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寫景狀物散文 1 荷塘月色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版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寫景狀物散文 1 荷塘月色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版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寫景狀物散文 1 荷塘月色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單元 寫景狀物散文 1 荷塘月色 一、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在母語的屋檐下 彭 程 少年時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歸來探親,多年未見,把盞竟夜長談。我們聊到故鄉(xiāng)種種情形,特別談到了家鄉(xiāng)方言,興之所至,后來兩人干脆用家鄉(xiāng)話談起來。 本來以為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記,不料卻在此時鮮明地復(fù)活了?;秀敝?甚至憶起了聽到這些話時的具體情境,眼前浮現(xiàn)出了說話人的模樣。友人感慨:真過癮。 在一種語言中浸潤得深入長久,才有資格進入它的內(nèi)部,感知它的種種微妙和玄奧,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樣的波動,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韻味。幾乎只有母語,我們從牙牙學(xué)語時就親吻的語言,才應(yīng)允我們做到這一點。 關(guān)于母語,英文里的一個說法,最有情感溫度,也最能準確地貼近本質(zhì):mother tongue。直譯就是“媽媽的舌頭”。從媽媽舌頭上發(fā)出的聲音,是生命降臨時聽到的最初的聲音,浸潤著愛的聲音。多么深邃動人的詩意!在母語的呼喚、吟唱和誦讀中,我們張開眼睛,看到萬物,理解生活,認識生命。 詩作為濃縮提煉過的語言,是語言的極致。它可以作為標尺,衡量一個人對一種語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把劭此鸶邩?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坍了”,說的是世事滄桑,人生無常?!岸褡R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說的是心緒流轉(zhuǎn),昨日迢遙。沒有歷史文化為之打底,沒有人生經(jīng)歷作為鋪墊,就難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間的沉痛和哀傷,無奈和迷茫。它們宜于意會,難以言傳。 每一種語言都連接著一種文化,通向一種共同的記憶。文化有著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為載體和符號的特有的語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著稀世的珍寶。 “芝麻開門吧!”咒語念起,山洞石門訇然敞開,堆積的珠寶浮光躍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種語言的奧秘,不需要咒語,時間是最重要的條件。在一種語言中沉浸得足夠久了,自然就會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時光層層堆疊,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風(fēng)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時候,語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顯影。音調(diào)的升降平仄中,筆畫的橫豎撇捺里,有花朵搖曳的姿態(tài),水波被風(fēng)吹拂出的紋路,陽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隱忍的啜泣。 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有母語,才有這樣的魅力和魄力,承擔(dān)和覆蓋。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晝夜不舍的流水,亙古沉默的荒野;鷹隼呼嘯著射向天空,羊群蠕動成地上的云團;一顆從眼角滑落的淚珠有怎樣的哀怨,一聲自喉嚨迸發(fā)的吶喊有怎樣的憤懣。一切,都被母語捕捉和綰結(jié),表達和訴說。 我驕傲于自己母語的強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長歷史,災(zāi)禍連綿,兵燹不絕,而一個個方塊漢字,就是一塊塊磚石,當它們排列銜接時,便仿佛壘砌了一個廣闊而堅固的壁壘,牢牢守衛(wèi)了一種古老的文化,庇護了一代代呼吸沐浴著它的氣息的億兆的靈魂。 童年在農(nóng)村度過。記事不久的年齡,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覺,我獨自走出屋門到外面玩,追著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遠了,一直走進村外一片茂密的樹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沒人聽到,只好在林子里亂走。過了好久,終于從樹干的縫隙間,望見了村頭一戶人家的屋檐。 一顆懸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對于長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語熟悉的音調(diào),帶給他的正應(yīng)該是這樣的一種返歸家園之感。一個漢語的子民,寄居他鄉(xiāng),母語便是故鄉(xiāng)的方言土語;置身異國,母語便是方塊的中文漢字?!肮僦燃由響?yīng)謬得,鄉(xiāng)音到耳是真歸”,故鄉(xiāng)的語言,母語的最為具體直觀的形式,甚至關(guān)聯(lián)到了存在的確鑿感。 因為時時相與,反而熟視無睹。就像對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魚兒,水的環(huán)抱和裹挾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識和詰問的。但一旦因某種緣故離開了那個環(huán)境,就會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語言中,一個人也仿佛涸轍之鮒,最渴望母語的濡沫。那親切的音節(jié)聲調(diào),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涼水流。 每一種語言的子民們,在自己母語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詠,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化,并經(jīng)由翻譯傳播,成為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共同的精神財富。以詩歌為證,《魯拜集》中波斯大詩人伽亞謨及時行樂的詠嘆,和《古詩十九首》里漢代中國人生命短暫的感喟,貫穿了相通的哲學(xué)追問;中世紀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對心上人勞拉的十四行詩傾訴,和晚唐洛陽城里,李商隱寫給不知名戀人的無題七律,或者雋永清新,或者宛轉(zhuǎn)迷離,各有一種入骨的纏綿,讓不同的語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質(zhì)得到彰顯和分享。 熱愛來自母親的舌尖上的聲音,應(yīng)該被視為是一個人的職責(zé),他的倫理的基點。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闊,但母語是他的出發(fā)地,是他不斷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標軸線上,那一處不變的原點。 (原載《光明日報》,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文中引用英語mother tongue,是為了引出“媽媽的舌頭”這一形象說法,強調(diào)母語的溫馨可親。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樣的波動”“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韻味”來形容母語的微妙和玄奧,是說母語宜于意會,難以言傳。 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說明封存在語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寶般珍貴。 D.文中列舉“晝夜不舍的流水”“亙古沉默的荒野”“一顆從眼角滑落的淚珠”等意象,意在說明,只有用母語才能準確言說它們的內(nèi)在 情韻。 E.文章融記敘、議論、抒情為一體,引經(jīng)據(jù)典,華美而不失厚重,有較深的文化意蘊。 解析:BC B項,“是說母語宜于意會,難以言傳”有誤;C項,“旨在說明封存在語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寶般珍貴”有誤。 2.作者回憶童年迷路的經(jīng)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析:應(yīng)先找到“作者回憶童年迷路的經(jīng)歷”這一段,看這一段具體寫了什么內(nèi)容,然后再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一段與上下文以及標題的關(guān)聯(lián)。題干涉及的內(nèi)容在第十一段,這一段寫自己迷路時的驚慌以及看到人家時的安定,用這個來強調(diào)母語給人帶來的安全感,這是它在內(nèi)容上的作用;“望見了村頭一戶人家的屋檐”與標題中的“屋檐”相呼應(yīng),同時引出下面的議論,這是它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答案:①內(nèi)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離開母語,強調(diào)母語給人帶來的庇護感和安全感。②結(jié)構(gòu)上,呼應(yīng)題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議論。 3賞析文中畫線的文字。 因為時時相與,反而熟視無睹。就像對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魚兒,水的環(huán)抱和裹挾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識和詰問的。但一旦因某種緣故離開了那個環(huán)境,就會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語言中,一個人也仿佛涸轍之鮒,最渴望母語的濡沫。那親切的音節(jié)聲調(diào),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涼水流。 解析:一般先從修辭角度思考,“就像”一詞提示,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同時,從整體內(nèi)容上看,寫到“時時相與”與“離開了那個環(huán)境”兩種情形,構(gòu)成了對比。然后賞析比喻、對比的效果即可。 答案: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語之間生死難離的關(guān)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動形象。 4.作者深情地詮釋了母語的多重意義,請結(jié)合全文加以概括。 解析:可以到文中找到寫母語的內(nèi)容,然后結(jié)合語境理解其意蘊。 答案:①母語可以拉近彼此關(guān)系。②母語最早打通人與世界的聯(lián)系。③母語可以自由地抒情狀物。④母語包蘊文化基因,守衛(wèi)民族文化。⑤母語給人以家的歸宿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語創(chuàng)造了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二、語言運用 5.仿照下面這句話,另選一種景物進行描寫。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運用擬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解析:做此類題目,要先明確題干中仿寫的要求和所提供語句中隱含的要求,然后從句式結(jié)構(gòu)入手,選擇恰當?shù)脑~語和修辭進行仿寫。注意題干中“另選一種景物進行描寫”“句式基本一致”“運用擬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等要求。所寫句子用詞要準確、生動,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的確定要合理。 答案:(示例)悠悠的白云中,隱約地橫亙著一座座青山,有靦腆地躲進霧靄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蒼穹的利劍,又如碧空里騰飛的巨龍,又如綿延不斷的綠色屏障。 6.吟誦古典詩歌,腦海中會呈現(xiàn)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所謂“詩中有畫”。請從下面描寫荷花的兩句詩中任選一句,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把它描繪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要求:①緊扣詩句;②必須原創(chuàng);③語言表達簡明、生動;④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⑤不超過50字。 ①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李群玉《新荷》) ②十里荷花帶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楊公遠《月下看白蓮》) 解析:緊扣詩句——第①句緊扣夏日碧荷游魚寫,第②句緊扣夏夜月色荷花寫,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流暢生動、無錯別字、沒有語病。 答案:(示例)①夏日荷塘,嬌嫩碧綠的荷葉像一把把綠傘剛好舉出水面,陽光照進荷塘,荷蔭映水,魚兒在荷蔭下悠閑地游來游去。②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綠波蕩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凈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閃一閃。 三、創(chuàng)意微寫作 7.朱自清用優(yōu)美的語言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月下荷塘圖,他獲得了片刻的寧靜,也給了我們審美的愉悅。請你發(fā)揮想象,描繪一幅關(guān)于“荷”的圖畫,不少于200字,注意錘煉語言。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 答案:(示例)這是一片碧湖之上的荷花。這里沒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迤邐連綿和蔚為大觀,卻如同一位固執(zhí)的畫者在這巨大的紙張上恣意地揮灑,東一片西一塊,全憑率性而為,多了一些江南的清婉、雋秀之氣。水中肥葉如扇,左搖右擺,憨態(tài)可掬,千點嫩紅隱在其中,如千雙纖纖素手,美玉天成,擎出水面,濯弄起一湖碧波漣漪。有的荷花開得熱情奔放、無拘無束、傾其所有;有的半開半掩,羞澀靦腆;有的三五成群,竊竊耳語;有的孑然一身,高傲冷漠;有的挺立于高處凝神眺望,望斷秋水;有的隱匿于荷葉碧波之間,靜靜做著一場美夢,埋藏一世榮華。夏風(fēng)吹來,花枝搖曳,碧葉依依,在無數(shù)游者視野里舞出個歌舞升平的盛況。 四、知識講堂 怎樣用文字描繪圖畫 1.多識草木之性 不了解草木的習(xí)性,雖說也能描繪其顏色與形態(tài),可是對景物的描摹往往是生硬的,斷裂的,缺乏內(nèi)涵的。 2.多積累描寫顏色的詞匯 用文字描摹形態(tài)、描繪色彩,要有細致分辨色彩的觀察力,也要有大量的形容顏色的詞匯儲備。而顏色遠不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那么簡單,各種簡單色彩均有豐富的內(nèi)涵,如紅色有桃紅、海棠紅、石榴紅、大紅、緋紅等。積累豐富典雅的描寫顏色的詞語,就如同心中貯藏了五顏六色的畫筆,用文字繪圖更得心應(yīng)手。 3.準確使用動詞、形容詞 描摹景物的動態(tài)時,要準確地使用一系列的動詞,生動地描繪出事物的情態(tài),傳達出作者的觀察與思考。形容詞要慎重地使用,這是因為很多形容詞是籠統(tǒng)、概括的,如“優(yōu)美”“寂寥”“繽紛”“單調(diào)”等,究竟怎樣優(yōu)美,怎樣寂寥,怎樣繽紛,怎樣單調(diào),還是需要具體描繪的,這樣才能讓讀者身臨其境。 4.視、聽、嗅、味、觸五覺并用 葉圣陶先生在談到景物描寫時說,用多種感覺捕捉印象“就是眼睛怎樣看見就怎樣寫,耳朵怎樣聽見就怎樣寫,內(nèi)心怎樣感念就怎樣寫”。他還以《荷塘月色》為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把視覺的印象捉住了;‘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把聽覺的印象捉住了;……因為捕捉得住印象,能夠把自己和景物接觸時候的光景表達出來,所以這幾句都是很好的描寫”。 寫景狀物時,視覺描寫和聽覺描寫是主要的,而如果視、聽、嗅、味、觸五覺并用,通過感官(眼、耳、鼻、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光、聲、味等),對物體多重感知,那將會產(chǎn)生更加細膩、逼真的描寫效果。 5.運用多種修辭 在描寫時,多種修辭的使用,尤其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可以使景物描寫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版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寫景狀物散文 荷塘月色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 2018 高中語文 第一 單元 寫景 散文 荷塘 月色 課時 作業(yè) 新人 必修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29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