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初中歷史更貼近生活.doc
《讓初中歷史更貼近生活.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讓初中歷史更貼近生活.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讓初中歷史更貼近生活 ——以朱琳老師的一節(jié)活動課為例談初中歷史教材變化 很多年之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庇纱俗屛衣?lián)想到,如果就課堂教學而言,沒有生活做中心,那又會怎樣呢? 課改進行至今,上至專家學者對教材的編制和教學理念的更新;下至一線教師對課堂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改變,都在探索,如何使歷史課堂,尤其是初中的歷史課堂更能貼近生活,彰顯生命。 下面,我就以我校朱琳老師的一節(jié)活動課(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15課《展示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為例,談談自“一綱一本”時代到“一標多本”時代教材的變化帶給我們的感觸和改變。 一、讓機械的課堂靈動起來:從傳授知識到培養(yǎng)能力。 提及歷史,學生可能是喜歡的,可是提及歷史課,學生卻是厭惡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課堂不能給學生提供釋放心靈的空間,不能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我們的歷史課堂里,老師是熟練的操作工,學生則變成了單純的“機器”——機械的聽機械的記。 國外著名學者保羅弗萊雷曾尖銳地指出:這類課堂教學方式是一種將“人”變成了“物”和“器”的教學方式,在本質上是典型的“儲蓄式教育”。因為,它“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可任由教師灌輸?shù)摹鎯ζ鳌?。教師越是往容器里裝得完全徹底,就越是好教師;學生越是溫順地讓自己被灌輸,就越是好學生。于是,教育就變成了一種存儲行為。學生是保管人,教師是儲戶。教師不是去交流,而是發(fā)表公報,讓學生耐心地接受、記憶和重復存儲材料?!薄?】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而朱琳老師的這節(jié)活動課則正好相反,整節(jié)課靈動自然,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相互交流,讓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和生命的張力。 朱琳老師以動態(tài)電子相冊的方式導入活動課,在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的背景音樂中,各種新老相片滾動播放,這樣的導入方式馬上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和興奮。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相片都是學生分組從網(wǎng)上搜索,用家里老相片掃描,甚至是用相機在身邊拍攝的。 課堂上,學生按照課前的要求被分成五個組,分別是:衣、食、住、行、用。五個組的同學課前已經(jīng)在朱琳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的搜集、篩選和整理工作,并且每個組對資料的呈現(xiàn)和表述方式是不一樣的。 在朱琳老師的指導下,每個組選擇了不同的方式。 第一組的同學們收集了很多服飾的圖片,甚至有同學細心的收集了比如電視劇《金婚》、電影《廬山戀》、《花樣年華》里的劇照,來反映不同時代服飾的不同特點。最后,第一組的同學下載了一段2011年中國民族風的服飾在米蘭時裝周的展示視頻,使第一組的展示活動在美輪美奐的民族色彩中結束。一方面使同學們感受到今天的服飾不僅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一種美感和個性的展示,另一方面,又使同學們了解了中國民族服飾的特點和精美,讓孩子們看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第二組的同學細心編排了一幕短劇來反映改革開放前后人們飲食的變化。第二組的同學細心的收集了圖片作為自己短劇的背景,余楨同學還拍下了學校對面的中宜聯(lián)華超市的各種食品圖片,讓同學們了解到,改革開放后,我們的食品種類更豐富、營養(yǎng)更全面、購買更便捷。 第三組的同學通過模擬記者訪談的方式,選擇了中國幾個不同的城市,上海、深圳和安慶,來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人們住房的變化,第三組的楊晨同學還拍下了自己的家庭在改革開放前后的對比照片,作為展示。并且請同學用詞匯來形容自己的家,寬敞、明亮、溫馨、人性……,這是同學們使用頻率最高的。 第四組的朱杰同學用的是家庭的圖片和安慶宜城飯店的老照片,路上是綠漆的公交車、寥寥無幾的小汽車和騎著自行車的人們。同學們紛紛感慨,現(xiàn)在的皖源國際大酒店,門前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情景了,中北巴士、私家車、電瓶車等等,才是現(xiàn)在城市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第四組的同學還收集了安慶的火車站、新汽車站、長江大橋等圖片,使同學了解到改革開放前后,安慶的對外交通更加快速發(fā)達。 第五組的同學則采用電視小品的視頻來描述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日用品方面的變化。小品中趙本山曾經(jīng)說我們家只有一件家用電器——手電筒,同學們都樂了,在同學們的歡笑聲中,第五組的胡偉同學開始用照片和實物來描述和展示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日用品、家用電器等方面的變化。 朱琳老師在學生的展示中充當了主持人的角色,在其中穿針引線,分析總結。最后布置了課后的調查報告《我家的變化》,而且告訴學生調查報告分成幾個部分,該如何選取角度、收集資料、匯總文字。這樣的一節(jié)活動課,輕松活躍、熱烈靈動,最重要的是,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觀察歷史、關注生活、關心社會。 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國芳先生亦曾指出:“單做事實的傳鑿、記憶、敘述,決不是歷史教學?!瓕ξ覀冎翞橹匾膶嵤腔钌纳鐣?,是社會的意志沖動,是時代精神?!薄案荒軉渭儗v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應看作活著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動,生命的躍動。”【2】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3】朱煜:《論初中歷史實驗教材的編纂、特點與問題》,《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年第8期 【4】包啟昌:《教科書是教學的依據(jù)又是教學的工具》,《面向21世紀歷史教材和歷史教學》第28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車華玲:《“全球史觀”與中學歷史教材的編寫》,《歷史教學》2004年第6期 而朱琳老師的這節(jié)活動課,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活動和生命的躍動。 二、讓枯燥的課本時尚起來:從忽略生活到重視生活。 曾經(jīng)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指導下,歷史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制的,歷史教育界習慣稱之為“一綱一本”時代,當時的歷史教材,無論是九年義務教育還是全日制高中,無論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無論是古代史還是近現(xiàn)代史,都沒有任何涉及生活的內容。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下簡稱新教材)是根據(jù)教育部2001年7月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的,從2001年秋季開始陸續(xù)在國內部分實驗區(qū)試用。目前初中歷史新教材(含已通過審查,即將實驗的)大約已有七八種,其中包括由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編寫的三套新教材(以下分別簡稱“北師大版”、“華師大版” 、“人教版”)。 【3】歷史教育界習慣稱之為“一標多本”時代。朱琳老師的這節(jié)活動課就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15課的內容,《展示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 課標的內容要求是:以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為例,說明改革開放對人們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影響。并且課標給出了教學活動建議:全班分為五個組,對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的變化進行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課本的活動目標為:通過社會實踐,體會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社會生活和人們生活方式發(fā)生的變化?;顒诱f明也明確提到: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極大影響。我們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質量的方向發(fā)展。 無論課標還是課本,這節(jié)課的內容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參與社會的意識。 不僅僅是北師大版本的教材,不僅僅是現(xiàn)代史,不僅僅是這節(jié)課,新教材很多版本都補充了大量社會生活史的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專門介紹宋代的衣食住行、娛樂場所、節(jié)日風俗。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4課《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描述唐代的衣食住行時講了唐人的飲茶習俗和唐代面食。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13課《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描述了宋代城市和農村的生活習俗、娛樂節(jié)目。 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9課《宋代的社會生活》中描述古代城市的格局、市民的居室、文化生活的情況。第11課《宋代社會生活》是一節(jié)活動探究課,要求學生從《清明上河圖》和其他資料中了解宋代生活特點,理解社會經(jīng)濟對生活的影響,感受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節(jié)慶風俗。 華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社會變遷與日常生活》,用整整一個單元來介紹改革開放后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社會生活的變遷。最后同樣用一節(jié)活動課《票證時代的結束》來使學生了解我國從計劃經(jīng)濟到市場經(jīng)濟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關心群眾疾苦的社會責任感。 所有的新教材中這些社會生活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教科書必須具有時代感,因為教科書是供現(xiàn)代社會活動需要的。歷史教科書并不例外,現(xiàn)代是歷史的發(fā)展,人類的歷史有豐富的遺產可以繼承,各個時代的歷史書籍無不受當時時代氣息的影響,所以歷史教科書具有時代感也是完全可能的?!薄?】 三、讓單一的史觀豐富起來:從革命史觀到社會史觀。 “中學歷史教材的編寫,除了受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史學研究的狀態(tài)和水平的影響。因為中學歷史課程內容是以歷史學科知識為依托的。一部好的歷史教材,應該與同時代史學研究的整體水平相適應。由于史學研究的發(fā)展變化往往體現(xiàn)了該歷史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變化,所以,歷史教材只有不斷吸納史學研究的新成果,才能保持自身的生命與活力,才能充分體現(xiàn)時代性的特征?!薄?】 改革開放前,很長一段時間,受“左傾”思想的影響,無論史學界還是教育界,都無法擺脫這樣的痕跡。所以用革命史觀的角度來研究歷史編寫教材也是情理之中。革命史觀的觀點認為:人類歷史是通過不斷的革命斗爭推動社會演進的歷史。這一史觀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jù)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里,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階級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fā)展,便能把握住歷史發(fā)展中最本質的內涵,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性。所以教材相對傾向政治變革、階級斗爭的描寫,而對生活則鮮有關注。 改革開放后,人們思想解放,史學界的新史觀,如全球化史觀、文明史觀、社會史觀不斷涌現(xiàn)。史學研究和教材編寫也因此角度更廣內容更豐。并且出現(xiàn)大量對生活的描述。因為社會史觀的觀點認為: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jīng)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蕓蕓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件的歷史,包括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主要指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著重研究歷史的結構和進程,注重分析研究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問題、經(jīng)濟問題、文化問題之外的所有問題。社會問題的核心就是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及其相關問題。社會問題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和階段性等特點。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進化和人口流動史、社會保障史、社會政策史、人與環(huán)境關系史等。 回味朱琳老師的這節(jié)活動課,讓我感觸頗多,看似簡單的一節(jié)活動課,考驗老師與學生的配合互動,考驗老師對課堂生成的把握。而這樣一節(jié)內容新穎方式靈活的活動課,更是反映了在豐富史觀指導下初中歷史教材的不斷更新變化。教材的關注生活,課堂的貼近生活,而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夠熱愛生活,從而樹立正確的生活觀、人生觀。-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初中歷史 貼近生活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9822039.html