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專題04 化學平衡圖像練習.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專題04 化學平衡圖像練習.doc(5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04 化學平衡圖像
1.某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的量的A和B,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A(g)+xB(g)2C(g),達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改變反應的一個條件,測得容器中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反應速率分別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30 min~40 min 間該反應使用了催化劑
B. 反應方程式中的x=1,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C. 30 min 時降低溫度,40 min 時升高溫度
D. 30 min時減小壓強,40 min時升高溫度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圖象可以知道,30 min~40 min之間,反應速率降低了,平衡不移動,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瞬時降低,催化劑不能改變濃度,故不能是溫度變化,而是降低了壓強;
由開始到達到平衡,A、B的濃度減少的量相同,由此可以知道x=1。則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40min時,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且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平衡向逆向進行,應是升高溫度,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以此解答該題。
詳解:A. 由圖象可以知道,30 min~40 min只有反應速率降低了,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瞬時降低,反應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不能是溫度變化,而是降低了壓強,故A錯誤;
B.由開始到達到平衡,A、B的濃度減少的量相同,由此可以知道x=1,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則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40 min時,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且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平衡逆向移動,應是升高溫度,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故B錯誤;
C.降低溫度,平衡發(fā)生移動,則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故C錯誤;
D.由圖象可以知道,30 min時只有反應速率降低了,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瞬時降低,反應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不能是溫度變化,而是降低了壓強,40 min時,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且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平衡向逆向進行,應是升高溫度,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
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由圖甲可知,升高溫度醋酸鈉的水解程度增大
B. 由圖乙可知,a點的數(shù)值比b點的數(shù)值大
C. 由圖丙可知,反應是吸熱反應
D. 由圖丁可知,反應金剛石,石墨,的焓變
【答案】A
【解析】分析:升高溫度醋酸鈉溶液的pH增大,故其水解程度增大;只與溫度有關;T2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較大,故T2溫度較高,C的平衡時的體積分數(shù)較小,故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金剛石,石墨,是放熱反應,由蓋斯定律可知,。
詳解:A. 由圖甲可知,升高溫度醋酸鈉溶液的pH增大,故其水解程度增大,A正確;
B.只與溫度有關,a點的數(shù)值與b點的數(shù)值相等,B不正確;
C. 由圖丙可知,T2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較大,故T2溫度較高,C的平衡時的體積分數(shù)較小,故反應是放熱反應,C不正確;
D. 由圖丁可知,反應金剛石,石墨,是放熱反應,由蓋斯定律可知,,D不正確。
本題選A。
3.工業(yè)上常用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甲醇。一定條件下,在體積為VL的密閉容器中,CO(g)+2H2(g) CH3OH(g),下圖表示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反應過程。關于該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達平衡后,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K增大
B. 工業(yè)生產中溫度越低,越有利于甲醇的合成
C. 500℃反應達到平衡時,該反應的反應速率是v(H2)= mol/(Lmin)
D. 300℃反應達到平衡后,若其他條件不變,將容器體積擴大為2VL,c(H2)減小
【答案】D
【解析】分析:A.依據(jù)圖象分析,先拐先平,溫度高甲醇物質的量減小,說明正向反應是放熱反應; B、溫度越低,反應速率越?。籆、甲醇和氫氣速率之比等于1:2,依據(jù)速率概念計算;D、擴大體積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逆向進行,但體積增大平衡后氫氣濃度減?。?
詳解:A、由圖象分析,溫度越高,甲醇的物質的量越小,說明溫度越高平衡逆向進行,平衡常數(shù)減小,故A錯誤;B. 溫度過低,反應速率太小,不利于甲醇的合成,故B錯誤;C. 500℃反應達到平衡時,甲醇和氫氣速率之比等于1:2,用氫氣物質的量濃度減少表示該反應的反應速率是v(H2)=2mol/(L?min),故C錯誤;D、300℃反應達到平衡后,若其他條件不變,將容器體積擴大為2VL,平衡左移,但體積增大平衡后氫氣濃度減小,故D正確;答案選D。
4.下列關于各圖像的解釋或結論正確的是
A. 圖甲表示常溫下向2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滴加pH=11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隨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
B. 圖乙表示2SO2(g)+O2(g)2SO3(g) △H<0的平衡常數(shù)K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
C. 圖丙表示一定條件下的合成氨反應,N2的起始量恒定時,NH3的平衡體積分數(shù)隨H2起始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圖中a點N2的轉化率等于b點
D. 圖丁表示反應 2SO2+O2 2SO3,t1 時刻降低溫度符合圖示變化
【答案】D
【解析】分析:A.醋酸是弱酸,pH=3的醋酸溶液比pH=11的NaOH溶液濃度大的多,a點時二者反應,醋酸過量,溶液呈酸性;B.平衡常數(shù)K只與溫度有關,和壓強無關;C.圖象分析可以知道,隨氫氣體積分數(shù)增大,平衡正向進行氨氣平衡體積分數(shù)增大,但隨氫氣量的增大超過平衡移動量的增大,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會減小,但增大氫氣的濃度,氮氣轉化率增大;D.由圖象看以看出在t1時正反應速率減小,與圖象相符。
詳解:A.醋酸是弱酸,部分電離,pH=3的醋酸溶液比pH=11的NaOH溶液濃度大的多,a點時二者等體積反應,醋酸過量,溶液呈酸性,故A錯誤;
B.平衡常數(shù)K只與溫度有關,和壓強無關,所以B選項是錯誤的;
C.增大氫氣的濃度,提高氮氣的轉化率,所以隨H2起始體積分數(shù)增大,N2的轉化率增大,即a點N2的轉化率小于b點,所以C選項是錯誤的;
D.降低體系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與圖象相符,故D正確。
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
5.反應:2X在不同溫度和壓強下的產物Z的物質的量和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可知,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則達到平衡用的時間越少,曲線的斜率越大,故有:T1>T2;根據(jù)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可知,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則達到平衡用的時間越少,曲線的斜率越大,先拐先平壓強大,故有:P1>P2,溫度越高Z物質的量越少說明升溫平衡逆向進行,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本題選A。
6.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圖甲表示常溫下稀釋pH均為11的MOH溶液和NOH溶液時pH的變化,由圖可知溶液的堿性:MOH>NOH
B. 圖乙表示常溫下0.100 0 molL-1醋酸溶液滴定20.00 mL0.100 0 molL-1 NaOH溶液的滴定曲線
C. 圖丙表示反應CH4(g)+H2O (g)CO(g)+3H 2(g)的能量變化,使用催化劑可改變Eb﹣Ea的值
D. 圖丁表示反應2CO(g)+2NO(g)N2(g)+2CO2(g),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起始CO的物質的量,平衡時N2的體積分數(shù)變化,由圖可知NO的轉化率c>b>a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圖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涉及強弱電解質的稀釋,中和滴定,能量變化和化學平衡。
詳解:A、因為稀釋能促進弱堿的電離,所以稀釋pH均為11的MOH溶液和NOH溶液時pH變化大的堿性強,所以堿性:MOH
0。下列各圖中正確的是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據(jù)方程式可知正反應是吸熱的體積增大的可逆反應,結合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和平衡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判斷。
詳解:A、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C的濃度增大,A錯誤;
B、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A的轉化率增大。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進行,A的轉化率降低,B錯誤;
C、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C錯誤;
D、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C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進行,C的質量分數(shù)降低,D正確,答案選D。
9.如圖所示為密閉容器中反應C(s)+H2O(g)CO(g)+H2(g) ΔH>0達到平衡后,由于條件改變而引起正、逆反應速率的變化以及平衡移動的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起始反應物為CO和H2
B. 改變條件后平衡逆向移動
C. 新平衡時CO的濃度比原平衡小
D. 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
【答案】C
【解析】分析:A項,起始正反應速率為0,起始反應物為CO和H2;B項,改變條件后υ逆ˊυ正ˊ,平衡逆向移動;C項,由于改變條件后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且υ逆ˊυ正ˊ,所以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新平衡時CO的濃度比原平衡大;D項,由于改變條件后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且υ逆ˊυ正ˊ,所以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
詳解:A項,起始正反應速率為0,起始反應物為CO和H2,A項正確;B項,改變條件后υ逆ˊυ正ˊ,平衡逆向移動,B項正確;C項,由于改變條件后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改變的條件不可能是增大濃度,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吸熱反應,改變條件后υ逆ˊυ正ˊ,改變的條件不可能是升高溫度或使用催化劑,則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新平衡時CO的濃度比原平衡大,C項錯誤;D項,由于改變條件后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且υ逆ˊυ正ˊ,所以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D項正確;答案選C。
10.在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X并發(fā)生反應:2X(g)Y(g),溫度T1、T2下X的物質的量濃度c(X)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M點的正反應速率υ正小于N點的逆反應速率υ逆
B. T2下,在0~t1時間內,υ(Y)=mol/(Lmin)
C. M點時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轉化率減小
D. 該反應進行到M點放出的熱量小于進行到W點放出的熱量
【答案】D
【解析】分析:用“先拐后平”法,T1優(yōu)先T2出現(xiàn)拐點,T1達到平衡時間短、速率快,則T1T2;T2平衡時c(X)小于T1,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該反應的ΔH0;利用圖像上的數(shù)據(jù)和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υ(Y);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X,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X的平衡轉化率增大。
詳解:用“先拐后平”法,T1優(yōu)先T2出現(xiàn)拐點,T1達到平衡時間短、速率快,其它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則T1T2;T2平衡時c(X)小于T1,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逆反應為吸熱反應,該反應的ΔH0。A項,M點是T1時的平衡點,υ正(M)=υ逆(M),N點是T2時的不平衡點,N點時的逆反應速率小于T2平衡時的逆反應速率,由于T1T2,T2平衡時的反應速率小于T1平衡時的反應速率,M點的正反應速率υ正大于N點的逆反應速率υ逆,A項錯誤;B項,T2下,0~t1時間內υ(X)===mol/(Lmin),不同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υ(Y)=υ(X)=mol/(Lmin),B項錯誤;C項,M點時再加入一定量X,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平衡后X的轉化率增大,C項錯誤;D項,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W點消耗X的物質的量大于M點,該反應進行到M點放出的熱量小于進行到W點放出的熱量,D項正確;答案選D。
11.對反應2A(g)+2B(g)3C(g)+D(?),下列圖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 依據(jù)圖①,若t1時升高溫度,則ΔH<0
B. 依據(jù)圖①,若t1時增大壓強,則D是固體或液體
C. 依據(jù)圖②,P1>P2
D. 依據(jù)圖②,物質D是固體或液體
【答案】B
【解析】分析:針對圖①,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改變的條件為溫度和壓強,且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平衡右移,則該反應為體積減小的吸熱反應;針對圖②,壓強大的反應速率快,反應先達平衡,所用時間較短,但是反應物百分含量不變,所以該反應為反應前后體積不變,物質D是氣態(tài);據(jù)此解答。
詳解:依據(jù)圖①,若t1時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平衡右移,則ΔH>0,A錯誤;依據(jù)圖①,若t1時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平衡右移,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則D是固體或液體,B正確;依據(jù)圖②,壓強大的,反應先達平衡,所用時間較短,因此P1v(逆)
B. b點反應放熱53.7 kJ
C. 催化劑效果最佳的反應是③
D. c點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4/3(mol-2L-2)
【答案】A
【解析】a要達到平衡,CO2的轉化率增大,反應正向進行,所以 v(正)>v(逆),故A正確;b點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參加反應的CO2小于1mol,反應放熱小于53.7 kJ,故B錯誤;相同溫度下,反應①最快,所以催化劑效果最佳的反應是①,故C錯誤;c點CO2的轉化率是 ,
,
K=8/3(mol-2 L-2),故D錯誤。
14.如圖是可逆反應A+2B2C+3D的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隨外界條件改變(先降溫后加壓)而變化的情況,由此推斷錯誤的是
A. 正反應是放熱反應
B. A、B一定都是氣體
C. D一定不是氣體
D. C可能是氣體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圖像,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所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A正確;根據(jù)圖像,加壓后平衡正向移動,反應前氣體系數(shù)和大于反應后氣體系數(shù)和,所以A、B中至少有一種是氣體,故B錯誤;根據(jù)圖像,加壓后平衡正向移動,反應前氣體系數(shù)和大于反應后氣體系數(shù)和,若D是氣體,則不可能反應前氣體系數(shù)和大于反應后氣體系數(shù)和,故C正確;根據(jù)圖像,加壓后平衡正向移動,反應前氣體系數(shù)和大于反應后氣體系數(shù)和,若A、B、C都是氣體,D是非氣體,則反應前氣體系數(shù)和大于反應后氣體系數(shù)和,故D正確。
15.下圖是恒溫下H2(g)+I2(g)2HI(g)+Q(Q>0)的化學反應速率隨反應時間變化的示意圖,t1時刻改變的外界條件是
A. 升高溫度
B. 增大壓強
C. 增大反應物濃度
D. 加入催化劑
【答案】C
【解析】從題干給的圖示得出0-t1時間內是建立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過程,t1以后改變條件,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重新建立平衡,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同時增大(增加的起點與原平衡不重復),且H2(g)+I2(g) 2HI(g)+Q(Q>0)是放熱反應,逆反應增大的倍數(shù)大于正反應,即逆反應的曲線在上方,A選項錯誤;增大壓強,對H2(g)+I2(g) 2HI(g)+Q(Q>0)平衡不移動,但濃度增大,正逆反應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即應該新平衡曲線是高于原平衡的一條直線,B選項錯誤;增加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應該瞬間提高,而生成物濃度瞬間不變,其逆反應速率與原平衡相同,增加反應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曲線在上方,C正確;加入催化劑能夠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即是高于原平衡的一條直線,D錯誤;正確答案C。
16.汽車尾氣凈化的主要反應原理為2NO(g)+2CO(g)2CO2(g)+N2(g)。將1.0 mol NO、0.8 mol CO充入2 L恒容密閉容器,分別在T1℃和T2℃下測得n(CO2)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是吸熱反應
B. T1℃時,K=0.9
C. T2℃時,0~2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N2)=0.075 mol/(Ls)
D. T1℃時,向平衡體系中加入1 mol NO,再次平衡時NO轉化率大于40%
【答案】C
【解析】A. 根據(jù)圖像,T1℃>T2℃,升高溫度,n(CO2)減少,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A錯誤;
B. T1℃時,2NO(g)+2CO(g)2CO2(g)+N2(g)
起始(mol) 1 0.8 0 0
反應(mol) 0.4 0.4 0.4 0.2
平衡(mol) 0.6 0.4 0.4 0.2
K==,故B錯誤;C.T2℃,0~2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CO2)==0.15mol/(L?s),v(N2)=v(CO2)=0.075 mol/(L?s),故C正確;D. 根據(jù)B的計算,T1℃時,NO的轉化率=40%,向平衡體系中加入1 mol NO,NO轉化率減小,故D錯誤;故選C。
17.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A. 圖1表示向氨水中通入HCl氣體,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
B. 圖2表示不同溫度下水溶液中H+和OH-濃度變化的曲線,圖中溫度T2>T1
C. 圖3可表示pH相同的NaOH溶液與氨水稀釋過程的pH變化,其中曲線a對應氨水
D. 圖4表示同一溫度下,在不同容積的容器中進行反應2BaO2(s)2BaO(s)+O2(g),O2的平衡濃度與容器容積的關系
【答案】C
【解析】向氨水中通入HCl氣體,生成氯化銨為強電解質,則溶液的導電能力增強,當氨水完全反應后,繼續(xù)通HCl,溶液的導電增強,A錯誤;水的電離過程為吸熱過程,升高溫度,平衡右移,水電離產生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濃度均增大,所以圖中溫度T2a
B. 壓強大小順序: P1>P2>P3
C. 當混合氣的密度不變時反應達到了平衡
D. 其他條件不變,增大起始投料,可提高乙烯轉化率
【答案】D
【解析】A.a、b點溫度相同,則a、b兩點平衡常數(shù)相等即b=a,故A錯誤;B.該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乙烯的轉化率增大,則壓強大小順序:P10
B. 圖中Z的大小為a>3>b
C. 圖中X點對應的平衡混合物中n(H2O)/n(CH4)=3
D. 溫度不變時,圖中X點對應的平衡在加壓后φ(CH4)減小
【答案】A
【解析】A項,由圖可知,溫度越高,平衡時CH4的體積分數(shù)越小,表明正反應吸熱,△H>0,故A項正確;B項,CH4物質的量一定的情況下,Z越大,H2O(g)物質的量越大,平衡越向右移動,CH4轉化率增大,平衡時CH的體積分數(shù)越小,則,故B項錯誤;C項,反應起始,和按反應,平衡時二者比例一定不為3,故C項錯誤;D項,溫度不變時,壓強增大,平衡逆向移動,增大,故D項錯誤。
20.某溫度時,在一個2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Y2Z
B. 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表明該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
C. 平衡時,體系的壓強是開始時的1.8倍
D. 平衡時,Y的體積分數(shù)為50%
【答案】C
【解析】由圖象可以看出,反應中X、Y的物質的量減小,Z的物質的量增多,則X、Y為反應物,Z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Y2Z,故A正確;反應前后氣體質量不變,物質的量減小,根據(jù) ,平均摩爾質量是變量,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正確;恒溫恒容,壓強比等于系數(shù)比,壓強是開始時的 0.9,故C錯誤;平衡時,Y的體積分數(shù)為50%,故D正確。
21.在密閉容器中,反應X2(g)+Y2(g) 2XY(g) ΔH<0達到甲平衡。在僅改變某一條件后,達到乙平衡,對此過程的圖像分析正確的是( )
A. 圖Ⅰ是加入適當催化劑的變化情況 B. 圖Ⅲ是升高溫度的變化情況
C. 圖Ⅲ是增大壓強的變化情況 D. 圖Ⅱ是擴大容器體積的變化情況
【答案】B
【解析】反應X2(g)+2Y2(g)?2XY(g)△H<0,正反應為體積減小的放熱的反應。A.加入催化劑,正、逆反應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動,圖像與實際不相符,故A錯誤;B.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到達平衡時間縮短,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時XY2的含量減小,圖像與實際相符,故B正確,C.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加快,到達平衡時間縮短,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平衡時XY2的含量增大,但圖像中乙到達平衡時XY2的含量較小,與實際不符,故C錯誤;D.擴大體積,壓強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降低,平衡向逆反應,逆反應速率降低較少,圖像中平衡不移動,圖像與實際不相符,故D錯誤;故選B。
22.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A. 圖甲表示t1時刻增加反應物濃度后v(正)和v(逆)隨時間的變化
B. 圖乙表示反應N2(g)+3H2(g)2NH3(g)△H<0在兩種條件下物質能量隨反應過程的變化
C. 圖丙表示25℃時,用0.1mol/L鹽酸滴定20mL0.1mol/L氨水時,溶液pH隨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
D. 圖丁表示的反應正反應是吸熱反應
【答案】A
【解析】A. 增加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突然增大,生成物濃度不變,因此逆反應速率不變,與圖像吻合,故A正確;B. N2(g)+3H2(g) 2NH3(g)△H<0,說明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與圖像不符,故B錯誤;C. 加入20mL0.1mol/L鹽酸時,恰好與20mL0.1mol/L氨水完全反應,生成氯化銨溶液,水解后溶液顯酸性,與圖像不符,故C錯誤;D. 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平衡逆向移動,說明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D錯誤;故選A。
23.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甲乙丙丁
A. 由甲圖甲可知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B. 乙表示在相同的密閉容器中,不同溫度下的反應,該反應的ΔH>0
C. 丙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線
D. 根據(jù)圖丁,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NaOH調節(jié)pH至3~4
【答案】A
【解析】A、根據(jù)甲圖像,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故A正確;B、根據(jù)乙圖像,T2先達到平衡,說明T2>T1,溫度越高,C的體積分數(shù)越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即△H<0,故B錯誤;C、醋酸是弱酸,常溫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1,故C錯誤;D、加入NaOH溶液調節(jié)pH,引入新的雜質Na+,應加入CuO等,故D錯誤。
24.在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2C(g)+D(g),C的體積分數(shù)(C%) 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符合右下圖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E點的v(逆)大于F點的v(正)
B. 若在F點時給容器加壓,達新平衡時C的濃度將增大
C. 若給容器加熱,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將增大
D. 恒溫恒容下達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加入2molA和1molB,A的轉化率不發(fā)生改變
【答案】B
【解析】E點時,反應正在向右進行,所以v(正)>v(逆),而F點為反應達到平衡時的速率v(正)=v(逆),所以E點的v(逆)小于F點的v(正),A錯誤;根據(jù)圖像2可知,壓強P1> P2,現(xiàn)在增大壓強,C%減小,平衡左移,但因為容器的體積縮小,所以達新平衡時C的濃度比原來還是增大,B正確;由圖像可知溫度T1 >T2 ,由T1 →T2,相當于降溫,C%增大,平衡右移,正反應為放熱反應,若給容器加熱,平衡左移,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將減小,C錯誤;恒溫恒容下達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加入2molA和1molB,相當于加壓過程,平衡左移,A的轉化率減小,D錯誤;正確選項B。
25.工業(yè)上用丁烷催化脫氫側備丁烯:C4H10(g)CH4(g)+H2(g)(正反應吸熱)。將丁烷和氫氣以一定的配比通過填充有催化劑的反應器(氫氣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劑),反應的平衡轉化率、產率與溫度、投料比有關。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 由圖甲可知,x小于0.1
B. 由圖乙可知,丁烯產率先增大后減小,減小的原因是氫氣是產物之一,隨著n(氫氣)/n(丁烷)增大,逆反應速 率減小
C. 由圖丙可知產率在590℃之前隨溫度升高面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
D. 由圖丙可知,丁烯產率在590℃之后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為丁烯高溫分解生成副產物
【答案】B
【解析】A. 正反應體積增大,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則丁烯的平衡產率減小,由圖甲可知,x小于0.1,A正確;B. 氫氣濃度增大,逆反應速率增大,B錯誤;C. 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由圖丙可知產率在590℃之前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C正確;D. 由圖丙可知,丁烯產率在590℃之后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為丁烯高溫分解生成副產物,D正確,答案選B。
26.向兩個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均充入1mol的A2和2mol的B2發(fā)生反應:A2(g)+2B2(g)2AB2(g) △H。維持兩個容器的壓強分別為p1和p2,在不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測得平衡時AB2的體積分數(shù)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已知:圖中Ⅰ、Ⅱ、Ⅲ點均處于曲線上;IV點不在曲線上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Ⅰ點和Ⅱ點反應速率相等 B. IV點時反應未到達平衡v(正)p2, Ⅱ點比Ⅰ點溫度高、壓強大,所以反應速率Ⅱ點大于Ⅰ點,故A錯誤;IV點對應的溫度下,達到平衡AB2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反應逆向進行,所以IV點時反應未到達平衡v(正)Ksp(CuS)
B. 圖乙表示pH=2的甲酸與乙酸溶液稀釋時的pH變化曲線,則酸性:甲酸>乙酸
C. 圖丙用0.1000 molL-lNaOH溶液滴定25.00 mL鹽酸的滴定曲線,則 c(HCl)=0.0800 mol L-1
D. 圖丁表示反應N2(g)+3H2(g) 2NH3(g)平衡時NH3體積分數(shù)隨起始n(N2)/n(H2)變化的曲線,則轉化率:αA(H2)=αB(H2)
【答案】D
【解析】A. 由圖甲FeS和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可知,在CuS的飽和溶液中,離子濃度較小,所以,Ksp(FeS) >Ksp(CuS),A正確;B. 由圖乙可知,pH=2的甲酸與乙酸溶液加水的量相同時,甲酸的pH變化較大、而乙酸的pH變化較小,說明乙酸在稀釋過程中電離平衡移動較明顯,所以甲酸酸性強于乙酸,B正確;C. 由圖丙可知,用0.1000 molL-lNaOH溶液滴定25.00 mL鹽酸,消耗標準液的體積為20.00mL,所以, c(HCl)=0.0800 mol L-1,C正確;D. 由圖丁可知,A、B兩點對應的平衡時NH3體積分數(shù)相同,但是A點n(N2)/n(H2)小于B點,所以,αA(H2)<αB(H2),D不正確。本題選D。
28.近些年,地表水和地下水域 中的高氯酸鹽污染及其降解受到環(huán)境工作者的關注。某科研小組研究了一定條件 下溫度、酸堿性對其降解的影響(初始質量濃度均為100mg/L),測得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在pH=7.5、溫度為35℃時,0~60 h內高氯酸鹽的降解平均速率為1mg/(L h)
B. 當pH=7.5時,高氯酸鹽降解最適宜溫度為30℃
C. 當溫度一定時,隨pH的減小,高氯酸鹽的降解速率不一定增大
D. 當降解時間為100h時 ,pH=7.5、溫度為28℃與pH=7.3、溫度為30℃兩種條件下高氯酸鹽的降解率可能相等
【答案】A
【解析】A、在pH=7.5、溫度為35℃時,0~60 h內高氯酸鹽的濃度改變量約為100mg/L-60mg/L= 40mg/L,所以降解平均速率為2/3mg/(Lh),故A錯誤;B、由圖象可知,當pH=7.5時,高氯酸鹽降解最適宜溫度為30℃,故B正確;C、當溫度一定時,隨pH的減小,高氯酸鹽的降解速率不一定增大,例如,pH=9.0時的降解速率低于pH=10.0時的降解速率,故C正確;D、由圖象中的變化趨勢分析可得,當降解時間為100h時 ,pH=7.5、溫度為28℃與pH=7.3、溫度為30℃兩種條件下高氯酸鹽的降解速率可能相等,大約都是0.6mg/(Lh),所以D正確。本題正確答案為A。
29.在等質量且過量的兩份鋅粉a、b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同時向a中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下列各圖產生H2的體積V(L)與時間t(min)的關系中正確的是( )
【答案】B
【解析】由題意可知,反應均發(fā)生Zn+2H+═Zn2++H2↑,Zn過量,則相同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相同,向a中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構成Cu、Zn原電池,加快反應的速率,所以a反應速率快,達到反應結束時的時間短,顯然只有B圖像符合,故選B。
30.已知:一定條件下,向A、B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X(容器內所有物質均為氣體),測得A、B容器中X的物質的量n(X)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B容積相同,但反應溫度不同.且溫度:A>B
B. A、B反應溫度相同,但容積不同,且容積:A>B
C. a,b,c三點對應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b>c>a
D. t2-t3時間段內,A、B兩容器中平均反應速率相等
【答案】A
【解析】A. 向A、B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X,根據(jù)圖像,A容器建立平衡需要的時間短,反應速率快,若A、B容積相同,反應溫度不同,則溫度:A>B,故A正確;B. 向A、B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X,根據(jù)圖像,A容器建立平衡需要的時間短,反應速率快,若A、B反應溫度相同,但容積不同,則容積:A<B,故B錯誤;C. 向A、B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X,發(fā)生X的分解反應,該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a,b,c三點分解的X的物質的量b>c>a,則氣體的總物質的量b>c>a,氣體的質量不變,對應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b<c<a,故C錯誤;D. 根據(jù)圖像,A容器建立平衡需要的時間短,反應速率快,t2-t3時間段內,A、B兩容器中平均反應速率A>B,故D錯誤;故選A。
31.現(xiàn)有下列三個圖像:
下列反應中全部符合上述圖像的反應是
A. N2(g) + 3H2(g) 2NH3(g) △H<0
B. 2SO3(g) 2SO2(g) +O2(g) △H>0
C. 2HI(g) H2(g) + I2(g) △H>0
D. 4NH3(g) + 5O2(g) 4NO(g) + 6H2O(g) △H<0
【答案】B
【解析】圖象1表示升高溫度,生成物含量增多,平衡正向移動,則反應為吸熱反應,△H>0;由圖象2可得,增大壓強,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增大,對于全部是氣體的反應,說明平衡向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的方向移動,同時,升高溫度,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減小,說明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方向是吸熱反應;由圖象3可得,增大壓強,ν逆 >ν正,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向是氣體體積增大的,綜上所述,該反應的正向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吸熱反應。所以正確答案為B。
32.對于可逆反應N2(g)+3H2(g) 2NH3(g)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圖相符的是( )
A
B
C
D
研究目的
壓強對反應的影響(p2>p1)
溫度對反應的影響
平衡體系中增加N2濃度對反應的影響
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
示意圖
【答案】C
【解析】A、根據(jù)平衡圖像的特點,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則P1>P2,而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所以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平衡時P1曲線應在P2的上方,錯誤;B、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氮氣的轉化率降低,錯誤;C、增加氮氣的濃度,則反應物的濃度增大,而生成物的濃度不變,所以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不變,平衡正向移動,正確;D、有催化劑的反應速率比無催化劑的反應速率快,達到平衡的時間短,錯誤,答案選C。
33.下列敘述與圖象對應符合的是
A. 對于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N2(g)+3H2(g) 2NH3(g) 在t0時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動
B. 對于反應2A(g)+B(g)C(g)+D(g) ΔH < 0,p2 > p1,T1 > T2
C. 該圖象表示的化學方程式為:2A===B+3C
D. 對于反應2X(g)+3Y(g) 2Z(g) ΔH < 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答案】B
【解析】對于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N2(g)+3H2(g) 2NH3(g)在時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c(NH3)立即增大,故立即增大,因為反應物的濃度是在原來基礎上逐漸增大,在原來基礎上逐漸增大,不會出現(xiàn)突變,A錯誤;根據(jù)“定一議二”的原則,將曲線a和b做對比可以知道壓強p2 > p1,將曲線b和c做對比可以知道溫度T1 > T2,B是正確;根據(jù)圖象可以知道,A為反應物,B和C為生成物,在時反應達平衡,A、B、C的濃度的變化量分別為、和,故A、B、C的計量數(shù)之比為,因為此反應最后達平衡,故為可逆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AB+3C,C錯誤;從圖象可以知道,溫度T升高,y降低;而對于反應2X(g)+3Y(g) 2Z(g)ΔH < 0,升高溫度,平衡左移,Y的百分含量升高,故y不能表示Y的百分含量,D錯誤;正確選項 B。
34.工業(yè)上以CO為原料生產二甲醚的反應為:3H2(g)+3CO(g) CH3OCH3(g)+CO2(g) △H=a kJ?mol-1 T℃時,起始時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H2和CO,實驗內容和結果如下表和下圖所示。
實驗
序號
容器
體積
起始物質的量
達平衡時
放出熱量
H2
CO
Ⅰ
2L
8mol
8mol
494 kJ
Ⅱ
2L
4mol
4mol
——
(1)上述反應平衡常數(shù)K的表達式為_____。
(2)由題意可知,a=______,b________1(填“>”、“<”或“=”)。
(3)實驗Ⅰ中,反應前10 min內的平均速率v(H2)=_____。
(4)下列條件能使上述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______ (填寫序號字母)。
a.及時分離出CH3OCH3氣體b.保持容器的容積不變,再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
c.適當升高溫度 d.保持容器的容積不變,充入1 mol 氦氣
(5)T℃時,若容器中含1 mol?L-1 H2、2 mol?L-1 CO、2 mol?L-1 CH3OCH3、3 mol?L-1 CO2,則此時v正________v逆(填“>”、“<”或“=”)。
【答案】 )-247 < 0.3molL-1min-1 b >
【解析】分析:(1)根據(jù)化學平衡和平衡常數(shù)概念書寫表達式,圖象分析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降低,平衡正向進行;
(2) 實驗Ⅰ中,
3H2(g)+3CO(g) CH3OCH3(g)+CO2(g) △H=a kJ?mol-1 ,
起始(mol) 8 8 0 0
變化(mol) 6 6 2 2
平衡(mol) 2 2 2 2
反應放出的熱與物質的量成正比,則有:2:(-494)=1:a,解得a=-247 ;
實驗Ⅱ和實驗Ⅰ相比,等溫等容,反應物濃度減半,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左移,所以實驗Ⅱ達到平衡時,CH3OCH3(g)的物質的量比1要小,即b<1;
(3)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V=計算二氧化碳表示的反應速率,結合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氫氣反應速率;
(4)根據(jù)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平衡影響因素的理解,移動原理的分析判斷.
(5)根據(jù)濃度商和平衡常數(shù)相對大小判斷。
詳解:(1)3H2(g)+3CO(g) CH3OCH3(g)+CO2(g)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圖象分析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降低,平衡正向進行,平衡常數(shù)增大;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 ;
(2) 實驗Ⅰ中,
3H2(g)+3CO(g) CH3OCH3(g)+CO2(g) △H=a kJ?mol-1 ,
起始(mol) 8 8 0 0
變化(mol) 6 6 2 2
平衡(mol) 2 2 2 2
根據(jù)反應熱定義有:2:(-494)=1:a,解得a=-247 ;
實驗Ⅱ和實驗Ⅰ相比,等溫等容,反應物濃度減半,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左移,所以實驗Ⅱ達到平衡時,CH3OCH3(g)的物質的量比1要小,即b<1;
(3)圖表數(shù)據(jù)分析計算二氧化碳化學反應速率
實驗Ⅰ中,反應前10 min內的平均速率v(H2)=0.3molL-1min-1 ,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0.3molL-1min-1 ;
(4)根據(jù)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平衡影響因素的理解,移動原理的分析判斷;下列條件能使上述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
a.及時分離出CH3OCH3氣體,生成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平衡正向進行,故a錯誤;
b.保持容器的容積不變,再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相當與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增大,平衡正向進行,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
c.反應是放熱反應,適當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平衡逆向進行,故c錯誤;
d.保持容器的容積不變,充入1 mol 氦氣,平衡不動,故d錯誤;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
(5) 3H2(g)+3CO(g) CH3OCH3(g)+CO2(g)
起始(mol) 8 8 0 0
變化(mol) 6 6 2 2
平衡(mol) 2 2 2 2
容器容積為2L,則平衡濃度均為1mol/L,平衡常數(shù)K==1,
若容器中含1 mol?L-1 H2、2 mol?L-1 CO、2 mol?L-1 CH3OCH3、3 mol?L-1 CO2,
則QC== 0.75v逆。
35.CO、CO2是化石燃料燃燒的主要產物。
(1)將含0.02 molCO2和0.01molCO的混合氣體通入有足量Na2O2固體的密閉容器中,同時不斷地用電火花點燃,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_________g。
(2)已知1500℃時,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CO2(g)CO(g)+O(g)。反應過程中O(g)的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 所示,則0~2 min 內,CO2的平均反應速率 υ(CO2)=_________。
(3)在某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CO2(g)2CO(g)+O2(g),1molCO2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分解量如圖2 所示。
①恒溫恒容條件下,能表示該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有_________ (填字母)。
A.CO 的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
B.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C.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
D.單位時間內,消耗CO 的濃度等于生成CO2的濃度
②分析圖2,若1500℃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且容器體積為1L,則此時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計算結果保留1 位小數(shù))。
③向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CO2(g),發(fā)生反應:2CO2(g)2CO(g) +O2(g),測得溫度為T℃時,容器內O2的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曲線II 所示。圖中曲線I 是相對于曲線II僅改變一種反應條件后c(O2)隨時間的變化,則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a、 b兩點用CO濃度變化表示的凈反應速率關系為υa(CO)_________(填“>”“<”或“=”) υb( CO)。
(4)科學家還研究了其它轉化溫室氣體的方法,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可以將CO2轉化為氣體燃料CO。該裝置工作時,N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導線中通過電子為a mol,則M極電解質溶液中H+改變量為________mol。
【答案】 0.84g 310-7molL-1min-1 AC 3.210-8molL-1 升溫 < CO2+2e-+2H+=CO+H2O 0
【解析】分析:(1)Na2O2與CO2反應:2CO2+2Na2O2=2Na2CO3+O2,電火花不斷引燃,發(fā)生反應:2CO+O22CO2,整個過程相當于CO+Na2O2=Na2CO3,由于加入足量的Na2O2固體,則反應后的氣體只能為O2;
(2)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和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對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求解
(3)①根據(jù)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點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
②根據(jù)圖示數(shù)據(jù),利用化學平衡計算的“三段式”和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定義進行計算;
③根據(jù)化學平衡圖像特點:“先拐先平”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進行判斷;
(4)根據(jù)該裝置中,電子流向知,M是負極,N是正極,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
詳解:(1)根據(jù)分析,Na2O2固體增加的質量相當于是CO的質量,根據(jù)碳元素守恒,所以n(CO)=0.03mol,m(CO)=0.03mol28g/mol=0.84g,正確答案:0.84g;
(2)根據(jù)圖像①2min內O的濃度增大0.610-6mol/L,則二氧化碳減小0.610-6mol/L,則v(CO2)=△c/t=0.610-6molL-1/2min=310-7molL-1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31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