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編 專題考點突破 專題十二 文言文閱讀課件.ppt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編 專題考點突破 專題十二 文言文閱讀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編 專題考點突破 專題十二 文言文閱讀課件.ppt(18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三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十二文言文閱讀 一 考試說明的要求 2015年全國新課標高考語文考試大綱 關于本專題的考查要求為 閱讀淺易的文言文 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 理解 能力層級為B級 1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為 焉 也 以 因 于 與 則 者 之 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3 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斷句 被動句 賓語前置 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4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綜合 能力層級為C級 1 篩選文中的信息 2 歸納內容要點 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二 命題規(guī)律命題素材的選擇 縱觀2014年新課標地區(qū)的高考 文言文選材在 課外 考查的知識和能力在 課內 而從分省命題以來 湖北卷文言文閱讀命題素材力圖另辟蹊徑 很少選用出自正史的人物傳記 其文體主要有文言小說 雜記 奏疏 家訓家譜等 2014 湖北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題目 吳德基傳 明 宋濂吳德基者 名履 婺之蘭溪人也 有司舉于朝 為南康丞 南康俗悍 其民以為丞儒者也 易之 德基自如 數月皆周知其情偽 有所發(fā)擿 一縣驚伏 德基乃更以寬化之 民有訴 召使前與語 弗加咄叱 民或援丞裾相爾汝 弗責也 縣令周以中初至 召民轉輸至郡不得 躬至鄉(xiāng)召之 一民逸去 命卒笞之 不肯伏 走入山 罵令曰 官當在縣 何以至此為 令怒 吏卒因以語動令 欲誣一鄉(xiāng)民圖賄利 獲六七人下獄 扃鑰甚嚴 德基計民無罪 自出巡獄 叱卒釋之 卒以他辭解 德基槌碎獄門遣之 曰 若無罪 還告父兄無恐 乃往告令 令怒 曰 民無道 眾辱我 君乃釋之 何輕我至是耶 德基曰 犯使君者一匹夫爾 其鄉(xiāng)人何罪 且法乃天子法 豈使君解怒具乎 令意慚 乃已 入朝 擢知萊之濰州事 民畜官驢四十匹 萊守核其孳息狀 與籍不合 曰 驢當歲產駒 今幾歲宜得幾駒 乃何少也 欲責欺罔罪而征其償 諸縣皆已勒民買驢 德基獨戒民勿償 守怒 問德基 濰不償驢 何辭也 德基曰 民實不欺妄 烏可責其償 國家富極海內 為吏者宜宣布德澤 為民除疾苦 寧少數匹驢耶 守語塞 德基因畫不便者數事 守不敢復言 并諸縣已償者皆罷之 山東民愿以羊牛代秋稅者 官從其言 德基與民計 羊牛后有死瘠患 不如納粟便 獨收民粟 他縣牛羊送陜西 民驅走二千里 皆破家 郡以濰獨完 令役千人部送鄰縣牛 德基列其不可 曰 有牛家送牛 雖勞不敢怨 使人代之 脫道中牛死 誰當代償耶 力爭不奉命 德基為吏 不求威名 以愛民為先 民感之 居濰二年 召還 濰民遮門抱其足泣拜 曰 自得吾父 濰民膚無笞瘢 今舍我去 愿得只履事之 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師 遂謝事歸 濂為德基交甚狎 時亦致仕將歸 呼德基謂曰 若愿受長者教乎 德基曰 唯 何以命之 濂曰 慎毋出戶 絕世吏勿與交 德基至家 如濂戒 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選自 宋學士全集 有刪改 1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若無罪 還告父兄無恐若 你們B 脫道中牛死脫 逃離C 愿得只履事之事 供奉D 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 稱贊解析 A 若 可以聯想 若屬皆且為所虜 若入前為壽 中 若 是 你 你們 的意思 結合語境 推斷A項正確 B 結合語境 脫道中牛死 誰當代償耶 可判斷 脫 是 倘若 如果 之意 C 事 有 侍奉 之意 賓語是 之 代 履 所以推斷解釋為 供奉 正確 D 多 后面是賓語 其能受善言云 解釋為 稱贊 正確 答案 B2 下列各組語句中 全都表現吳德基 愛民 的一組是 德基自如 民有訴 召使前與語 德基獨戒民勿償 不如納粟便 獨收民粟 濰民膚無笞瘢 德基至家 如濂戒A B C D 解析 說的是吳德基不在意別人的輕視 說的是吳德基接受了宋濂的勸誡 答案 C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縣令周以中征調鄉(xiāng)民不成 反遭鄉(xiāng)民斥罵 便施以刑罰 并罪及無辜 吳德基勸他不要濫用國法泄憤 B 在吳德基看來 百姓未隱瞞官驢的繁殖數量 而萊守強令百姓償驢 不合情理 違背了為吏之道 C 縣令役使千人代送鄰縣牛 吳德基認為其命不可從 因為牛在運送途中折損 會沒有人代為賠償 D 作者與吳德基關系親密 辭去官職的時間相近 作者所言 慎毋出戶 等 體現了對朋友的關愛 解析 C 脫道中牛死 誰當代償耶 是一個假設語氣 假如牛半途死掉 賠償的責任不好分配 并不是說 沒有人 賠償 答案 C 4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 民或援丞裾相爾汝 弗責也 2 民無道 眾辱我 君乃釋之 何輕我至是耶 3 為吏者宜宣布德澤 為民除疾苦 寧少數匹驢耶 解析 本題涉及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和省略句 1 或 是古今異義詞 有的人 弗責也 省略了主語吳德基 要補充出來 2 道 道理 放在否定副詞 無 的后面 活用為動詞 講道理 眾 名詞作狀語 在眾人面前 當眾 乃 副詞 竟然 卻 3 宣布 是古今異義詞 宣揚傳布 寧 是副詞 難道 答案 1 老百姓有人拉著吳德基 南康丞 的衣襟 以你我相稱 吳德基也不斥責 2 老百姓不懂道理 當眾羞辱我 你卻放了他們 為什么 怎么能 輕視我到這種地步 3 當官的人應該宣揚傳布恩德 替百姓解除疾苦 國家 難道還缺少幾匹驢嗎 參考譯文 吳德基 名履 婺州蘭溪人 有關官員向朝廷推舉他 他擔任了南康縣縣丞 南康縣素來民風剽悍 那里的百姓認為縣丞是個讀書人 瞧不起他 吳德基神態(tài)鎮(zhèn)定自然 幾個月的工夫他周遍地知道了他們的弊病 對一些問題有所揭露 一縣的百姓都驚懼服從 吳德基于是另外用寬大的政策教化百姓 老百姓有申述的 他就召來讓他們上前和他們交談 不加以呵斥 老百姓中有的人拉著他的衣襟和他互稱你我 他也不責備 縣令周以中剛剛到縣赴任 召集老百姓將財物轉運到郡所而沒有做到 于是他親自到鄉(xiāng)中召集百姓 一個老百姓逃走了 他命令士卒鞭打他 這位百姓不肯屈服 逃入山中 大罵縣令 做縣官就應該在縣衙呆著 為什么跑到我們鄉(xiāng)下來了呢 縣令大怒 有些官吏和士卒趁機用言語刺激縣令 想要誣陷這個百姓來貪圖利益 這樣抓捕了六七個人下到獄中 看管很嚴 吳德基考慮到老百姓并無罪過 親自巡視監(jiān)獄 呵斥獄卒釋放百姓 獄卒用借口辯解 吳德基用槌打碎監(jiān)獄的門放走了他們 說 你們沒有罪過 回去轉告父老兄弟不要害怕 于是德基前往報告縣令 他釋放百姓的事 縣令大怒 說 老百姓不講道理 當眾羞辱我 你卻釋放了他們 為什么輕視我到了這種地步呢 吳德基說 冒犯您的人不過是一介匹夫罷了 那些百姓有什么罪 況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 難道是您消解憤怒的工具嗎 縣令心中慚愧 于是停止了這件事 吳德基入朝做官 被提拔主持萊州郡濰州縣的事務 老百姓畜養(yǎng)了四十匹官家的毛驢 萊州太守核實毛驢繁衍生息的情況 發(fā)現和登記的數目不符合 說 毛驢應該每年都產下小駒 現在幾年應該得到幾匹小駒 為什么驢的數量竟這么少呢 打算用欺騙蒙蔽罪責罰養(yǎng)驢的人并且要求賠償 各縣都已經命令老百姓買了毛驢 只有吳德基勸誡老百姓不要賠償 郡守大怒 質問吳德基 濰州不賠償毛驢 是什么理由呢 吳德基說 老百姓實在沒有欺騙你 怎么可以責罰他們賠償呢 四海之內極為富足 我們做官吏的應該宣揚傳布朝廷的恩德 替百姓解除疾苦 難道國家還缺少幾匹驢嗎 郡守一時說不出話來 吳德基趁機說出幾件平時不方便說的事 郡守不敢再說什么 連同各已經賠償的縣都停止了賠償 山東有百姓愿意用羊牛代替繳納秋稅 官府聽從了他們的話 吳德基替百姓考慮 認為繳納羊牛會有死亡和變得瘦弱的問題 不如繳納糧食方便 所以只是收取百姓的糧食 其他各縣的牛羊要送到陜西去 老百姓驅趕牛羊要奔走兩千里地 都耗盡了家產 而整個萊州郡只有濰州縣沒有因此損失 濰州縣接到命令要征發(fā)上千人押送鄰縣的牛到陜西 吳德基羅列出不能這樣做的理由 說 有牛的人家自己送牛 即使勞累辛苦也不敢抱怨 讓別人代替他們送牛 如果路上牛死了 誰應該代替補償呢 竭力爭取不所從命令 吳德基做官 不求功名 把愛民放在首位 老百姓很受感動 在濰州縣做官二年 被朝廷召回 送別的濰州百姓多得堵住了他家的大門 抱著他的腳哭泣跪拜 說 自從您治理本縣 濰州百姓身上再也沒有被鞭打的痕跡了 現在您將要離我們而去 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只鞋子供奉著 來慰藉我們對您的思念 吳德基回到京城 就辭職回家 我和吳德基交往很是親密 當時也將辭官回家 我叫來吳德基對他說 你愿意接受一位年長者的教導嗎 吳德基說 好的 您要怎樣教導我呢 我說 謹言慎行 不要總出門 要和世代做官的人斷絕關系 不要和他們交往 吳德基回到家中 就和我勸誡他的一樣做了 君子贊揚他能虛心接受別人好的意見 5 請用斜線 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 限斷6處 萬夫長易俊原獨恃驍勇 與 麾 下 數 十 人 遁 入 山 谷 保 險 自 固 郡 邑 患 苦 之 江 陰 侯 吳 良 承 詔 求 寇 已 移 檄 旁 縣 兵 且 集 召 德 基 計 事 德基曰 易氏未有反狀 奈何激之使生變乎 不若先以計致之 果反 用兵未晚也 選自宋濂 吳德基傳 解析 文言斷句能力是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 斷句時首先要仔細閱讀文段 把握語段的基本意思 然后充分利用各種標志詞及句式特點斷句 答案 與麾下數十人遁入山谷 保險自固 郡邑患苦之 江陰侯吳良承詔求寇 已移檄旁縣 兵且集 召德基計事 參考譯文 萬夫長易俊原僅倚仗自己的驍勇善戰(zhàn) 帶領部下幾十人逃到山谷中 占據險要地勢來鞏固自己的實力 郡邑上下對此很擔憂 江陰侯吳良奉詔討伐賊寇 已經將公文發(fā)布到別的縣區(qū) 軍隊即將集合出發(fā) 召吳德基來商議此事 吳德基說 易俊原沒有謀反的跡象 為什么要激怒他使他產生變故呢 不如先用計招納他 如果他真的謀反了 再用兵隊討伐他也不晚啊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是 常見文言實詞 明確了考查的范圍 二是 在文中的含義 規(guī)定了理解含義必須結合語境 既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實詞常見義項的基本能力 又考查考生運用基本義項結合語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常見的文言實詞 沒有明確的界定 不過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明確 一是 教學大綱 規(guī)定需要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 二是課本和讀本上出現過的重要實詞 從歷年的考試內容看 基本都在這兩個范圍中 或是憑借這兩個范圍的知識 結合具體語境靈活運用可以解答 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 因而確定某個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義項 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所謂 通假字 是指古代漢語中本應用甲字 使用時借用意義相關 讀音相同或相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現象 甲字是本字 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通假字有如下一些情形 1 聲旁字代替形聲字 如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燭之武退秦師 中的 共 通 供 2 形聲字代替聲旁字 如 燕王拜送于庭 荊軻刺秦王 中的 庭 通 廷 3 同聲旁的字相互替代 如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寡人之于國也 中的 涂 通 途 莩 通 殍 4 同音或音近的字相互替代 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鴻門宴 中的 蚤 通 早 在中學教學中 把古今字 異體字也視為通假字 前者如 至莫夜月明 中的 莫 同 暮 后者如 俛首系頸 中的 俛 同 俯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 朝濟而夕設版焉B 張良出 要項伯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 卒起不意 盡失其度解析 B 要 通 邀 邀請 C 倍 通 背 違背 D 卒 通 猝 突然 答案 A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B 長樂王回深父C 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D 蒲葦紉如絲 磐石無轉移解析 A 馮 通 憑 乘 B 父 通 甫 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D 紉 通 韌 柔韌而堅固 答案 C 1 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現的通假字 建議在新課學習或第一輪課本復習時 對每篇課文 每個單元或每冊課本中出現的通假現象進行分類歸納整理 2 根據上下文意來判定是否通假 通假字是約定俗成的 不能隨意通假 因此 在熟記所學過的課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礎上 如果根據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個字或者詞 我們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現象 3 如何推出通假字的本字 根據讀音來推出通假字的本字 通假字與本字原則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我們可以根據通假字的讀音推出它的本字 如 知 與 智 頒 與 斑 根據字形來推出通假字的本字 有的通假字與本字有共同的聲旁 或是本字的聲旁 或是通假字的聲旁 我們可以根據通假字的字形推出它的本字 如 被 與 披 具 與 俱 材 與 才 1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 王如知此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B 數罟不入洿池C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D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解析 A 無 通 毋 不要 C 頒 通 斑 頭發(fā)花白 D 涂 通 途 道路 莩 通 殍 答案 B2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 召有司案圖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B 連辟公府不就C 不顧恩義 畔主背親D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解析 A 案 通 按 察看 C 畔 通 叛 背叛 D 孰 通 熟 仔細 答案 B 3 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一尊還酹江月 距關 毋內諸侯 沛公不勝杯杓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 往而不反者 豎子也 沛公曰 孰與君少長 因擊沛公于坐 令將軍與臣有郤 臣請入 與之同命A B C D 解析 尊 通 樽 酒器 距 通 拒 把守 內 通 納 接納 繆 通 穆 反 通 返 返回 坐 通 座 座位 郤 通 隙 隔閡 答案 A 一詞多義 就是指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 有本義 引申義 比喻義 假借義等 而且有時還分別屬于不同詞類 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 多則有十幾個義項 如 引 丁壯者 引 拉開弓 弦而戰(zhàn) 乃設九賓禮于廷 引 延請 趙使者藺相如 左右或欲引 拉 相如去 相如引 掉轉 車避匿 引 拿 繩而束縛之 沛公引 率領 兵之薛 不宜妄自菲薄 引 引用 喻失義 獎引 舉薦 提拔 后進 如恐不及 恭疏短引 文體的一種 類似序 規(guī)矩之方圓 尋引 長度單位 之短長 等 對下列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戰(zhàn)敗而亡 誠不得已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萬 必能生擒敵首 誠聽臣之計 可不攻而降城A 相同 相同B 不同 相同C 各不同D 都相同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誠 的意思 誠 確實 確實 如果 果真 如果 果真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現象 除 臺階 拜官 授職 殆 幾乎 大概 答案 D 1 對于考綱中規(guī)定的120個文言實詞 考生應重點掌握 特別是文言實詞的本義要當成重點來記憶 掌握了實詞的本義 再由本義延伸出引申義或比喻義 這樣就可以較快捷地掌握詞語的含義 以簡馭繁 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在高考中 對文言實詞的考查并不僅僅局限于這120個常見的文言實詞 有時一些較為生僻的詞甚至是雙音節(jié)詞語也會考查 這就需要考生根據已知的文言實詞的含義和上下文的文意來推斷該實詞的含義 解析 A 對著 占據 把守 B 適合 必定 C 應當 判罪 D 應當 應當 答案 D 2 下列與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的 道 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于是廢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B 伐無道 誅暴秦C 臣之所好者 道也D 道不同 不相為謀解析 例句中的 道 意思是 道理 規(guī)律 A 主張 B 道義 C 道理 規(guī)律 D 意向 主張 答案 C 解析 A 均為比量 計算 B 均為估計 C 前者為考慮 后者為估計 D 均為限度 答案 C 4 下列與 非難 的 非 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人非生而知之者B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C 世人非之 一時間惡評如潮D 覺今是而昨非解析 A 不是 B 除了 C 責怪 D 不對 錯誤 答案 C5 下列與 不負眾望 的 負 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均之二策 寧許以負秦曲B 秦貪 負其強C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D 決負約不償城解析 A 使擔負 使承受 B 依仗 憑借 C 辜負 對不起 D 違背 答案 C 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 有些基本詞匯的意義古今基本沒有什么變化 有些詞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有些詞隨著舊事物 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其詞義的演變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 詞義擴大 如 江 河 原來專指長江 黃河 后來由專名變成通名 泛指一切河流 第二 詞義縮小 如 谷 原是谷類的總名 現在北方的 谷 專指小米 南方的 谷 則專指稻谷了 第三 詞義轉移 如 信 古代只指送信的人 后來 信 由 音信 的意思轉指 書信 而 信使 的意思必得和 使 字連用 單用就沒有這個意思了 第四 詞義弱化 如 很 古義就是 兇狠 表示程度很高 現在用 很 字 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第五 詞義強化 如 恨 古代多表示遺憾 不滿意 現在則表示仇恨 懷恨的意思 第六 感情色彩變化 如 爪牙 古義指武臣或得力助手 褒義詞 今義指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變?yōu)橘H義詞了 另外 要特別注意的是 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 但有時某兩個單音節(jié)詞連用 在形式上和現代漢語中的某一個雙音節(jié)詞相同 如 今齊地方千里 中的 地方 應理解為 土地面積方圓 再如 因為長句 歌以贈之 中的 因為 應理解為 于是寫作 在理解這類詞語時 千萬不要將其視為我們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jié)詞 以致望文生義 以今義代古義 曲解了文意 這類詞是考查古今異義時最主要的檢測對象 古今異義 既指單個的單音節(jié)詞古今詞義不同 又指連用的兩個雙音節(jié)詞形似于現代漢語中的某個雙音節(jié)詞 它們的詞義古今不同 尤其是后者 容易造成用今義解釋古義 它也是高考的熱點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 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 盛以錦囊 負而前驅 及凱旋而納之B 犧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C 璧有瑕 請指示王D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解析 本題考查辨識古今異義詞語的能力 A 語出 伶官傳序 凱旋 古今意義相同 都是指 戰(zhàn)勝歸來 B 語出 曹劌論戰(zhàn) 句中意思是 祭祀用的豬 牛 羊 今義是指 為正義的目的而舍棄生命或權利 C 語出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句中是兩個詞 意思是 指出 給 看 今義是 指示下級或晚輩的話或文字 D 語出 燭之武退秦師 句中意思是 出使的人 今義是 旅客攜帶的東西 答案 A 1 要區(qū)分所給詞語是否由兩個詞組成 如 璧有瑕 請指示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中的 指示 為 指 和 示 兩個詞 譯為 指出來 給 看 而在現代漢語中 指示 為一個詞 2 即使所給詞語古今都是一個詞 也要看其含義是否相同 如 宣言曰 我見相如 必辱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中的 宣言 在此為 揚言 之義 在現代漢語中 宣言 作名詞 則為 國家 政黨或團體 對重大問題公開表示意見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之義 作動詞 則為 宣告 聲明 之義 3 結合所給詞語的感情色彩加以區(qū)分 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中 卑鄙 的含義是 地位卑賤 見識淺陋 在古代漢語中是自謙的詞語 在現代漢語中 卑鄙 意為 語言 行為 惡劣 不道德 是貶義詞 4 要注意古代漢語中的偏義復詞與現代漢語詞義的區(qū)別 偏義復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組合而成 但只表達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的雙音節(jié)詞 如 晝夜勤作息 孔雀東南飛 中的 作息 偏指 作 勞作 沒有 息 休息 的意義 在現代漢語中 作息 是一個詞 意為 工作和休息 總之 這類詞語不多 除了歸納記憶外 還可以根據詞語本身的含義和上下文的文意準確推斷出其與現代漢語的異同 1 下列各句中 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 而世之奇?zhèn)?瑰怪 非常之觀 常在于險遠 而人之所罕至焉C 所謂華山洞者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D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解析 A 學者 指求學的人 B 非常 是 不同尋常 的意思 D 至于 是 到 的意思 答案 C2 下列各句加點的詞 全都與現代漢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臣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郡縣逼迫 催臣上道 欲茍順私情 則告訴不許 豈敢盤桓 有所希冀 烏鳥私情 愿乞終養(yǎng) 臣之辛苦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庶劉僥幸 保卒余年A B C D 解析 不行 古指不能走路 今指不可以 不被允許等 成立 古指成人自立 今指組建成功 或有根據站得住 告訴 古指申訴 今指說給別人聽 讓人知道 私情 古指個人的感情 今指私人的交情或不正當的感情 答案 C 3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意思與現代漢語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 將軍戰(zhàn)河北 臣戰(zhàn)河南B 內外多置小門 墻往往而是C 吾從而師之D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解析 A 黃河以南 B 往往 古 到處 今 表示某種情況時常存在或經常發(fā)生 C 跟隨并且 答案 D 在文言文中 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 而用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 另一個則起陪襯作用 這就是文言中的偏義復詞現象 也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 偏義復指 偏義復詞的構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 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 宮中府中 俱為一體 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 異同 偏指 異 不同 晝夜勤作息 作息 偏指 作 勞作 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 偏指 去 離去 2 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 勤心事公姥 夜夜不能寐 公姥 偏指 姥 婆婆 我有親父兄 性行暴如雷 父兄 偏指 兄 兄長 又如某年上海高考題中 要求將 蓋目眶盡腫 不可開合也 一句譯成現代漢語 難度并不高 但有相當多的考生對偏義復詞不甚了解 結果把 開合 這個偏義復詞當作兩個詞處理 鬧出了 張不開 閉不上 的笑話 選出下列不全是偏義復詞的一組是 A 便可白公姥 晝夜勤作息B 我有親父兄 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義C 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D 逼迫兼弟兄 緣溪行 忘路之遠近解析 B 父兄 偏在 兄 上 兄長 的意思 庠序 是古代地方所設的學校 周代叫 庠 殷代叫 序 后世的學校通稱 庠序 A 公姥 偏在 姥 上 意為 婆婆 作息 偏在 作 上 工作 操勞 的意思 C 異同 偏在 異 字 同 為襯字 意為 不一樣 出入 偏義在 入 出 是襯字 句意為 防備別的強盜進來和發(fā)生意外的變故 D 弟兄 偏在 兄 上 兄長 的意思 遠近 偏指遠 答案 B 1 掌握偏義復詞的構成方式有助于準確判斷偏義復詞 2 懂得了偏義復詞的構成方式后 辨析時還應該把握這樣兩個技法 第一 弄清構成偏義復詞的兩個語素的具體含義 第二 把偏義復詞放入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 判斷 例如 判斷 孔雀東南飛 便可白公姥 一句中 公姥 是否屬于偏義復詞 首先 我們應該知道 公 是指公公 姥 是指婆婆 然后聯系文段的語言環(huán)境可知 劉蘭芝的公公已經去世 因此 此句中的 公姥 只有 姥 的意思 沒有 公 的意思 公姥 當為偏義復詞 再如 無羽毛以御寒暑 和 寒暑易節(jié) 始一返焉 兩句中的 寒暑 前者是偏義復詞 偏指 寒 的意思 而后者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 偏義復詞是臨時性的 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做出判斷與解釋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義復詞 并說出詞義偏在哪一個字上 1 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 杜甫 石壕吏 答案 出入偏義在 出 入 是襯字 2 孰與君少長 鴻門宴 答案 少長偏義在 長 少 是襯字 3 去來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 答案 去來偏義在 來 去 是襯字 4 山下皆石穴罅 不知其淺深 石鐘山記 答案 淺深偏義在 深 淺 是襯字 5 世之有饑穰 天之行也 論積貯疏 答案 饑穰偏義在 饑 穰 是襯字 6 冀緩急或可救助 譚嗣同 答案 緩急偏義在 急 緩 是襯字 7 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孟子 答案 云霓偏義在 云 霓 是襯字 8 多人不能無生得失 史記 答案 得失偏義在 失 得 是襯字 9 是芙蕖也者 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 芙蕖 答案 耳目偏義在 目 耳 是襯字 文言中的某些實詞 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或用法 也使詞的意義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這種現象叫做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動詞 形容詞 名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 形容詞 名詞活用作有 使 令 意義的動詞 表示 主語 使 賓語 怎樣 動詞的使動用法 表示使賓語產生某種動作 行為 例如 項伯殺人 臣活之 活 使 活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表示使賓語具有某種性質或狀態(tài) 例如 求木之長者 必固其根本 固 使 穩(wěn)固 名詞偶爾也有使動用法 表示使賓語成為某種人或事物 例如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 使 為王 2 形容詞 名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 名詞活用作有 認為 以為 意義的動詞 表示 主語 認為 賓語 怎樣 或 主語 把 賓語 當作什么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表示認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 狀態(tài)等 例如 邑人奇之 奇 認為他奇特 名詞的意動用法 表示把賓語當作某種人或事物 例如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師 把 當作老師 3 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活用作動詞后 就具有動詞的語法特點 不再表示人或事物 而是表示與這個名詞有關的動作 行為等 例如 而此獨以鐘名 名 命名 4 名詞用作狀語 在文言中 名詞經常作狀語 直接修飾 限制動詞謂語 用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動作 行為的特征 狀態(tài)等 例如 項伯亦拔劍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 像鳥張著翅膀那樣 表示動作 行為的方式 例如 君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兄 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 表示動作 行為所憑借的工具 例如 叩石墾壤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 用箕畚 表示動作 行為的處所 例如 內立法度 務耕織 修守戰(zhàn)之具 內 在國內 表示動作 行為的趨向 例如 東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東 北 向東 向北 除了上面講到的以外 詞類活用還有其他一些情況 例如 1 動詞用作名詞 蓋其又深 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 到的人 2 形容詞用作名詞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第一個 圣 第一個 愚 圣人 愚人 3 形容詞用作動詞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雍州之地 崤函之固 自若也 小弱 變小變弱 4 數詞用作動詞 六王畢 四海一 一 統(tǒng)一 分析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活用現象 1 籍吏民 封府庫 解析 籍 本是名詞 這里它帶了賓語 吏民 活用為動詞 登記 的意思 2 安能屈豪杰之流 扼腕墓道 解析 屈 本是 彎腰 的意思 彎腰 這個動作是主語 本句主語承前省略 使后面的賓語 豪杰之流 發(fā)出的 在這里應該解釋為 使 彎腰 為動詞的使動用法 3 漁人甚異之 解析 異 本為形容詞 這里帶上了賓語 之 它表示 漁人 認為 之 異 即 認為 奇怪 的意思 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4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解析 面 本是名詞 這里作 刺 這個動詞的狀語 表示 刺 這個行為的方式 是 當面 的意思 為名詞作狀語 判斷某詞由一種詞性活用為另一種詞性 主要從兩方面去思考 1 從意義層面 結合句意 如果某詞按其本來詞性所賦予的意義去講 卻在句中講不通 那么就要考慮它活用為另一種詞性了 例如 范增數目項王 中的 目 如果按名詞講就是 眼睛 的意思 這一意思放進句中顯然講不通 本句 目 已活用為動詞 是 用眼睛示意 的意思 2 從語法層面 判斷某詞由一種詞性活用為另一種詞性 可根據這個詞的前后的詞的詞性 根據這個詞與它前后的詞的語法關系來判斷這個詞的詞性 進而推斷出它的意思 例如 殫其地之出 中的 出 本是動詞 但它的前面是 之 之 的前面有 其地 這樣使 其地之出 就成為一個偏正短語 其中心詞就是 出 因而句中的 出 就活用為名詞 是 出產的物品 的意思 又如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中的 綠 紅 本是形容詞 但它們的后面分別是形容詞 肥 瘦 顯然 肥 瘦 分別作它們的謂語 它們是主語 因而句中的 綠 紅 都活用為名詞 分別是 綠葉 紅花 的意思 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象并解釋 1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答案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認為 小 2 披堅執(zhí)銳 答案 形容詞作名詞 銳利的兵器 3 左右欲刃相如 答案 名詞作動詞 用刀殺 4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答案 形容詞作動詞 遠離 5 間至趙矣 答案 名詞作狀語 抄小路 6 燕趙之收藏 韓魏之經營 答案 動詞作名詞 金玉珠寶 經營的東西 7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 答案 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 彎曲 8 孟嘗君客我 答案 名詞的意動用法 把 當作門客 技巧歸納 一 全面梳理全面梳理教材中的文言課文 熟練掌握課文中的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 并把它們分類整理 以加深理解與記憶 二 掌握推斷實詞的一些解題技巧1 語法分析推斷即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 在句子中 主語 賓語常由名詞 代詞充當 謂語大多由動詞 形容詞充當 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等 根據詞語在句子中的位置 可以推斷詞義 如 范增數目項王 鴻門宴 這句中的 目 前有狀語 后帶賓語 用作動詞 既不能理解為 眼睛 也不能理解為 看 應理解為 用眼睛示意 2 結構分析推斷利用相似的語言結構 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 相近或相反 相對的特點 求得詞語正確的解釋 如 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 句中 跬步 的意義 跬步 對 小流 可以推斷 跬步 即為 小步 半步 的意思 又如 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 中的 憂勞 與 逸豫 構成對比 與 憂勞 義相反的 逸豫 就是 安逸享樂 之意了 另外 在文言文中互文也常見 互文多為近義 聯系互文也可理解詞義 例如 殫其地之出 竭其廬之入 中的 殫 義可由熟詞 竭 的意義推知 奉之彌繁 侵之愈急 句中的 彌 可由 愈 義推知 有時借助整齊的句式 我們可以先推斷出一個詞的詞性 進而推斷出這個詞的正確意思 比如 據崤函之固 擁雍州之地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在 句中我們借助 地 可以推斷 固 應當是名詞 進而解釋為 堅固的地方 在 句中借助 良 可以推斷出 勁 應為形容詞 進而解釋為 強有力的 3 語境分析推斷語境分為句子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 所謂內部環(huán)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 所謂外部環(huán)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 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 即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 有些句子中的實詞義我們可借助這些語境推斷 如 酈元之所見聞 殆與余同 而言之不詳 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句根據前文語境可知 酈道元對石鐘山的命名 有自己的看法 只是在觀點表述上說得不夠詳細 由此推知這句中 言 為 敘述 之意 句聯系全篇及背景看 漁工水師雖知石鐘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但因文化水平低 不能用文字記載下來 因此這句中的 言 可理解為 記載 4 聯想推斷試卷上常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文言實詞 我們可以聯想課文中有關語句中的用法 相互比照 辨其異同 然后初步確定文中的實詞的含義 如 不以外夷見易 的 見 我們可以聯想課文中 府吏見叮嚀 來推斷 見 是放在動詞前 對自己怎么樣的一種用法 不以外夷見易 意為 不因為我是外夷而輕視我 可以借助成語來推斷詞義 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方法 腥臊并御 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 勢拔五岳掩赤城 出類拔萃 暴秦之欲無厭 貪得無厭 從上面幾個例子中 我們可以看出 括號內成語中加點字的詞義 是我們平時比較熟悉的 借助這些熟悉的詞義 就可以幫助我們推斷文言語句中加點詞的詞義 課時達標家見word文檔 第二節(jié)文言虛詞 2014 江西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4題 截冠雄雞志 李翱翱至零口 北 有畜雞二十二者 七其雄十五其雌 且飲且啄而又狎乎人 翱甚樂之 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雞 人截其冠 貌若營群 望我而先來 見粟而長鳴 如命其眾雞 眾雞聞而曹奔于粟 既來 而皆惡截冠雄雞而擊之 曳而逐出之 已而競還啄其粟 日之暮 又二十一其群棲于楹之梁 截冠雄雞又來 如慕侶將登于梁且棲焉 而仰望焉 而旋望焉 而小鳴焉 而大鳴焉 而延頸喔咿 其聲甚悲焉 而遂去焉 翱異之曰 雞 禽于家者也 備五德者也 其一曰 見食命侶 義也 截冠雄雞是也 彼眾雞得非幸其所呼而來耶 又奚為既來而共惡所呼者而迫之耶 豈不食其利背其惠耶 豈不喪其見食命侶之一德耶 且何眾棲而不使偶其群耶 或告曰 截冠雄雞 客雞也 予東里鄙夫曰陳氏之雞也 死其雌 而陳氏寓之于我群焉 勇且善斗 家之六雄雞勿敢獨校焉 是以曹惡之而不與同其食及棲焉 夫雖善斗且勇 亦不勝其眾 而常孤游焉 然見食未嘗先啄而不長鳴命侶焉 彼眾雞雖賴其召 既至反逐之 昔日亦由是焉 截冠雄雞雖不見答 然而其跡未曾變移焉 翱既聞之 惘然 感而遂傷曰 禽鳥微物也 其中亦有獨秉精氣 義而介者焉 客雞義勇超乎群 群皆妒而尚不與儔焉 況在人乎哉 況在朋友乎哉 況在親戚乎哉 況在鄉(xiāng)黨乎哉 由是觀天地間鬼神禽獸萬物變動情狀 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傷之 遂志之 將用警予 且可以作鑒于世之人 選自 李文公集 卷五 注 零口 地名 營群 尋其群體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見粟而長鳴 如命其眾雞命 指揮B 而仰望焉 而旋望焉旋 回頭C 家之六雄雞勿敢獨校焉校 較量D 吾心既傷之 遂志之志 記載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近幾年文言文考查都堅持 課外材料考課內 這一原則 即考查的語段和內容是學生陌生的 但知識點卻是課內的 可從學過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語典故中找到相關依據 因此考生拿到考題時要運用聯想 聯想已學過的課文 現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和成語 注意古代漢語中通假字 偏義復詞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四種情況 A 通過下文截冠雄雞的表現 可推知 命 是 召喚 的意思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本試題四項采用組內兩兩比較的形式 考查虛詞意義和用法的異同 其中4句選自文本 另外4句選自課本 以課外考課內 這種形式既考查學生的能力 又降低了試題的難度 同時 有利于引導學生重視課內知識的學習與鞏固 少到課外搞題海戰(zhàn)術 A 而 兩個都是連詞 表順承關系 B 者 第一個是語氣詞 與 也 字連用 表判斷語氣 第二個是助詞 用在句中 表提示停頓 C 之 第一個是代詞 代截冠雄雞 第二個是動詞 到 到達 D 乎 第一個是介詞 相當于 于 在 第二個是助詞 放在形容詞后做詞尾 譯為 的樣子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 第一句表現了截冠雄雞以眾為友的情感 并非 重義輕利 C 第一句表現截冠雄雞內心的悲傷 第二句寫眾雞恩將仇報 D 第二句反映的是眾雞爭食逐利的情形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 曳 是動詞 聯系 棄甲曳兵而走 可得出 拖拽 之意 出 使動用法 使 出去 驅趕 競 動詞 爭著 爭相 還 動詞 回去 2 奚為 賓語前置 為何 惡 動詞 憎惡 迫 動詞 逼走 3 警予 警醒我 用警予 以作鑒 均為省略句 作鑒于世之人 介詞結構后置 答案 1 眾雞 拖拽 它 驅趕 它 使它出去 隨后 又 爭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眾雞 又為何已經來了卻一起憎惡 那只 呼叫 它們 的雞并且逼走它呢 3 將用 它 來警醒我自己 并且可以把 它 作為世人的一面鏡子 參考譯文 我來到零口的北邊 看到有人養(yǎng)了二十二只雞 其中七只公雞 十五只母雞 有的在飲水 有的在啄食 而且與人很親近 我很喜歡它們 便捧出粟米扔到地上叫群雞 來吃 有一只公雞 被人截斷了它的雞冠 它 看起來好像是在尋找這群雞的 看見我就最先跑過來 看到粟米就發(fā)出長長的啼叫 好像在招呼其他的雞 群雞聽到 叫聲 就一起向粟米跑過來 來了以后 它們 卻都討厭 那只 被截斷雞冠的公雞 向它發(fā)動攻擊 眾雞 拖拽 它 驅趕 它 使它出去 隨后 又 爭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天色已晚 二十一只雞一起棲息在廳堂前的梁上 被截斷雞冠的公雞也來到這里 好像依戀著伴侶一般 想要飛上梁 和群雞 一起棲息 它 抬起頭看了看 回頭望了望 低聲叫了叫 又高聲叫了叫 然后伸長脖子發(fā)出 喔咿 的叫聲 它的聲音 聽起來 非常悲傷 然后就離開了 我覺得這件事非常奇怪 問道 雞 是養(yǎng)于家中的一種禽鳥 具有五種德性 其中一種 德性 是 看見食物就呼喚同伴 來吃 這就是義 被截斷雞冠的公雞就是這樣 其他的雞難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喚而過來的嗎 眾雞 又為何已經來了卻一起憎惡 那只 呼叫 它們 的雞并且逼走它呢 這難道不是得到它帶來的好處卻背叛它的恩惠嗎 這難道不是抹殺了它看見食物呼喚伙伴的美德嗎 而且為什么其他雞 在一起 棲息卻又不讓它一起做伴呢 有個人告訴 我 說 那只被截斷雞冠的公雞是一只外來的雞 是我們東邊一個姓陳的村夫 家里養(yǎng) 的雞 和它做伴的母雞死了 姓陳的人就將它寄養(yǎng)在我養(yǎng)的這一群雞中 它 很勇猛而且很會打架 我家里的六只公雞沒有敢 和它 單獨較量的 因此 這一群雞 都討厭它并且不愿和它一起吃食 一起棲息 它 雖然勇敢善斗 但 也斗不過那么多只雞 因而常常獨來獨往 但是 它 發(fā)現食物后從來不會先吃而不長鳴呼喚其他的雞來 那一群雞雖然依靠它的呼喚 但 來了之后 反而將它趕走 以前也是這樣的 這只被截斷雞冠的公雞雖然沒有得到回報 被報答 但它的行為沒有改變過 我聽了這番話 心中感到很迷惘 于是又很感傷地說 家禽鳥類是小動物 它們當中也有具備獨特稟賦精誠之心的 講道義并且耿介有操守的 這只外來的雞的義氣和勇氣超過其他的雞 群雞都嫉妒 它 尚且不愿與它做伴 何況人呢 何況朋友呢 何況親戚呢 何況鄰里呢 由此看來 天地之間鬼神 禽獸以及萬物變化的狀況 難道可以躲避 這種遭遇 嗎 我對這件事感到悲哀 于是記下這件事 將用 它 來警醒我自己 并且可以把 它 作為世人的一面鏡子 文言文中常見的虛詞主要有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為 焉 也 以 因 于 與 則 者 之 在復習備考中應結合教材熟記這些虛詞的詞性 意義和用法 高考中 此類試題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來綜合考查考生對虛詞的掌握情況 因此 掌握課文中常見虛詞的詞性 意義和用法 有助于考生正確解答此類試題 可以使考生根據已知知識推出未知知識 高考試題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詞性一般都相同 大多數虛詞的位置也相同 只區(qū)分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即可 因此 考生可以結合課文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推知試題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下面用列表的形式把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分類講練如下 1 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是 A 縵立遠視 而望幸焉B 籍吏民 封府庫 而待將軍C 嫗每謂余曰 某所 而母立于茲 D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解析 C 代詞 你 你的 A B D三項均為連詞 答案 C2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 而 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而翁歸 自與汝復算耳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明智而忠信 寬厚而愛人 尊賢而重士 諸君而有意 瞻予馬首可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青 取之于藍 而青于藍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履至尊而制六合 而母立于茲A B C D 解析 代詞 表并列 表假設 表修飾 表轉折 表承接 答案 A 解析 C 均為代詞 什么原因 A 動詞 通 呵 呵問 代詞 什么原因 B 代詞 什么 副詞 多么 D 副詞 怎么 代詞 什么 答案 C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 蠶叢及魚鳧 開國何茫然A 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B 鄰國之民不加多 何也C 隱隱何甸甸 俱會大道口D 今日之事何如解析 何 主要可用作副詞 代詞 常??疾橛米鞲痹~ 代詞時的各個義項的理解 例句的 何 作副詞 放在形容詞之前 加強程度 怎么 C 與例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 A 代詞 什么 B 疑問代詞 為什么 D 復音虛詞 怎么樣 答案 C 解析 A 均為助詞 反問語氣 嗎 B 均為助詞 反問語氣 嗎 呢 C 形容詞詞尾 的樣子 相當于介詞 于 D 均為助詞 表疑問語氣 嗎 答案 C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 幽獨處乎山中A 噫吁嚱 危乎高哉B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C 相與枕藉乎舟中D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解析 乎 主要可用作介詞 助詞 常??疾橛米鹘樵~時各個義項的理解 例句的 乎 作介詞 相當于 于 引出地點 可譯為 在 C 與例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 A 語氣助詞 表感嘆 啊 B 形容詞詞尾 的樣子 D 介詞 相當于 于 引進比較對象 可譯為 比 答案 C3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 乎 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項王曰 壯士 能復飲乎 圣人之所以為圣 愚人之所以為愚 其皆出于此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A 與 相同 與 相同B 與 相同 與 不同C 與 不同 與 相同D 與 不同 與 不同解析 乎 常見的用法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用在句中相當于 于 作介詞 用在形容詞后 作詞尾 用在句末 表某種語氣 作助詞 中相當于 于 比 的意思 介詞 表疑問語氣 助詞 表揣測語氣 助詞 作形容詞 浩浩 的詞尾 答案 D 解析 A 均為副詞 才 B 副詞 表出乎意料 竟然 副詞 確認判斷 是 就是 C 副詞 是 就是 第二人稱代詞 D 副詞 才 副詞 確認判斷 是 答案 A 2 對下列句子中 乃 字的意義和用法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良乃入 具告沛 使杞子 逢孫 楊孫戍之 乃還 度我至軍中 公乃入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乃自強步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家祭無忘告乃翁A 和 意義 用法都相同B 和 意義 用法都不同C 和 意義 用法都相同D 和 意義 用法都相同解析 連詞 于是 連詞 于是 就 副詞 才 副詞 仍然 副詞 竟然 代詞 你的 副詞 卻 代詞 你的 答案 D3 閱讀下面文言文 完成文后的問題 洪水滔天 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 鯀復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選自 山海經 下列與例句中的 乃 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例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A 家祭無忘告乃翁B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C 此乃勇士也D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解析 例句中 乃 是副詞 于是 就 A 代詞 你的 B 就 C 判斷詞 是 D 副詞 竟然 答案 B 參考譯文 洪水滔天 鯀偷天帝的神土來阻擋洪水 沒有等待天帝的命令 天帝派天神祝融在羽山郊外殺了鯀 鯀從肚子里生兒子禹 天帝于是命令大禹最后鋪土來安定全國土地 解析 C 均為副詞 分別表商婉 祈使語氣 A 指示代詞 其中的 第三人稱代詞 他的 B 人稱代詞 他 第一人稱代詞 自己 D 指示代詞 那 音節(jié)助詞 不譯 答案 C 2 下列句子中 其 的意義 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郯子之徒 其賢不及孔子 成以其小 劣之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其一能鳴 其一不能鳴 則或咎其欲出者 欲加之罪 其無辭乎A B C D 解析 代詞 他們的 代詞 它 代詞 其中的 代詞 代 我 代詞 其中的 指示代詞 那 那些 表反問語氣的副詞 難道 答案 A 解析 A 連詞 表并列 又 B 副詞 暫且 姑且 副詞 將要 C 連詞 表讓步 尚且 還 副詞 將 D 連詞 表并列 又 副詞 將 答案 A 解析 A 近 將近 B 暫且 將要 C 又 尚且 D 并且 而且 表遞進關系 表并列關系 一邊 一邊 答案 A 解析 C 動詞 比得上 及 如 表假設 如果 A 均為代詞 你 你們 B 均為連詞 表假設 如果 D 均為代詞 你 答案 C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 若 的意義 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更若役 復若賦 則何如 吾翁即若翁 若止印三二本 未為簡易 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 若潛師以來 國可得也 若入前為壽 聞若言 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zhàn) 桑之未落 其葉沃若A B C D 解析 像 好像 你的 如果 假設 你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 表示事物的狀態(tài) 解釋成形容詞詞尾 相當于 然 答案 C 解析 C 名詞 處所 與 為 一起表被動 A B為助詞 用在動詞前 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 相當于一個名詞性短語 D 助詞 和動詞一起構成 所 字結構 對后面的名詞起修飾作用 答案 C 2 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是 A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B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C 吾所以為此者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 所以遣將守關者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解析 A 表憑借 用來 的 其余表原因 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D 均為助詞 表示疑問或反詰 A 表被動 被 介詞 為了 B 動詞 形成 介詞 向 對 C 介詞 替 動詞 作為 答案 D 2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1 如今人方為 刀俎 我為 魚肉 何辭為 2 同是被逼迫 君爾 妾亦然 3 且焉 置土石 4 積土成山 風雨興焉 A 和 同為動詞 是 作為B 為句末語氣詞 固定結構 何 為C 和 同為指示代詞 這樣D 和 同為兼詞 意義不同解析 疑問代詞 哪里 兼詞 于此 答案 D 解析 D 句中助詞 用在主謂之間 表停頓 助詞 表判斷語氣 A 均為助詞 表判斷 B 均為句中助詞 表停頓 C 均為助詞 用于句末 表感嘆 肯定 答案 D 2 下列句子中的加點 也 表示判斷的一組是 陳勝者 陽城人也 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 攻之不克 圍之不繼 吾其還也 和氏璧 天下所共傳寶也 縛者曷為者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A B C D 解析 表判斷語氣 句末助詞 表肯定 表示商婉語氣 吧 表疑問語氣 表示句中停頓 舒緩語氣 不譯 答案 A 解析 B 為動詞 認為 介詞 把 A 均為介詞 因 C 均為連詞 表承接 D 均為介詞 表時間 在 答案 B 2 對下列 以 的意義 用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忠不必用兮 賢不必以 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古之君子 進人以禮 退人以禮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A 和 意思不同 詞性也不同B 和 意思不同 詞性也不同C 和 意思不同 詞性卻相同D 和 意思不同 詞性也不同解析 動詞 任用 名詞 原因 介詞 憑借 介詞 用 介詞 按照 介詞 在 時候 答案 D 解析 D 介詞 趁此 趁機 A 介詞 依據 介詞 因為 B 介詞 趁著 名詞 機會 C 動詞 沿襲 連詞 于是 答案 D 2 下列句中加點的 因 的意義 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 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A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B 昔人有因噎而廢食者C 宅邊有五柳樹 因以為號焉D 法者 見功而與賞 因能而受官解析 A 由 經由 B 因為 C 于是 D 介詞 根據 與例句相同 答案 D 解析 D 介詞 表被動 介詞 在 A 均為介詞 跟 同 B 均為介詞 表比較 比 C 均為介詞 對于 答案 D 2 下列句中加點的 于 的意義 用法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戰(zhàn)于長勺 事急矣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四境之內 莫不有求于王 于是田忌進孫臏于威王 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 惑矣 盤庚遷于殷A B C D 解析 介詞 在 介詞 對 介詞 到 介詞 向 介賓短語后置 介詞 給 答案 C 解析 C 介詞 跟 同 有比較義 A 介詞 跟 同 連詞 和 B 介詞 替 動詞 給 D 動詞 給 助詞 同 歟 表疑問 答案 C 2 下列句中 與 的意義 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 吾與子言人事 子應我以天時A 蹇叔之子與師B 昔者 楚人與越人舟戰(zhàn)于江C 陳涉少時 嘗與人傭耕D 曰 是魯孔丘之徒與 解析 例句和B項的 與 的用法是介詞 和 A 參與 動詞 C 給 替 介詞 D 句末語氣詞 通 歟 答案 B 解析 C 前者為連詞 表轉折 卻 后者為副詞 表判斷 A 均為連詞 表承接 B 均為連詞 表假設 那么 D 均為連詞 表轉折 卻 答案 C 解析 D 助詞 定語后置的標志 助詞 用于否定詞后 表 話 A 均為助詞 的 人 東西 事情 B 均為助詞 置于數詞后面 無義 C 均為助詞 前者譯為 的樣子 后者無意義 答案 D 2 下列與例句的 者 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 求人可使報秦者 未得A 當立者 乃公子扶蘇B 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C 不者 若屬皆且為所虜D 莫春者 春服既成解析 A 名詞后 的人 B 和例句都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C 助詞 用于否定詞后 的話 D 語氣助詞 不譯 答案 B 解析 B 均為指示代詞 這 A 動詞 到 人稱代詞 我 C 結構助詞 定語后置的標志 代詞 它 D 結構助詞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音節(jié)助詞 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后面 湊足音節(jié) 答案 B 2 對下列句子中 之 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頃之 煙炎張?zhí)?真州逐之城門外 石之鏗然有聲者 所在皆是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又試之雞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我欲因之夢吳越 吾欲之南海 何如A B C D 解析 本題所涉 之 的用法 從宏觀大類別上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代詞 如 二是動詞 到 如 三是助詞 如 答案 B 盡管虛詞的用法復雜多變 但總是有規(guī)律可循 我們可通過下列方法來推測某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 詞性分析法從詞性的角度看 許多虛詞是兼職的 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性 如 之 有代詞 助詞 動詞三種詞性 通過分析詞性 以理解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編 專題考點突破 專題十二 文言文閱讀課件 高考 語文 一輪 復習 第二 專題 考點 突破 十二 文言文 閱讀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772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