;D項的主語與前一句的末尾重復,不簡明,也可排除;B項陳述對象雖與前句一致但內(nèi)容與后一句矛盾。 8.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D項,作者寫本文時并未想到它被收入課本,也不是專為中學生寫的。 (一) 1.B 【解析】原文是說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 2.A 【解析】“暗示性”指詞語的形象色彩和聯(lián)想義,而非“固定用法”。 3.B 【解析】《美女篇》中的“落葉”“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不是在細雨中的葉子。 (二) 1.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沒有普遍性。 【解析】本題考查語句前后銜接。見到此類題,一般先要看后面所述內(nèi)容,有的下文有所暗示,有的對下文內(nèi)容加以概括即可。本題通過下文“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話更不足為憑”便可以看出此空應該是說的美感和快感有無普遍性的問題。 2.體會美感應憑直覺而不是憑反省。 【解析】本題在一開始便給了我們答案“美感經(jīng)驗是直覺的而不是反省的。”另外,此句話的前一句也給了答案,“如果自己覺得快感,便是由直覺變而為反省。” 3.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于實際要求的滿足。 【解析】本題回答起來較為簡單,第四段中明顯給出了答案“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別的。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于實際要求的滿足?!? 4.A 【解析】此句話是作者對羅斯金的評價,應該是批評羅斯金把美感和快感混為一件事,文章說“羅斯金的錯誤在把姑娘的引誘性做“美”的標準,去測量藝術作品。 1.B 【解析】題干是“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辨析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詞語的意思要結(jié)合語境去理解。B項,曲解詞意?!盁崃摇痹谖闹械囊馑际恰岸嗲?,飽含期待”,并非是“熱鬧,眼花繚亂”的意思。因為語段描寫的是仙女從蚌殼里鉆出來幻化成人的過程。 2.D 【解析】題干是“下列對文意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nèi)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仔細閱讀文章,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方能鑒賞。D項,斷章取義。錯在“簡陋貧困的物質(zhì)生活是一種特別的恩賜,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痹淖髡哒f“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給我簡陋貧困的物質(zhì)生活?!『靡彩且环N特別的恩賜,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我們格外好奇?!F(xiàn)實是未知的,如同未來一樣,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所以,應該是 “好奇心”才能“刺激想象”。 3.內(nèi)容上: 第三段童話故事中仙女為報知遇之恩,從水缸中出現(xiàn)然后端出飯菜,幫助救她的青年擺脫貧困,表明了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惡勞,期待天上掉餡餅的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則是增添了很多細節(jié),直奔作者家中,清掃、做美味等,表明了貧困生活中的兒時作者對仙女的幻想和對美味的期待。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 手法上: 兩段通過對比表現(xiàn)孩童時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發(fā)的想象力,而這些好奇心與想象力也成就了物質(zhì)匱乏時期的我與文學的聯(lián)系。 結(jié)構上:承接上文回憶童年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視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閱讀方式。 【解析】題干是“文章第④段對河蚌仙女夢想的描述與第③段的童話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本題考查分析比較文中重要內(nèi)容的不同并分析其作用。本題是兩個小問,要分開來回答,先回答文章第④段對河蚌仙女夢想的描述與第③段的童話故事的不同,先要了解第④段是如何對河蚌仙女夢想描寫的,第③段又是怎樣對童話故事進行敘述的。再回答作者這樣寫的作用,而“作用”題要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兩方面回答。解析第一小題的不同要從北榮上、藝術手法上、結(jié)構安排等方面著手。閱讀第④——⑤節(jié)文字,尋找有效的答題區(qū)間:“一個貧窮而善良的青年在河邊撿到一只被人丟棄的河蚌,他憐惜地把它帶回家,養(yǎng)在唯一的水缸里?!秦毟F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青年,從此豐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擺脫了貧困?!薄盀槭裁椽毆殞δ莻€蚌殼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鐘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惡勞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餡餅的庸眾心理。” 第三段童話故事中仙女為報知遇之思,從水缸中出現(xiàn)然后端出飯菜,幫助就他的青年擺脫物質(zhì)上的貧困,表明了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惡勞、期待掉餡餅的從眾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增添了諸多細節(jié),如仙女出水缸后直奔家中,清掃、做美味飯菜等,表明對仙女的幻想和對美味的期待,神話傳說的描寫和記敘,也為文章增加了文學性和神秘性。作者通過兩者的對比,表現(xiàn)孩童時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發(fā)的想象力,而這些好奇心而生發(fā)的想象力也成就了物質(zhì)匱乏時期的作者與文學的聯(lián)系。同時,既承接上文回憶童年河蚌的秘密,又引出下文凝視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閱讀方式。 4.寓意:水缸與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認識世界,體味人生,引發(fā)文學夢的主要對象;水缸引發(fā)了關于河蚌故事的論述,激發(fā)了作者詩意的想象,是作者閱讀和體會世界的方式;因為小時候物質(zhì)所限,作者渴望但無法閱讀兒童書,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時期的記憶,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跡般的創(chuàng)造力。 表達效果:貫穿全文的線索,激發(fā)了讀者的想象力,作者通過幼年與水缸的關系,以及對水缸的好奇和想象來表達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對社會現(xiàn)實,從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現(xiàn)實中的未知,讓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創(chuàng)造奇跡,揭示文章主旨,吸引讀者興趣。 【解析】題干是“本文題目‘水缸里的文學’意蘊豐富,綜觀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為題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本題考查探究作品標題的豐富意蘊。在理解標題本意的基礎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還有比喻義、象征義、深層義、雙關義等。有的標題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要結(jié)合文本的內(nèi)容理解題目“水缸里的文學”的含義。本題目是一個偏正短語,中心詞是“文學”,修飾語是“水缸”,有題目可見“文學”用于“水缸”的關系,實際上是“文學”和“河蚌”,和仙女,和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關系。閱讀文章第五節(jié)“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這樣的閱讀一方面充滿詩意,另一方面充滿空虛,無論是對詩意還是空虛,都要用時間去體會?!钡诹?jié)說“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給我簡陋貧困的物質(zhì)生活。這樣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寫照,……恰好也是一種特別的恩賜,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我們格外好奇?!恢凰鬃阋宰屢粋€孩子的夢想在其中暢游,像一條魚。……現(xiàn)實是未知的,如同未來一樣,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對我的刺激?!钡谄吖?jié)說“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經(jīng)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動的?!钡诎斯?jié)說“一個奇跡般的職業(yè)是需要奇跡支撐的,我童年時期對奇跡的向往都維系在一只水缸上?!睆囊陨嫌行У拇痤}語句可知:“水缸”是“我”童年認識世界、水缸刺激作者想象、智力,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作者奇跡般的創(chuàng)造了。體味人生、引發(fā)文學夢的主要對象,它引發(fā)了關于河蚌的故事,激發(fā)了作者的想象力,保留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力,是作者閱讀和體會世界的一種方式。水缸成了作者童年不能忘卻的記憶。這正是“水缸里的文學”這一標題的豐富意蘊,考生應分點有序作答。 5.略。 【解析】題干是“作者說:‘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畬嶋H上,像這樣非書本的‘閱讀’在生活中多種多樣。結(jié)合你的經(jīng)歷,談談你對這類‘閱讀’的體會。要求:寫出具體的“閱讀”對象以及獲得的體驗和感悟?!?本題為啟示題,要求學生能夠結(jié)自身實際談對“閱讀”的理解和認識。答案包含兩方面,分別是對象和感悟,要圍繞文章中談到的“閱讀”和“好奇心”、“想象力”的關系來談閱讀體會,還要切忌脫離文本作自行發(fā)揮。加入考生自己的經(jīng)歷,切忌脫離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空談。-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09課 說“木葉”第2課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09 木葉 課時 解析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13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