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五單元 地表形態(tài)與地理環(huán)境 課時17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 新人教版.doc
《2018-2019學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五單元 地表形態(tài)與地理環(huán)境 課時17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五單元 地表形態(tài)與地理環(huán)境 課時17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 新人教版.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學案17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目標定位] 1.掌握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xiàn)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2.理解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明確其過程及圖示。3.結合具體地貌景觀,分析其成因和分布。 一、內力作用 1.能量來源:主要是地球內部①__________________產(chǎn)生的熱能。 2.表現(xiàn)形式及作用 表現(xiàn)形式 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地殼 運動 水平運動 形成綿長的②________和巨大的③__________ 垂直運動 引起地勢的起伏變化和④__________ 巖漿活動 巖漿只有⑤__________才能直接影響地表形態(tài) 變質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tài) 二、外力作用 1.能量來源:主要是⑥____________。 2.主要表現(xiàn)形式 表現(xiàn) 因素 作用 風化作用 溫度、水、⑦____ 使巖石發(fā)生⑧______________;為其他外力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 侵蝕作用 水、冰川、空氣等 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chǎn)物進行破壞;常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并在原地形成⑨____________地貌 搬運作用 風、流水、冰川等 移動風化或侵蝕的產(chǎn)物;為堆積地貌的發(fā)育輸送大量物質 堆積作用 外力減弱或遇到障礙物 被搬運的物質堆積下來 3.結果: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于⑩__________。 三、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1.巖石的分類:A是?________,B是?________(或變質巖),C是?________(或沉積巖)。 2.地質作用:a?____________;b外力作用(或變質作用);c變質作用(或外力作用);?______作用。 【問題思考】 1.比較:喜馬拉雅山脈和東非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殼水平運動形成的,你知道二者的形成有何不同嗎? 2.比較:形成長江三峽和長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異同? 3.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地質時期的生物遺體、遺跡的總稱,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類巖石中? 4.辯一辯:巖石圈的三類巖石都能直接相互轉化嗎? 探究點一 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一地理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收集到了如下幾幅地貌景觀圖片,并提出了以下問題,請你幫他們完成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形成這些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作用。 (2)F圖景觀在我國________高原分布最廣泛,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B圖地貌在我國最典型的地區(q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G圖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________________地區(qū);H圖中①是________;C圖中巖層發(fā)生了____________,引起了地勢的____________。 (3)某同學認為上述八幅圖從地貌成因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應如何分類,說出你的理由。 【反思歸納】 1.判斷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區(qū)分兩者要抓住關鍵的兩點:一是二者都是自然作用;二是內力作用能量來自____________,外力作用能量來自______________。在對內外力形成的地貌進行判斷時,應用二步法逐一分析:第一步,首先結合地貌形態(tài)的__________特征,確定屬于內力作用的結果,如看火山關鍵看__________的外部特征;看斷層主要看巖層______________。第二步,應分析外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主要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方式,在這四種方式作用下會形成相應的地貌類型。 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______作用為主,多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地貌;濕潤、半濕潤地區(qū)______作用顯著,多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地貌;高山地區(qū)多______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磧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區(qū)多______作用,常見海蝕柱、海蝕崖和沙灘等地貌。 探究點二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1)~(2)題。 (1)圖中表示變質作用的序號是( )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②和④ D.③和⑥ (2)下列巖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組是( ) A.頁巖、石灰?guī)r B.礫巖、大理巖 C.砂巖、玄武巖 D.石英巖、花崗巖 【反思歸納】 1.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巖漿巖只能由______冷凝而成;三大類巖石中只有______巖含有化石和層理構造,已形成的巖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形成______巖;已形成的巖石在______作用下都可以形成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最終都可能重熔再生形成______。 2.地殼物質循環(huán)圖的判讀:此類圖在實際考題中有很多變式圖,在判斷時牢記以下“竅門”:一是自______始,到______終;而且生成巖漿巖的只能是______;二是有一個箭頭指向的方框應為______;有兩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沉積巖或變質巖;有三個箭頭指向的方 框比為 ;三是沉積巖中含有化石。 一、選擇題 讀“五種外力作用相互關系示意圖”,回答1~2題。 1.下列地貌與a、b、c、d所示外力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 A.溶洞—a B.裂谷—b C.瀑布—c D.沙丘—d 2.沙塵暴發(fā)生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造成此現(xiàn)象的外力作用屬于( ) A.a(chǎn) B.b C.c D.d 讀下面的“地質剖面圖”,回答3~4題。 3.圖中③處的巖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崗巖 B.大理巖 C.砂巖 D.礫巖 4.圖示地段發(fā)生過的地質作用不能確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 B.巖漿活動 C.變質作用 D.堆積作用 “血跡石”是約三億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鈣質硬殼骨骼的海洋生物的遺體,在沉積期間,與海水中的氧化鐵和氧化錳成分發(fā)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種奇特巖石?!扒耸睘榫嘟窦s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侏羅紀時代噴發(fā)的巖漿凝結而成。閱讀材料,完成5~6題。 5.分別與“血跡石”和“千人石”成因類型相同的是( ) A.花崗巖和石灰?guī)r B.大理巖和砂巖 C.石灰?guī)r和玄武巖 D.砂巖和片麻巖 6.關于“血跡石”和“千人石”的形成,敘述正確的是( ) A.“血跡石”的出現(xiàn)經(jīng)歷了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過程 B.“血跡石”的形成經(jīng)歷了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和地殼運動等過程 C.“千人石”中一定會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經(jīng)歷了變質作用和冷凝作用 下面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Ⅰ、Ⅱ、Ⅲ分別代表沉積環(huán)境、熔融環(huán)境和變質環(huán)境,箭頭線代表不同的地質過程。讀圖回答7~8題。 7.2008年北京奧運金牌上鑲的昆侖玉和大理巖的形成過程同屬( ) A.② B.③ C.④ D.⑤ 8.古生物進入并成為巖石中化石的地質環(huán)境和過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9. 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態(tài)大量發(fā)育的地區(qū),其主要巖石類型是( ) A.變質巖 B.花崗巖 C.玄武巖 D.石灰?guī)r 10. 下圖是八達嶺長城照片,該段長城主要坐落在花崗巖侵入體上。讀圖分析,八達嶺地區(qū)花崗巖從形成到出露所經(jīng)歷的地質過程依次是( ) A.固結成巖—風化剝蝕—侵蝕搬運—地殼抬升 B.地殼抬升—侵蝕搬運—巖漿侵入—風化剝蝕 C.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剝蝕—侵蝕搬運 D.侵蝕搬運—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固結成巖 二、綜合題 11. 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甲、乙分別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選項中,符合沉積巖兩個突出特征的是(雙選)( ) A.具有層理構造 B.具有氣孔構造 C.常含有化石 D.堅實致密 (3)圖中序號①②③④中,表示變質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表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 (4)在臺灣東北海岸的“野柳公園”內,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頭”(如上圖)最為著名。但其“玉頸”逐年變細,預計15年后將面臨“斷頭”危機。你認為其“玉頸”變細是受____________作用的影響,該作用對應于圖中的________(填序號)。 (5)石材已是許多家庭房屋裝潢的必需品,請列舉家庭裝潢中常用的甲、乙類巖石各一種。 12.下面為“我國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填表比較甲、乙兩地形區(qū)主要外力作用形式的差異及其對應的地貌形態(tài)。 主要外力作用形式 對應的地貌形態(tài) 甲 乙 (2)圖中①河大拐彎地帶形成世界最大的峽谷,該峽谷的成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地形區(qū)的東南邊緣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發(fā)育,其中東南部多峽谷而中部谷地較為寬廣,兩者差異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甲、乙兩地都是我國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qū),其中甲地常規(guī)能源中油氣資源豐富,由此可知________巖的面積在該地分布應比較廣,同時也說明地質時期該地的古地理環(huán)境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圖中山脈②的走向是________,該山脈是我國西部兩大盆地的分界線。山脈北側的盆地中多半為固定沙丘而南側多為流動沙丘,試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這種差異形成的自然原因。 【練后反思】 考點 題號 錯因 內力作用 外力作用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答案 課前準備區(qū) ?、俜派湫栽厮プ儭、跀嗔褞А、垴薨櫳矫} ④海陸變遷?、輫姵龅乇怼、尢栞椛淠堋、呱铩、啾澜狻⑵扑? ⑨侵蝕?、馄骄彙?巖漿巖 ?沉積巖 ?變質巖 ?冷卻凝固 ?重熔再生 問題思考 1.喜馬拉雅山脈由板塊碰撞擠壓形成,而東非大裂谷則是由板塊張裂形成的。 2.均為流水作用,前者為流水侵蝕而成,后者以流水堆積為主。 3.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積巖中。 4.不能。巖漿巖只能由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 課堂活動區(qū) 探究點一 (1)A流水侵蝕作用 B流水堆積作用 C地殼運動 D風力沉積作用 E巖漿作用(火山作用) F流水侵蝕作用 G風力侵蝕作用 H冰川侵蝕作用 (2)黃土 流水侵蝕而成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西北干旱半干旱 “U”型谷 斷裂下陷 高低起伏 (3)可分為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 A圖、B圖、D圖、F圖、G圖、H圖中的地貌形成,其能量來源于地球外部,即外力作用引起的;C圖、E圖中的地貌形成,其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即內力作用引起的。 反思歸納 1.地球的內部 地球的外部 外部結構 火山錐體 斷裂并有明顯錯位 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 2.風力 風力侵蝕 風力沉積 流水 流水侵蝕 流水沉積 冰川 海浪 探究點二 (1)D (2)A 反思歸納 1.巖漿 沉積 沉積 變質 巖漿 2.巖漿 巖漿 巖漿 巖漿巖 巖漿 課后練習區(qū) 1.A [由圖可知,a、b、c、d對應的外力作用分別是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溶洞是由流水對石灰?guī)r的溶蝕而形成的;裂谷是板塊張裂而成,屬于內力作用的結果;瀑布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沙漠地區(qū)常見的風力沉積地貌。] 2.B [題中“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反映的是大氣中懸浮顆粒物密度很大,這是風力搬運作用的表現(xiàn)。] 3.B [從斷層左側的巖層關系可以看出③處位于礫巖的下方,而從斷層右側的巖層關系可以看出礫巖的下方是石灰?guī)r,說明③處原為石灰?guī)r,后因接觸高溫巖漿而變質形成大理巖。] 4.A [據(jù)圖可確定有巖漿活動形成的花崗巖,變質作用形成的大理巖,堆積作用形成的沉積物層,而不能確定該地段是否發(fā)生過水平拉伸作用。] 5.C [由材料可判斷“血跡石”屬于沉積巖,“千人石”屬于巖漿巖。選項中花崗巖、玄武巖屬于巖漿巖,石灰?guī)r、砂巖屬于沉積巖,大理巖、片麻巖屬于變質巖,因而C選項正確。] 6.A [“血跡石”形成于海洋沉積環(huán)境中,后隨著地殼運動而抬升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因此A選項正確。] 7.D 8.A [第7題,學生可能對“昆侖玉”的形成過程不太了解,但從題干中的“與大理巖同屬”可知其為變質作用形成。而圖中箭頭①表示固結成巖,箭頭②表示重熔再生,箭頭③表示熔巖冷卻凝固,箭頭④表示熔巖在內力作用下發(fā)生變質作用,箭頭⑤表示變質作用,箭頭⑥表示變質巖受到的外力作用。第8題,含有化石的應是沉積巖,此過程屬于沉積過程。] 9.D [峰林、石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巖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最基本條件,其最主要的可溶性巖石是碳酸鹽類巖石,如石灰?guī)r、白云巖。] 10.C [本題主要考查地殼物質運動與循環(huán)過程,該段長城主要坐落在花崗巖侵入體上,這說明該地區(qū)的花崗巖從形成到出露所經(jīng)歷的地質過程首先是地質歷史上的巖石形成,后來發(fā)生地球內部物質的上升運動。巖漿上升涌出侵入到地殼中,形成侵入型巖漿巖(即花崗巖侵入體),后來發(fā)生地殼上升運動,花崗巖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等過程,選項C正確。] 11.(1)巖漿巖 變質巖 (2)AC (3)③?、? (4)海水侵蝕?、? (5)甲:花崗巖;乙:大理巖。 解析 根據(jù)該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可知,甲為巖漿巖、乙為變質巖,①表示冷凝作用、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變質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沉積巖是已形成的巖石經(jīng)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等作用形成的,一般具有層理構造,且常含有化石。臺灣的“女王頭”玉頸是在海水的長期侵蝕作用下不斷變細的。家庭裝潢用的花崗巖屬巖漿巖中的侵入巖,大理巖屬變質巖。 12.(1) 主要外力作用形式 對應的地貌形態(tài) 甲 風力侵蝕和風力堆積為主 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或答具體類型) 乙 流水侵蝕和冰川侵蝕為主 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或答具體類型) (2)流水侵蝕 (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為冰川侵蝕而成,呈“U”型;東南部谷地多為河流侵蝕而成,呈“V”型 (4)沉積 內陸湖泊或淺海大陸架 (5)東西走向 天山北側的準噶爾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來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氣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區(qū),沙漠地區(qū)水分條件優(yōu)于南部,因而多半為固定沙丘,而天山南側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閉型的,降水很少,所以沙漠中多流動沙丘。 解析 該地形剖面圖是我國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圖,乙應為青藏高原,外力作用以冰川侵蝕、流水侵蝕為主,對應相應地貌,甲為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風力侵蝕、風力堆積為主,對應相應地貌。①河應為雅魯藏布江,其大拐彎地帶形成世界最大的峽谷,是流水侵蝕的結果。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說明在地質時期應為內陸湖泊或淺海大陸架。②山應為天山,東西走向,天山之南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多流動沙丘,天山之北的準噶爾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來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氣流可以深入,降水稍多,多半為固定沙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第五單元 地表形態(tài)與地理環(huán)境 課時17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 新人教版 2018 2019 學年 高考 地理 復習 第五 單元 地表 形態(tài) 地理環(huán)境 課時 17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13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