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doc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起 始 課 聽 評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李應明 說課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總體設計:一、說教材 二、說教法、說學法 三、教學程序設計 四、板書設計 五、全課總結 一、說教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而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教材能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進行編寫,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制角、畫角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經驗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數學思考:警力從現實中發(fā)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考。 3、解決問題:能大膽地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會評價 4、情感與態(tài)度:在認識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表面都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中發(fā)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對于角的認識往往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投影儀、三角板。 學具準備:1號學具袋(用卡紙做的長方形、圓形、三角形、花瓣形、橢圓形、五邊形、)、2號學具袋(釘子板、小短繩、剪刀、橢圓形紙片2張、2張長方形卡紙條、1個圖釘)、3號學具袋(剪刀、長方形紙片)。 二、說教法、說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節(jié)課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采取了分一分、摸一摸、畫一畫、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并充分發(fā)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yōu)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鑒于此,我在教學設計上著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分借助形象直觀,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4、堅持面向全體,發(fā)展為本 三、說教學過程:根據本節(jié)課的四個目標,我設計了六個教學流程:分一分,引出探究主題、操作探究、創(chuàng)造角,進一步感知角、感知角的大小、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一、分一分,引出探究主題 1、課一開始,我為孩子準備了一號學具袋,袋中裝有卡紙做的各種圖型(課件展示),請孩子們自由分一分,之后小組匯報分類結果。 [由于每一種圖形都只有一個,孩子們不可能按圖形種類進行分類,這就會激發(fā)孩子們的思考,通過觀察討論,學生很容易發(fā)現,一部分圖形上有尖角,而象圓形、橢圓形的圖形上沒有尖尖的角,從而主動進入探究角的活動中來。] 二、操作交流,在探究活動中感知角 1、摸一摸 “每人拿起一個你認為有角的圖形,摸一摸你們發(fā)現的角有什么感覺?” [這時,孩子們可以自由說,比如尖尖的,扎扎的,或者邊摸邊說,兩邊平平的,直直的等] 2、畫一畫 學生談完自已對角的感受,緊接著我說:“好,請你們從卡片上把你們看到的角畫出一個來”。 [這時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都紛紛把卡片放在我事先為他們準備的白紙上,畫自己看到的角,但結果有的只畫了一個點,有的孩子畫了一個小小的拐角,也有的學生把兩條邊全描完整,這時,我不作評價,而是一一展示這些果,讓學生來討論誰的角畫的更好一些,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挖掘學生對已有的角的認識經驗,包括錯誤的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建構新知。] 3、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1)、在學生對畫出的角進行相互評價,修正后,我告訴學生:“你們發(fā)現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頂點,平平的,直直的兩條線就是角的兩條邊,而且這兩條邊想畫多長就可以畫多長”。然后,讓學生把剛才畫的“角”重新更正補充完整,并標出各部分各稱。 [在這里,我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畫一畫之后,告訴學生的角的各部分名稱,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使學生對角的第一次有了科學的認知,并與學生以往對角的認知進行一次沖擊,使學生反思,從而系統(tǒng)地、清晰地認識并了解到角的特征。] (2)、角的畫法,剛才,同學們會用一個有角的物體描出一個角來,你還有什么好方法畫角嗎?現在,老師有一個科學的畫角方法,想學嗎? [課件展示] [此時,學生們聽到還有科學的畫角方法,頓時把目光注視到黑板,看完演示后,就快速的拿起筆、直尺,在紙上畫起角來,并標出各部分名稱] 4、辯別,數一數 大屏幕出示2組練習,第一組判斷題:(課件展示) [這組題目既是對前面知識的總結,也是對有關角的知識的鞏固,讓學生分析對錯] [學生在想、說、畫中進行嘗試和探討,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5、找一找 其實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角,你能找到嗎? [學生很容易會在教室的門、黑板、課桌、書本等物體上發(fā)現角,但教師一定要求學生說出他所指的角的每一部分來] 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已見的發(fā)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三、創(chuàng)造角,進一步感知角 1、在身體找角 [由于學生對角有了一定的認知,學生的興致特別高,從而利用自己的胳膊、腿等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角,進一步展現頂點的尖和邊的直的特點。] 2、自由選擇學具,創(chuàng)造角 我說:“剛才我看到了大家身體上隱藏起來的角,太奇妙了,你想自己也動手折一折,圍一圍、剪一剪,做出角來嗎”?按下來,我請各小組的組長打開2號學具袋,我為學生準備了釘子板、小短繩、剪刀、橢圓形紙片2張、卡紙條,一個圖釘。 [學生快速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學具開始創(chuàng)造角,很快,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角,此時,我說“同學們把你自己創(chuàng)造的角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代表性的展示圍出的角,剪出角或做出的活動角等。] 四、感知角的大小 (1)、學生展示完自己創(chuàng)造的角,我順勢課件展示出一個用紙折出的角,緊接著說:“讓這個角變的小一點,你有什么好方法,想一想”? [學生對角有了更一步的認知,很快會想到再折一次,甚至會說到了想讓角更小一些,就再折一次] (2)、玩活動角,我說:“同學們,剛才每個小組制作了活動角,也玩了這個活動角,現在都來試試看,你發(fā)現角有什么變化”? [學生看到大屏幕的演示,會脫口而出,但回答是:“角先變大了,又變小了”。緊接著我問:“角怎樣才能變大一些,變小一些呢”?學生很快舉起小手,會說:“邊張,角變大,邊合攏,角變小了”。我順勢就問:“我也有一種方法,把邊變的更長,角就變得更大呢”。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同時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出鋪墊。] (3)、小故事 [課件展示] 五、拓展延伸 [課件演示]一張長方形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先由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請他們打開第3個學具袋,試著剪一剪,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最后由課件演示。] [此題的設計,增加了內容的梯度,呈現了階梯性。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得到了提高。] 六、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有的會說我學會了畫角,有的說我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還有的會說我會折一個角,剪一個角,我還知道了角的邊張開的越大,角就會越大。] 全課設計意圖: 本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體現了嘗試、探索、創(chuàng)造的教學原則,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數學教學同時也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出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教學程序編排上,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實踐,親自體驗,主動探索,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始終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營造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圍。讓學生的見解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流暢性,獨創(chuàng)性得到勵煉和發(fā)展,有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角的初步認識 初步 認識 說課稿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927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